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军队改革应把编制体制改革做为重点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军队改革应把编制体制改革做为重点

军队改革应把编制体制改革做为重点

军队改革与国家的经济、政治体制改革有极多的相似点,涉及到军队的方方面面。它包括军队的教育训练、政治工作、军队管理、后勤建设、编制体制、武器装备发展、后备力量建设、国防科技、军事科学研究,等等,内容十分丰富。从邓小平的一系列论述中可以看出,在这众多改革的内容中,军队的编制体制改革处于主导地位。所谓军队的编制体制,是军队的组织指挥系统和编制序列的总称。它主要包括军队的组织结构; 军队的领导和指挥的关系; 各级职权的划分; 部队编组。只有把这四个方面科学地结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才能形成现实的战斗力。把军队的编制体制做为军队改革的重点,是因为制度问题更带根本性。邓小平从党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经验教训中,总结出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这种制度问题关系到党和国家是否改变颜色,必须引起全党的高度重视。军队的编制体制作为国家军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有效地促进军队建设,保证军事战略方针、目标和任务的实现,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因此,邓小平非常重视军队的编制体制问题。1977年12月,他重新工作不久,便在中央军委全体会议上对军制的工作做出了指示。他认为军队制度建设是整顿军队、准备打仗所必要的。有了相关的制度、章程、就做到了有章可循,就能够统一认识,统一行动。1980年3月,他在中央军委常委扩大会议上讲道: “体制问题,实际上同 ‘消肿’ 是一个问题的两方面。要 ‘消肿’,不改革体制不行。” (《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287页)他还要求:“我们军队要一切服从国家建设这个大局。” (《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00页)他提出了领导实施军队编制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
(1) 贯彻 “精兵” 原则,减少军队数量,提高质量。邓小平针对部队精简整编、体制改革之前军队的 “臃肿” 现象,尖锐地指出: “我们存在的一个最大问题,就是军队很臃肿。” (《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284页)“现在提出 ‘消肿’,主要是要解决军队机构重叠、臃肿,以及由此带来的各级指挥不灵等问题。……军队要提高战斗力,提高工作效率,不 ‘消肿’ 不行。” (《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284—285页)在邓小平积极倡导下,1985年中央军委决定减少军队员额100万,较大幅度地压缩了军队规模,表达了我们维护世界和平的诚意。精兵的原则是兵贵精不贵多。精兵既是质的概念又是量的概念,是质与量的统一,达到高质适量。当今世界,许多国家的军队都把减少数量、提高质量作为军队建设的方针。我国确定精兵之路,不仅顺应当代军队发展的基本规律,又符合我国的实际。
(2) 贯彻合成原则,调整军队编组,组建陆军集团军。现代战争已由过去单一兵种作战或小规模、小范围的协同作战,发展到了诸兵种大规模、大范围的合同作战,是高技术的、立体的、综合性的对抗,需要更广泛的组织合同作战行动,使各个兵种、各种保障力量密切配合。合成是编组现代化军队的重要原则。可以说,没有合成就没有现代化,也就不可能赢得现代战争的胜利。所以,邓小平反复强调合成思想,把军队合成问题作为最紧迫的问题之一抓住不放。1980年,邓小平在中央军委常委扩大会议上说道: “根据各战区的特点,根据军队装备不断改进的情况,搞些合成军、合成师。这样便于平时合成训练,便于指挥员熟悉特种兵的指挥,就能把平时训练和战时使用结合起来”。(《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288页)在邓小平合成思想的指导下,通过1985年精简整编,我军不仅减少了领导层次,撤销了一些兵种机关和几个大军区机关、提高了总部的办事效率,而且将炮兵、通信兵、防化兵等诸兵种部队与步兵有机结合在一起,组编了兵种基本齐全的陆军合成集团军。并从战略上提高了陆、海、空三军和战略导弹部队之间的协同作战能力,使我军在建设现代化的合成军队的道路上迈出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一步。
(3) 贯彻平战结合原则,区别情况,组建不同类型的常备军。军队的存在,从根本上说主要为了应付可能发生的战争,这就要求军队各级各类组织有机地编成,人和武器有效地结合。因此,制定军队的编制体制必须坚持平战结合原则,既要考虑国家平时的经济建设,又要考虑战时作战的需要; 既要考虑有精干的常备军,又要有强大的后备力量; 常备军中要有齐装满员的,又要有非齐装满员的,还必须有有官无兵的预备役部队。这样一来,精干的常备军成为富有生机,具有较高战斗力的种子部队。平时无战时,可以发挥对敌斗争的武力威慑作用; 一旦爆发战争,又可以从容对付,以求稳操胜券。非齐装满员部队和预备役部队成为能伸能缩的二梯做战部队,一旦战事扩大,可迅速扩编,以适应战争的需要。上述诸点,就是邓小平平战结合原则在军队编制体制上的具体体现和运用。
(4) 贯彻提高效能原则,合并机构,精简机关。现代战争,由于高技术武器装备的出现,新军兵种的产生,诸军兵种联合作战方法更新,要求军队总体效能大幅度提高。为此,必须提高指挥控制和协同作战的能力,这也就要求对军队,特别是准备用于作战的战斗常备军进行科学合理的体制编制,对整体的战斗效能有着重大的影响的编制要设置得更加贴近高技术条件下诸军兵种协同作战的要求。在现代战争的新的作战形势下,指挥系统必须精干灵便,反应快速。这一要靠装备的更新,二是靠对指挥系统进行合理且实用的编制。我军的指挥机构在整编前由于受诸多历史方面的因素影响而显得庞大、臃肿。1980年,邓小平在 《精简军队,提高战斗力》 一文中,明确提出: “我们这次精简,主要是减少不必要的非战斗人员,减少统率机构、指挥机构人员。……各级指挥员人数,过去保留得多一点,这次要力求少一点。” (《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285页)在邓小平的倡导下,1985年进行的精简整编,在减少军队员额的同时,各级领导机关也进行了裁减合并。
(5) “体制改革有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有利于选拔人才。” (《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410页)这是要求在体制改革贯彻有利于人才的成长,人才的选拔的原则。邓小平还指出: “过去那样臃肿,根本无法培养人才、选拔人才。干部年轻化,军队提了多年,要求选拔比较优秀的年轻的,……干部年轻化,要当作体制改革的一个中心目标,……体制改革,除了反对官僚主义,克服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工作效率低这些毛病外,重要的是选拔人才。” (《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410、412页)在体制改革的过程中把人才问题结合起来,是我军编制体制改革的又一大特色。

☚ 军队改革所应遵循的基本方针和原则   精简机构,裁军一百万 ☛
00000212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0:2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