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军地两用人才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军地两用人才jūndì liǎngyòng réncái指既能作战,又能从事地方生产建设的军人。例如:“去年,北京市东城区为驻军部队举办各种类型的培训班91个,协助部队培养出军地两用人才2718人。”(《人民日报》1987.2.7)“对回到农村的军地两用人才,各地积极开发使用。”(《南方日报》1989.8.3) 军地两用人才 军地两用人才jūndì liǎngyòng réncái军队和地方都能使用的复合型人才。既具备军人素质,掌握一定军事技术,又能胜任地方经济建设工作的人才。简称“两用人才”。 ☚ 掘客 军烈属 ☛ 军地两用人才中国人民解放军培养的具有保卫祖国和建设祖国两套本领的人才。1977年邓小平在中央军委全体会议上提出。是毛泽东关于军队是一个大学校思想的体现。要求以共产主义和爱国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军队建设需要为主, 以干部为重点,从实际出发,激励官兵求知成才,促进教育训练,提高军队素质和部队战斗力。 军地两用人才军队的干部、战士在服役期间除了提高政治、文化、身体素质和掌握军事知识提高技术技能外,还要掌握一至二门民用技术技能,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具有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本领,军队和地方都能用得上的人才。 军地两用人才 军地两用人才中国人民解放军根据军队建设和地方建设的需要,培养干部、战士既要学会保卫祖国的本领,又要学会建设祖国的本领,成为军地通用的人才。这项活动是邓小平于1977年12月28日在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全体会议上倡导的,指出:我们军队要搞得生动活泼些,只着眼于军队本身建设需要是不够的,还要着眼于干部战士转业复员到地方的需要,要使干部战士既学到军队建设的知识,又要学到地方建设的知识,要学会多种知识。要使我们的干部和战士经过训练以后,既能打仗,又能搞社会主义建设。重申毛泽东关于军队要办成一个大学校的思想。在1981年全军青年工作会议上,解放军总政治部推广了一些基层单位关于培养军地两用人才的经验。1982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中国人民解放军不仅是保卫祖国的钢铁长城,而且是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重要力量。这是党在新时期赋予军队的历史使命。这对全军学习科学文化、培养军地两用人才的工作,是一个巨大的推动。1983年5月,总政治部又召开了“全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军地两用人才经验交流会”,从此,这项活动在全军普遍展开。1987年11月中央军委《关于新时期军队政治工作的决定》要求,把培养军地两用人才纳入教育训练计划,实行军事训练、政治教育、科学文化教育、民用技术训练一体化,从而使培养军地两用人才活动有了制度上的根本保证。战士要在首先学好军事、技术和本职业务的基础上,学会一两项民用技能;干部要学习和掌握一些生产知识、经营管理知识和其他有关知识,以便退伍、转业后在两个文明建设中发挥作用。中央军委还指出:各部队要建立育才基地,注意借助地方力量,实行军民共育;要严格考试制度,防止单纯追求文凭和滥发证书;省军区、军分区和人民武装要协同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做好两用人才的开发使用工作。培养军地两用人才,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军队建设出现的新事物,军队政治工作的一种新形式。事实证明,培养军地两用人才是利国、利军、利民的大好事,它顺应了形势的发展,反映了时代的要求和广大指战员的愿望,对于提高军队素质,加强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新时期对毛泽东军事思想的重大发展。 ☚ 包产到户 知识密集型企业 ☛ 军地两用人才jun di liang yong ren caipersonnel trained for both military and civilian services 军地两用人才people competent for both military and civilian services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