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军政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军政jūn zhèng❶ 军事上的行政工作。1890年《日本国志》卷十四:“宪兵本部以佐官为部长,主整饬军政。”1899年张大镛《日本武学兵队纪略》:“甲种学生所学者为军政学、筑城学、机关学、造船学、万国公法、高等算学、外国语言、战史。”1931年《英汉对照百科名汇》:“Military administration,军政。” 政治 政治政治和法律:政法 另见:政权 政务 政事 政令 政绩 风气 清明 黑暗2 腐败 ☚ 政治 各种政治 ☛ 军政以军法为中心,实行军事统治的政治制度。一种没有民主的军事独裁制度。参见〔军政时期〕。 军政兵书名。已佚。其内容目前仅见宋本《十一家注孙子》中之两句:《军政》曰:“言不相闻,故为金鼓;视不相见,故为旌旗。”《军政》曰:“见可而进,知难而退。”又曰:“强而避之。”即在作战指导上,主张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可战则战,不可战则退;如果敌人强大,就避开锋芒,以逸待劳,俟敌衰再打。为目前已知最早兵书之一。 军政明清时对武职官员的定期考核制度。明代五年一考,由兵部武选清吏司掌之。清制,亦五年一考。届时京内外武职各由长官按操守、才能、骑射、年龄四格填注考语,并列注该员履历及军功,分别去留咨部。有行止端方、弓马娴熟、管辖严肃、当差勤慎、不扰地方者,择其优者入荐举班候旨升用;有贪酷、不谨、疲软、年老患病、才力不及、浮躁者则行纠参,照例处分。八旗京内外武职官员,由各主管长官分别将属员详核填注考语具奏。惟德州等处之城守尉、协领及属员,则派大臣前往考选。京内外武职二品以上大员由兵部开列事实,请旨定夺。 军政清代考核全国武官之制度。每5年举行1次。在京八旗武官,由管旗及部、院考核; 各省由统兵大员负责。京营千总以上,外省绿营守备以上,各由长官考核。分操守、才能、骑射、年岁4项。成绩卓越者至京由部引见,被弹劾者受处分。三品以上官自叙其功过,由部考察。八旗世爵不入军政,每3年举行1次,由管旗大臣考验骑射、满语,列为三等,如2次考试仍不及格者,革爵另袭。 军政❶军事行政事务。全称“军事行政”。主要包括军队的编制、管理、维持等活动。 军政army and government;military and politics;military administration 军政military and civilian;military and political 军政军旅中之政教。《左传》宣公十二年载晋士会说楚国“军政不戒而备,能用典矣”。孔颖达疏:“军之政教不待约敕号令,而自备办。”《周礼·大司马》:“中秋教治兵之法”,《司常》云“中冬教大阅之法”。叶适《习学记言》云:“凡兵车宜备者皆备,军行宜有者皆有,而士会以为能用典,盖非仓猝求索,临事砌合也。” 军政 军政孙中山认为,三民主义特别是民权主义的实施,必须按照一定的程序,分为三个时期有步骤地进行,即军政、训政、宪政三个时期。军政时期为第一个时期。其军政就是政府用“武力推翻原有的统治者及其制度”,“扫除国内一切之障碍”,“宣传三民主义以开化全国之人心,而促进国家统一”。1928年8月,国民党二届五中全会宣布 “军政” 结束,“训政” 开始。 ☚ 军事编遣会议 军政时期 ☛ 军政清制,对武职的考察称为军政。每五年举行一次,以四格叙其功劳,以八法定其处分。军政四格,八旗指操守、才能、骑射、年力;绿营指才技、年力、驭兵、给饷。八法与文官同。考察武职,将军、都统、副都统由兵部具疏请旨,三品以下由其长官考察,在京八旗武职,特简大臣考察。绿营军官由其长官考察,经本管题注考语送达兵部。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