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共产主义模式1918年夏至1921年春,苏维埃俄国在反对外国武装干涉和进行国内战争时期,在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高度集中、排斥商品货币关系、准备向共产主义直接过渡的体制模式。其主要措施是:全国大工业企业、部分小工业企业、批发商业企业均实行国有化;关闭彼得格勒和莫斯科等城市的自由市场,取缔私人商业,扩大国家专卖商品的范围,每个居民都加入消费公社,实行主要消费品的配售制度;实行余粮征集制,禁止私人买卖粮食,农民的余粮必须按固定价格全部交售给国家;实行普及于一切阶级的劳动义务制度等。战时共产主义体制对保护新生革命政权起了重要作用。然而,在国内战争后期,苏维埃政权试图在这种体制的基础上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按共产主义原则调整国家的生产和分配,准备向共产主义过渡,但很快发现这种做法是行不通的。为了恢复经济、克服困难,苏维埃政权决定改行新经济政策。 军事共产主义模式 军事共产主义模式Communism of the Army Model是苏维埃俄国在反武装干涉和国内战争时期由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而形成的直接向共产主义过渡的体制和理论体系。 1918年春,苏维埃俄国面临严峻的局面。布尔什维克党和政府宣布“社会主义祖国在危机中”,发布命令将全国变为一个“军营”,提出 “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胜利” 的口号,誓死捍卫苏维埃政权。为了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以应付战争,苏维埃政府陆续颁布实施了一系列 “非常措施”。1918年夏季到1919年中期,是战时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在这近一年的时间里,苏维埃政府采取的措施主要包括:通过工业国有化、总管理局制和企业管理一长制建立起了中央集权的工业管理体系; 实行余粮收集制; 推行平均主义的分配制; 实行经济关系的实物化; 劳动义务制和劳动军事化等等。这些措施主要是为了适应战争的需要。从1919年下半年到1921年初是战时共产主义的第二阶段。在这个期间,国内反苏维埃政权的叛乱势力基本被粉碎,国内战争已接近尾声,战时共产主义初期的各项措施却反而有所加强。具体表现在: 贯彻计划经济、全面剥夺小企业、完善义务劳动、保持和发展总局管理制、加强余粮收集制、强调了农业国营化和集体化、取消货币等等。 至此,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经不仅仅是为了应付战争的需要了。正是在和平形势已经出现以后的这一系列措施,使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以及由这些政策所促成的战时共产主义体制已被用来作为直接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手段和途径了。战时共产主义体制概括起来具有五个本质特征: (1) 最大限度地扩大国家所有制和国家直接管理经济的权力,在工业中把大中小型企业全部收归国有,在农业中以剥夺富农为基础,无偿占有并支配农民的粮食和其他产品,并鼓励农民走集体化道路。(2) 国家经济生活(生产、流通、分配、消费) 实行高度集中的行政管理体制 (工业中的总局制、农业中的工人征粮队及贫农委员会、分配中的消费公社)。(3) 对劳动力的强制分配。(4) 经济生活的实物化,商品及货币关系的废除。(5) 贯彻分配领域中的阶级原则和社会原则。 在当时特殊的国内环境下,持“直接过渡”观点的人,从普通的党员到党的高级领导人非常普遍。连列宁在俄共 (布) 九大上都说: “我们主张在实行劳动义务制和团结劳动者的事业中,丝毫也不能害怕采取强迫手段,因为从来没有过不采取强迫手段进行的革命”,“我们打过仗,我们胜利过,所以我们继续要把曾经帮助我们胜利的口号提出来作为基本口号: 我们要完全保留这个口号,并把它用到劳动方面去,这口号就是无产阶级的坚决性和统一的意志。” (刘克明、金挥主编,1990,P.122) 而被列宁称之为布尔什维克党优秀理论家的布哈林对当时普遍流行的观点和认识进行了高度的概括,形成了一整套严密而完整的理论体系。布哈林的全部观点反映在1920年出版的 《过渡时期经济学》 一书里。他在这本书里宣布了 “资本主义商品社会” 的末日。他说,由于“市场本身不存在了”,所以 “就不会有研究 ‘市场盲目规律’ 的科学的地位”。随着“市场盲目规律”的消失,“只有我们来研究有组织的社会经济,那么,政治经济学中的一切基本 ‘问题’ 如价值、价格、利润等问题就消失了。” 接着,布哈林对战时共产主义体制给予了全面的理论阐述,使各项措施“上升”到了社会主义的一般原理。后来,列宁概括地称之为“直接过渡” 思想。 战时共产主义体制以及与这一体制相适应的“直接过渡” 思想所构成的“军事共产主义模式”,是特殊的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它在反对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战争中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它拯救了处于摇篮中的苏维埃政权。然而,将这种军事共产主义模式运用于和平环境,脱离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人们的思想道德水平向共产主义过渡,必将导致失败。 ☚ 三线建设 社会民主主义 ☛ 军事共产主义模式 军事共产主义模式完全集中的、没有货币的社会主义经济管理体制和运行原则有机组合的抽象图式。它的出现是同战争等非正常的紧急状态相联系的。其主要特征是: (1) 几乎全部经济活动 (农业除外) 都实行国有化; 征收全部农业剩余; 禁止私人的交换或贸易。(2) 几乎所有的经济决策 (农民家庭内部的决策除外) 都集中在国家机构手中,包括消费方面的定量供应,劳动力分配方面的强制委派,甚至企图通过促进生活上的公共方式来废除家庭本身。(3) 不从经济上区分不同的生产单位。各生产单位把全部收入都上缴给国家,并直接从国家那里取得全部供应,既没有自己的基金,也无所谓盈利与亏损。(4) 分配上高度的平均主义。没有完整的工资级差制度; 对劳动者提供免费的共同服务; 依靠强制和精神刺激,不依靠物质刺激。(5) 消灭货币,经济关系自然化。(6) 对外经济关系完全由国家控制。 ☚ 经济模式 集权模式 ☛ 000003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