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仪葬礼
苗族古老丧葬习俗,盛行于湘、鄂边境地区。古时原为维护山寨安宁、抵御外来侵扰、英勇杀敌而壮烈牺牲者皆举行军仪葬。后来亦施行于一般寿终正寝者,以示慎终追远之意。军仪葬不设道场,不念祭文,只请来一位老人数说死者一生的英雄业绩,以示尊敬,并激发后人团结、英勇对敌的斗志。出殡时,或将死者入棺,或置于竹筏之担架上,覆盖苗锦被面,由4人或8人抬着行进,并鸣放铁炮,吹奏芦笙,敲打锣鼓,以壮声势。其后跟随3队人马,有身裹破布者,有身着烂衣者,形同作战归来。第一队手持长矛大刀、梭镖铁叉; 第二队拿着棍棒;第三队肩扛火绳鸟枪。一路舞棍、挥刀、鸣枪放炮,冲冲杀杀,有进有退。前进时 “呜呵! 呜呵”大声吼叫,山回水应,犹如战场上英勇杀敌、冲锋陷阵一般。后退时则鸦雀无声,俨如伏兵以逸待劳。如此进进退退,直至将死者送到墓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