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用航空技术junyong hangkong jishumilitary aeronautic technology
军用航空器的系统、分系统、零部件、原材料和专用设施所涉及的各项基本技术及其研究、设计、试验、制造、建设、使用、维护和管理中所采用的专用技术。它是根据战争经验、军事理论、作战对象及己方情况分析和最新科技发展制定目标,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科研活动的产物。
军用航空技术包括军用航空器研制技术与使用技术两大分支。前者主要包括与军用航空器科研、设计、试验和制造有关的技术,后者主要包括与部队作战、后勤支援和航空器飞行有关的技术。军用航空技术已能有效地解决各种航空器在复杂气象条件和电磁、核、生物及化学污染环境下以亚音速、跨音速、超音速和高超音速飞行并射击和投放自由下落武器与制导武器所遇到的问题。军用航空技术具有军民两用的特征。在军用航空器上使用的军用技术多能移植用于民用航空器,提高其性能与安全性。军用航空技术也能移植用于国民经济中的非航空领域,推动这些领域的高技术产业化。
自航空器用于军事目的起,就产生了发展使用技巧、制定产品规范和提高装备水平的要求。通过自发的科技活动,发明了一批与军械在航空器上使用有关的军用航空技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出现了一批由军兵种建立的航空科研机构。他们有组织地开展航空科研,积极推动军用航空技术的发展。20世纪70年代,军用航空技术已完成由机械技术向机电一体化技术的转变。90年代的军用航空技术已具有一体化、信息化、综合化和智能化的特征,即以信息技术为基础,把航空器上的分系统综合为整体,并与各种作战装备构成完整的体系。与此同时还积极利用人工智能提高航空器的自主作战能力。随着中国空军与航空工业的建立与发展,中国军用航空技术也得到相应的发展。1956年中国建立了第一批航空科研机构。1979年针对“90年代战斗机”制定了航空科技发展纲要,使中国军用航空技术进入按总体目标协调发展的阶段,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军用航空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中国的军用航空技术现已进入机电一体化、信息化和综合化的轨道,并开始发展一体化和智能化。
世界各国正在积极发展高超音速飞行技术。高超音速气动力、耐高温与冷却结构、喷气冲压组合发动机与超音速燃烧发动机、液/固态混合型氢燃料和脉冲功率源等技术将成为21世纪初期军用航空技术研究发展的前沿。针对军用航空器多研制和少生产的特点,适合小批量生产的制造技术和把预研、设计、生产、使用和后勤融为一体的管理技术,即“协同工程”也将得到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