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品流通junpin liutongcirculation of military products
军品在生产者与使用者之间进行的连续不断的交换行为。是国防经济活动中的基本环节之一。
军品流通伴随着商品交换的出现而出现。中国古代就存在军品流通。战国时期的文献中就有“军市”的记载。后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军品生产规模的扩大,军品流通越来越活跃。到清朝末年,中国的军品流通规模已相当大,清朝政府曾出巨资向外国购置大批洋枪洋炮,大型兵工厂也从事军品买卖。例如,清朝政府建立的湖北枪炮厂,为与外国军火商竞争,曾将该厂所产新式步骑快枪等20余种军品减价20%公开出售。军品流通在国外也很早,欧洲中世纪的雇佣兵也常常用自己的薪饷或掠夺来的钱向随军商贩购买给养、服装、武器和火药等。
军品流通的形式和特点由社会生产方式、经济管理形式和国防经济运行机制决定。它不同于一般的商品流通,由政府严格控制,买方垄断的特点非常显著。资本主义国家以私有制和发达的市场经济为基础,军品交换是资本主义商品交换的一部分,反映的是军火资本家与军队之间的一种经济关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实行社会主义公有制和计划经济,军品流通具有特殊的形式和渠道,武器、装备、弹药等军事专用品,完全由国家统一计划管理。在军品成本核算、价格制定和买卖方式等方面,强调计划管理和计划调拨。但在军方和生产者之间,也采取以货币为媒介的转让形式,流通仍为连接生产和消费必不可少的中间环节。随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军品流通领域也实行了多方面的改革。军方与武器装备生产者之间,运用招标等形式建立军品流通关系,增加了买卖双方一定的选择自由;建立国防技术市场,将一些技术成果作为商品投入流通;减少对部队的军品实物供应量,增加货币供应量,扩大了军品流通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