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汉墓群共发掘两汉墓葬290多座,出土文物数千件,发掘地区涉及汉代北方八郡,地跨阴山以南、黄河两岸,是内蒙古地区规模最大的一次文物发掘抢救工作。这次出土了大批谷子、陶仓、猪舍、鸡鸭、猪、井灶等模型以及许多炊器、饮食器,反映了当时经济社会稳定的情况。发现了许多反映汉匈之间友好交流的文物,如随葬羊、马、牛骨的风俗;在壁画中,还绘有匈奴官员、牧民的形象,他们与汉族人同绘于一图,乘车骑马,友好相处。在发掘的文物中,还有许多反映北方与南方及中原密切联系的,如丝绸、绣品、漆器、海螺、象牙尺等,说明两汉时期南北文化交流十分密切。特别珍贵的文物,是两件金质卧鹿,它们伸着长而优美的大角,各自背上驮着一件产自南海的大海螺,造型优美,想象奇特。这些汉墓,对于研究汉代民族关系、边疆开发、行政建置以及北方古代经济,意义十分重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