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分泌病
内分泌病可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是指内分泌腺或组织的分泌功能和/或结构异常时发生的症群;广义是指除内分泌腺或组织本身的疾病外还包括激素受体异常、来源异常和由于物质代谢异常引起的内分泌异常与外来的激素过多等所引起的症群。
狭义的内分泌病可根据功能分为下列三组:
(1)功能亢进症:往往伴腺体或组织增生或腺瘤(癌),分泌激素过多而引起的临床症群,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2) 功能减退症: 往往由于内分泌腺或组织受多种原因破坏,包括炎症、肿瘤浸润压迫、供血不足、组织坏死、萎缩、纤维化、变性、肉芽肿,或因酶系异常、药物影响、手术切除、放射治疗或放射物质等引起的分泌功能障碍,临床上呈分泌激素过少而引起各种症群,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3)功能正常但腺体组织异常:如单纯性甲状腺肿、甲状腺癌(除少数可伴功能亢进等异常外)往往功能在正常范围内,但腺体本身有严重病理变化。
广义的内分泌病除前述三种外尚有下列五种:
(1) 激素受体异常: 激素的作用取决于特异性受体的识别与激活过程。当激素受体的数目与亲和力失常时可引起对激素的不敏感性,此时激素抵达受体的浓度虽很高但其效应很小,甚或缺如,如肾性尿崩症,由于肾小管上皮细胞受体对ADH不敏感,故虽ADH浓度不低,甚或升高,但临床上呈尿崩症; Laron侏儒症中生长激素不低甚而偏高,但患者呈侏儒症; 假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中肾小管上皮细胞及骨细胞对甲状旁腺激素(PTH)不敏感而引起类似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但血中PTH往往正常或偏高,对外源性PTH亦不敏感 (Ellsworth-Howard试验阳性); 又如肥胖的糖尿病Ⅱ型病者脂肪细胞等膜上胰岛素受体数及亲和力降低,对胰岛素不敏感而引起抗胰岛素性糖尿病,少数病例还可由于受体发生抗体而致病。
(2)异位(源)激素: 不少非内分泌肿瘤分泌激素或类激素或内分泌肿瘤分泌某种激素或类激素(不属于此瘤所应分泌的异种激素),可刺激相应内分泌腺或组织而分泌激素过多,或由其直接刺激靶细胞引起症群,称异位激素综合征。此种不正常来源的激素或促激素称为异位激素。如肺癌分泌ACTH引起柯兴综合征,分泌ADH引起不适当的ADH分泌过多综合征,分泌血清素 (5-HT)而引起类癌综合征。凡此都说明肺癌为非内分泌组织而能释放ACTH、抗利尿激素(ADH)、5-HT等激素,属异源性。又如嗜铬细胞瘤的分泌应是邻苯二酚胺,但也可分泌ACTH而引起柯兴综合征,则属分泌异源性激素而致病。又如肺癌、肾癌、卵巢癌等可分泌PTH引起高钙血症与假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则由于PTH直接作用于肾小管上皮细胞与骨胳等而致病。此组内分泌病都与各种恶性肿瘤密切相关,其症群可先于、后于或与肿瘤同时发生,值得注意。
(3)代谢紊乱: 由于某些物质代谢紊乱诱发的内分泌异常,如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肝硬化腹水、肾病综合征等引起有效血容量不足、水盐代谢紊乱,以致发生继发性醛固酮过多症。又如多种原因引起的急慢性血钙过低症可刺激PTH分泌增多,诱发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胃大部切除后发生的摄食性低血糖症,乃由于食物进入小肠太快引起胰岛素分泌过多所致。凡此皆非内分泌腺或组织本身的疾病,而由于水、钠、钙、糖代谢紊乱诱发的内分泌异常。
(4)激素代谢失常: 激素从腺体或组织分泌后经血循环分布全身,除作用于靶细胞外,有其自身代谢过程,常在某些脏器中灭能降解而被排出,在此过程中可由于某些代谢环节异常而致病。如雌激素须在肝脏中与葡萄糖醛酸、硫酸结合而还原灭能,当患肝病时雌激素代谢失常而血浓度升高,可诱发男性乳房发育等。又如维生素D中间代谢过程中在肝脏内25位碳羟基化及在肾脏内1位碳羟基化而成1,25(OH)2D2或1,25(OH)2D3,于是活性大增,当肝肾有病而羟基化发生障碍时可发生维生素D缺乏症与软骨病。
(5)外源性激素: 外源性激素不论由于某些疾病而服药或由于病人自己误服过多过久均可影响内分泌系统。一般对体内相应自身内分泌系统的某些部分起抑制作用。如临床上常用的强的松对垂体-肾上腺皮质起抑制作用,久之可使此二腺萎缩,即使停药后也将历时较久而渐渐恢复。且长期服用此药还可引起类柯兴综合征,如骤停时可引起撤药症群,甚而导致危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