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写潼关诗词之《过潼关》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写潼关诗词之《过潼关》

《过潼关》

潼关百二雄,势建高屋瓴

险塞锁天枢,长墉倚云屏

河岸冰成梁,太华霜后狞

戍道脱木叶,萧萧风雾暝

在昔桃林野,放牛教服耕

行矣秦汉还,纷纷事战争。

王霸不一姓,列戍在外庭

天门守虎豹(11),下者山负蚩(12)

我朝恢皇纲(13),遐陬讫声灵(14)

治安不驰备(15),管钥固岩扃(16)

行役履道坦(17),仆马无劳形。

丸泥笑尔封(18),弃繻鄙俗情(19)

为语抱关者(20),试读道德经(21)





[注释]

①势建高屋瓴:即“高屋建瓴”,比喻具有居高临下不可阻挡的形势。

②天枢: 上天的门户。

③墉: 城墙。倚:耸入。

④梁:桥梁。

⑤太华: 华山。狞:险峻。

⑥戍道:关道。

⑦萧萧:风声。暝:昏暗。

⑧桃林:地名,即桃林塞。《元和郡县图志》云: “桃林塞,自灵宝县以西至潼关皆是。”

⑨相传周武王灭商后,“乃偃武修文,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尚书·武成》)。

⑩戍:守卫,防卫。外庭:京都以外,指险要之地。

(11)天门:此处指高险的潼关。虎豹:指勇猛的将士。

(12)下者:指关门下面。蚩(chī):海兽名,借指黄河。“天门” 两句是说,潼关的高处有猛士守护,下面又依仗着黄河天险。

(13)朝:朝代,指清朝。恢皇:宽阔,广大。

(14)遐陬(zōu):遥远的角落。讫: 通 “迄”,充满。

(15)治安: 天下大治安全。驰:松懈。

(16)管钥:钥匙。岩扃: 险要的关门。

(17)行役:行旅差人。

(18)丸泥: 比喻少数兵力。尔:指东汉王元。王元曾请以一丸泥,为其主帅隗嚣东封函谷关。参见前李世民《入潼关》注⑩。此句是说,取笑你王元曾想以少数兵力东封函谷关。

(19)弃繻(rú):西汉终军(?-前112)被选为博士弟子,入关时,曾抛弃了关吏给他的出关凭证——繻,并且说道:“大丈夫西游,终不复传还。”参见前李世民《入潼关》注⑨。此句是说,终军入关弃繻。是鄙夷俗情。

(20)抱关: 守关。

(21)《道德经》:书名,为老子所著,主张自然无为。



【题解】

此诗选自 《续潼关厅志·艺文志》。清世宗雍正十二年(1734),爱新觉罗·允礼送达赖喇嘛还藏,曾在陕西阅兵。此诗即作于这一年。向淮《续潼关厅志》注此诗云: “雍正十二年,果亲王作,旧有碑刻在东关禹王庙。今沦于河。”



【简析】

此诗质朴天然,饱含感情,抒写了作者经过潼关时的所见、所想和所感。全诗可分为三层,前八句为第一层,写潼关的雄险和在潼关的所见。九至十六句为第二层,写在潼关的所想,通过吊古,表现了诗人反对战争向往德治太平的思想。十七句至结尾为第三层,歌颂大清王朝的赫赫声威、国家的安定和关防的坚固。

写潼关诗词之《过潼关》 - 可可诗词网

写潼关诗词之《过潼关》

《过潼关》

地形盘曲带河流,景气澄明是胜游。

十里晓鸡关树暗,一行寒雁陇云愁

片时无事溪泉好,尽日凝眸岳色秋

麈尾角巾应旷望,更嗟芳霭隔秦楼

[注释]

①河: 黄河。

②晓鸡: 拂晓的鸡鸣声。《战国策》云: “关法,鸡鸣而出客。”

③陇: 今甘肃省一带,此处指关西。

④片时: 片刻,一会儿。

⑤凝眸: 注视。岳: 西岳华山,在潼关西南。

⑥麈尾: 即拂尘。麈:鹿类动物,又叫做驼鹿,其尾可做拂尘。角巾:方巾,有棱角的头巾。麈尾和角巾,都是古代隐士常用的器饰。旷望: 远望。

⑦嗟: 叹息。霭: 云气。

【题解】

此诗选自 《全唐诗》。

【简析】

这首诗描写了潼关独特的秋日景色。前四句主要从客观景物的角度下笔,诗人和景物基本上是分离着的。后四句则从诗人的主观感受来写他对异乡景色的恋恋不舍,诗人和景物融成了一体。经过前四句的铺垫和后四句的升华,赞颂了潼关景色的美好,塑造出了一个酷爱自然美景超然脱俗的诗人形象。


写潼关诗词之《过潼关》 - 可可诗词网

写潼关诗词之《过潼关》

《过潼关》

百二秦关万古雄,片帆黄水渡西风

马嘶沙岸寒涛外,人倚山城夕照中

眼界一时穷古迹,爪痕三度笑飞鸿

来朝又入华阴道,饱看霜林几树红

[注释]

①秦关:指潼关。

②黄水:黄河水。

③倚:斜靠。山城:潼关城。

④眼界:视力所能及的范围,即视野。穷 穷尽,此指看完,望尽。

⑤爪痕:指足迹。度:次,遭。作者自注此句云: “余自湟中(今青海省湟中县)往返,并此凡三次。”

⑥来朝: 明朝。华阴: 地名,在潼关西面。从此句可知,诗人将住宿潼关了。

⑦饱看: 尽情地欣赏。

【题解】

此诗选自《随园诗话》。

【简析】

此诗艺术地再现了作者深秋季节入潼关时倚城四望的情景,抒发了他故地重游的欣喜和往来频频、征程漫漫的复杂感情。特点在于画面迭出,清新可爱。每一诗句即展示一方景象,景景相会,构成了一幅博大和谐、情景交融、色彩鲜明的美丽画卷,给人一种亲切自然的感觉。《随园诗话》的作者袁枚曾说: “近日,秋帆(毕沅,字秋帆)尚书总督两湖,适蒙古惠椿亭中丞,来抚湖北,至相得也。尚书知余作诗话,因寄中丞诗见示,读之钦为名手。” 对此诗给予了高度评价。


写潼关诗词之《过潼关》 - 可可诗词网

写潼关诗词之《过潼关》

《过潼关》

千里长原此一弯,寒风激浪射冲关

方舟幸值安澜日,云气年看两岸山。

【题解】

此诗作为潼关东城门砖墙上一碑石所刻,为作者清雍正十二年过潼关时所题写。诗题为编者所加。

【简析】

这首诗为作者经过潼关时所题写,主要写了在潼关看到的独特景色,也歌颂了天下的太平。

[注释]

①千里长原: 黄河入陕经千里黄土高原,到潼关处始调头向东流去。

②冲关: 指潼关古城,潼关原为 “冲关”。

③方舟: 两船相并。幸值: 幸运地遇到。安澜:指水波不兴,比喻境况安定或比喻天下太平。


写潼关诗词之《过潼关》 - 可可诗词网

写潼关诗词之《过潼关》

《过潼关》

昔帝御中原,守国用三策

上策以仁义,天下无能敌。

其次树屏翰,相维如盘石

最下恃险固,弃德任智力

驱马过潼关,览古泪潜滴

开元帝道明,百蛮奉周历

田野富农桑,边隅无寇贼

紫宸日视朝(11),潼关夜常辟(12)

天宝君政荒(13),宫闱养虺蜴(14)

恩爱成怨疾(15),心腹生毒螫(16)

朝闻发渔阳(17),暮已卷河北。

鸣鼓渡潼关(18),矢及乘舆侧(19)

重门徒尔设(20),关吏安所职(21)

始知资形势(22),不如修道德(23)





[注释]

①昔帝:从前的皇帝。御 统治、治理。

②三策: 指下面所歌咏的 “以仁义”、“树屏翰”、“恃险固”三种守国之策。

③树: 设置。屏翰:屏藩。屏:屏障,护卫。翰:主干。古设藩国(诸侯王之国) 以护卫中央,古云: “树屏翰”。屏翰即镇守一方的长官。

④相维: 互相联接,指中央和藩国结为一体。盘石:扁厚的大石。盘:通“磐”。此句是说,分封的藩王与中央相互联结,犹如磐石一样稳固。

⑤德: 德政,德治。任: 任用,凭借。

⑥潜滴: 暗自流淌。

⑦开元:唐玄宗李隆基的一个年号。开元年间是唐朝最兴盛的时期,史有 “开元之治” 的盛誉。

帝:指唐玄宗。道: 治国之道。

明:圣明,英明。

⑧百蛮:指四方边远地区的少数民族。周历:古代历法之一,此指中原唐朝的政治礼法。

⑨富农桑:指农业丰收。

⑩此句是说:边疆没有外敌入侵和骚扰。

(11)紫宸: 紫宸殿,是唐宋时皇帝接见群臣和外国使者朝见庆贺的内朝正殿。此句是说,开元年间唐玄宗天天在紫宸殿料理朝政。

(12)辟:开,打开,敞开。此句是说,那时天下太平,潼关已无需设防。

(13)天宝:唐玄宗继开元之后的一个年号。天宝十四年(755)冬,发生了安史之乱。荒:荒淫。

(14)宫闱:宫中后妃所居之处。虺蜴(huǐyì):即蜥蜴,爬行动物,俗称:“四脚蛇”,是毒螯之虫。此指杨贵妃及内宫的奸佞之人。

(15)杨贵妃曾任安禄山作干儿子。

(16)螫: 毒害,比喻坏人,指安禄山、李林甫、杨国忠等祸国殃民的奸臣。

(17)渔阳: 地名,相当于今北京市平谷县。安禄山在渔阳一带起兵反叛唐朝。

(18)渡:度过,越过,此句是说,安禄山叛军越过潼关向长安进犯。

(19)矢: 箭。乘舆: 指天子乘的车子。此句极言唐玄宗从长安出逃时的危急景况。天宝十五年六月,安史叛军攻破潼关,唐玄宗即向蜀地逃窜。

(20)重门:指重镇潼关。徒尔:突然,枉然。

(21)安:安守。职:职责。“重门”两句是说,关吏安守职责,并没有渎职之处,但叛军却进犯了国都长安,天险潼关的设置是徒然的了。

(22)资: 凭借,依靠。形势: 自然天险。

(23)修道德:指以德治天下。



【题解】

此诗选自 《徂徕集》。



【简析】

这首《过潼关》写得比较特别,并不像其他诗人那样描写潼关的雄险和风景,而是写了自己过潼关时产生的联想和感受。作者先从历代皇帝治国的 “三策” 写起,然后写唐玄宗开元和天宝年间两种截然不同的社会状况,从而深刻地表现了他治国要以德行、仁义,而不能依靠天险的思想。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1:4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