农业会计学agricultural accounting适用于农业经济单位的专业会计学。是会计学的一个分支。会计学是研究以会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用以反映和控制会计对象的管理活动的科学。农业会计学则是根据会计学的基本理论、专门方法和技术,研究适应农业特点,反映和控制农业会计对象(主要是农业企业)的管理活动的学科。 会计学原来是不分科的。会计学分科, 首先从苏联开始, 即除设会计核算原理以外, 还按部门分设工业会计核算、农业会计核算等。在西方, 过去一般不开设部门专业会计,但近年专业会计著作也开始出现。例如,在日本有马浏春吉的《简易农业簿记》,在英国有F.斯特洛克的《家庭农场会计与管理》等出版。中国自20世纪50年代初期引进苏联的农业会计学, 其中代表性的著作有哥列赫等人的《国营农场核算》 (时代出版社, 1953)和科兹列夫的《国营农场会计核算》(农业出版社, 1958)等。在80年代初期,中国具有代表性的著作是西南农学院主编的、全国农业院校统编教材《会计原理及农业会计学》(农业出版社, 1981)。农业会计学不同于其他专业会计学(如工业、商业等会计学)的特点: ❶在农业会计科目设置方面。根据农业生产经营的特点, 分设农、林、牧、副、渔各业“生产”或“支出”科目;根据产畜与役畜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和资金管理的要求,专设“产畜与役畜”、“产役畜摊销”等科目;根据农业合作经济的特点,便于收支对比计算收益,在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进行分配,设置“收益分配”科目。 ❷在成本核算方面。农业产品的实际成本,一般只能一年计算一次。平时为了及时反映和控制费用支出,要对耕、耙、播、收等主要技术措施的作业成本或畜群的饲养日成本进行核算,或者对种子、肥料、饲料、兽药等各项费用进行核算。 ❸在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劳动产品核算方面。由于农业生产有相当数量的劳动产品在再生产过程中转作劳动对象使用(如粮食要留存一部分种子、饲料,自产的蛋品有一部用作孵化等),在核算中就要正确核算产品收获和产品利用情况,正确核算劳动资料、劳动对象互相转化所引起的经营资金及资金来源的变化情况。此外,由于农业经济中所有制形式和经营方式不同,资金来源和收入分配不同,在不同性质的生产经营单位,它的核算方法、报表设计、会计分析和会计检查,也具有特点。 农业会计学的主要内容:农业会计的方法;农业生产单位筹集资金的核算;货币资金、结算资金的核算;固定资产、材料物资、劳动和劳动报酬的核算;生产费用的核算和产品成本的核算;产成品、销售财务成果及其分配的核算;专用基金、专用拨款的核算;会计报表、会计分析和预测。 根据中国农业生产经营单位性质与业务的特点,农业会计学包括国营农业企业会计、职工家庭农场会计、农业事业单位会计、地区性合作经济组织会计、农户(承包户和专业户)会计、经济联合体会计、乡镇企业会计等部分或分支。 农业会计学研究适用于农业生产经营单位的会计理论、方法和技术的科学。属部门(专业)会计学。 农业会计学以农业生产经营单位的会计为其研究领域。其研究对象是对农业生产单位经济业务进行核算、控制和预测的理论和方法。农业会计学的任务是: 研究和揭示农业生产单位经济业务的内容及其发展的规律,确定对经济业务进行核算,控制和预测的指标体系; 建立对经济业务进行核算、控制和预测的理论和方法; 研究和揭示根据实际情况考核和提高农业生产单位经济效益的方法,促进会计管理水平的提高。 在我国,农业会计包括全民所有制的国营农场会计以及集体所有制农业生产经营单位的会计。 在苏联和东欧各社会主义国家,其农业会计包括国营农场会计和集体农庄会计。 在资本主义国家,农业会计则指私人所有的农、牧场会计,而不包括林场会计。中小型农牧场多为独资经营的家庭农场,其会计为独资会计型;大型农牧场一般采取股份公司组织形式,其会计为公司型会计并进行成本核算。 在我国,农业会计学是随着国营农业企业(国营农场、林场等)和农业生产合作社的产生而逐步建立起来的,包括国营农业企业会计学和集体农业企业会计学。1944年3月,耿长锁领导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在其社章中规定“设会计一人”,可视为我国农业会计的开始。国营农业企业会计指农垦系统、农业系统、林业系统、畜牧系统、侨办系统、劳改系统的种植企业、林业企业、畜牧企业、水产养殖企业等农业企业会计。集体农业企业会计随农村经济管理体制的发展变化而数易其名,农业合作化时期叫“农业合作社会计”; 人民公社化后叫“农村人民公社生产队会计”,并产生了社办农业企业会计;五届人大颁布新宪法后,由于实行政社分设,又称农业社队会计。农业社队中经营农业生产的农户会计、农业经济联合体会计以及国营农场中的职工家庭农场会计亦称农业会计。农业会计学又可分国营农场会计学、农业社队会计学等分支。 农业社队会计学研究社会主义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经济活动的核算、控制与预测的理论和方法,即从社会主义农业集体所有制经济方面来探讨农业会计学的特点,主要研究各种农业合作经济组织会计核算的理论和方法体系。基本内容包括根据农业生产和集体所有制的特点,阐明农业生产队和社队办的林、牧、副、渔、工等企业的关于货币资金、结算资金、各项基金、材料、产品、饲养畜禽、固定资产、劳动报酬、生产成本、销售、利润和收益分配的核算以及会计报表的编制原理与方法等。 在我国,农业会计学这一学科是在五十年代以后建立起来的。1956年全国基本上实现了农业合作化,为了适应管理的需要,在邓子恢的关怀支持下,由有关业务部门组织编写了《农业生产合作社会计教材》初级本和中级本。 作为一门部门会计学,农业会计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有: 农业会计的对象、任务和方法; 农业会计的原则,农业会计的组织;固定资产、材料和劳动报酬的核算;生产费用和成本的核算;产品、生产收入及销售的核算; 利润、收益及分配的核算;货币资金、结算和借款的核算;基金及专用拨款的核算;会计报表和会计分析; 国外农业会计的理论和方法。 农业会计学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其理论基础,结合农业生产本身的特点和经营管理的要求,运用社会主义会计原理,建立对农业生产单位的经济业务进行核算和监督的理论和方法。它同农业财务管理学是关于农业生产单位经济管理的姊妹学科,并同农业经济学、农业经济管理学、农业技术经济学等学科有密切关系。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国营农业企业和农业社队中实行了多种形式的联产承包责任制。农业会计学必须适应农业经济管理体制发展变化的新形势,对内容和体系进行必要的充实和改革,并总结我国农业会计的经验,同时,也要对经济发达国家的农业会计理论与实务深入钻研,注意引进对我有用的方法。 为了适应新形势,不断提高农业会计的学术水平,1983年4月,中国农业会计学会成立。 阅读书目: 《会计原理及农业会计学》 西南农学院主编,农业出版社1981年3月第1版; 《国营农业企业会计》该书编写组编,浙江人民出版社1981年6月第1版; 《集体所有制农业会计学》侯志刚编著,人民大学出版社1984年9月第1版;《农业会计》张同青编,辽宁人民出版社1984年10月第1版。 〔参〕 会计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