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内养功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内养功

内养功

内养功是属于气功静功中的一大功法。它是以宁静大脑、调养锻炼内脏为主的一种功夫,是气功锻炼中的核心。古代一些调息功、静坐、卧功等都属于内养功这一范围。内养功除了姿势和意守训练外,着重呼吸训练。通过呼吸这一“后天气”来诱发调动人体内的元气、“真气”。

☚ 木杵 木槌   意气功 ☛

内养功

气功功法。为静功基本功种之一。在操作中强调腹式呼吸,呼吸停顿,舌体起落,意守丹田,配合默念字句等内容。常取姿势有侧卧式、仰卧式、平坐式及壮式四种。常用呼吸法有吸停呼、吸呼停、吸停吸呼三种。其意守部位以下丹田、膻中、脚趾三者为主。其作用主要是静心宁神,培补元气,调和气血,协调脏腑,适用于消化道疾病、神经衰弱、风湿性心脏病以及手术后康复等。

内养功

气功功法之一。是唐山疗养院倡导的疗法。其特点是强调停闭呼吸法,在呼吸时默念字句意守丹田。以后,上海气功疗养所在此基础上又提出内养功第一式、第二式、第三式。第一式的特点是注意鼻端呼吸出入,呼吸时默念“静”字;第二式特点是口呼鼻吸,意守脐中,呼气时念“松”,舌头放下,吸气念“静”,舌抵上腭;第三式特点是,吸气后稍停一停,加念“强健”二字。

内养功

内养功

静功基本功法之一,强调默念字句、腹式呼吸、舌体起落、意守丹田等调息、调心、调身三调并重。具有静心守神、培补元气、调和气血、协调脏腑等“内养”作用,治疗虚证,特别是脾肾虚损的各种疾病有较好的效果。本功法原流行于民间,后经刘贵珍整理,并在疗养院临床验证,推广于全国。今简要介绍其功法。功前准备,排清二便,宽解衣带,两目微闭,排除杂念,心怀喜悦,心身进入松静状态。姿势卧、坐均可,年老体衰多取侧卧式,头稳放枕上,略向前低,腰略前屈,下肢下直上曲,上肢一弯置枕前,一伸置髋上;一般可取椅凳正坐式,头颈端正、下颌微收,含胸松腰,垂肩悬肘,腹略向前鼓,两掌向下平放于大腿上。功法是默念字句配合呼吸与意守。默念字句是意念而不要出声;字句一般由三字开始,随本人情况逐渐增加,但最多不超过九字;词意要松静、美好、健康,如“自己静”、“通身松静”“自己静坐好”等,也可随病选词,如年老胃弱选“静坐健脑健胃”。呼吸之法有两种,第一种用鼻呼吸,吸气始舌抵上腭,默念第一字;气自然吸入,气沉丹田,停顿,念中间字;念最后字时舌放下,将气呼出。第二种用鼻呼吸或口鼻兼用,吸气时意念引气入丹田,然后将气呼出,停息,舌抵上腭、默念字句,念完将舌放下,进行下次呼吸。本功法的意守部位一般选脐下丹田,结合呼吸时腹壁起伏,容易取得较好效果。注意事项,一是无论何种姿势,均要自然舒适,但也不可懈怠欲睡;二是默念字句与呼吸配合乃本功关键,宜反复练习,找准感觉,均忌憋气;三是练功期间杜绝房事。

☚ 吐纳功   强壮功 ☛

内养功

内养功

气功功法。是气功静功中的基本功种。此功法原流行于民间,皆以口授单传。1940年刘贵珍从刘渡舟处学得此功,受益后经过整理,在原唐山气功疗养所,后在北戴河气功疗养院反复试验,确有显著效果,后在全国推广。练习的姿势有侧卧、仰卧、坐式及壮式四种。意守部是脐下一寸五分,有时也守膻中及大脚趾。采用腹式呼吸,呼吸方式有吸停呼、吸呼停、吸停吸呼三种。在呼吸过程中默念字句,借以收敛思绪、排除杂念。该功对肠胃消化系统疾病和神经衰弱症有较好疗效。

☚ 站功   强壮功 ☛

内养功nèiyǎnɡɡōnɡ

气功功法。为静功基本功种之一。在操作中强调腹式呼吸, 呼吸停顿, 舌体起落, 意守丹田, 配合默念字句等内容。通常有侧卧式、仰卧式、平坐式与壮式四种姿势。常用呼吸法有吸停呼、吸呼停、吸停吸呼三种。意守部位以下丹田、膻中、脚趾三者为主。作用主要是静心宁神,培补元气, 调和气血, 协调脏腑。适用于消化道疾病、神经衰弱等慢性病及手术后康复。

内养功

内养功

内养功,是静功的一种功种。在练功中强调腹式呼吸,呼吸停顿,舌体起落,意守丹田,配合默念字句等内容。有静心宁神,培补元气,调和气血,协调内脏等作用。内养功原以口授单传流行于民间,为解放后经作者整理推广的主要功种之一。
练功方法
(1) 姿式: 侧卧式、仰卧式、坐式及壮式四种。前三种可参见“练功基本方法”条; “壮式”的具体要求和仰卧式基本相同,唯需将枕垫高八寸许,肩背呈坡形垫实,不可悬空,两脚并扰,两手掌心向内,紧贴于大腿两侧。内养功姿式,一般先由卧式开始。关于仰卧和侧卧 (右侧卧或左侧卧)的选择,可根据病情和个人习惯而定。在胃张力低下,蠕动力较弱及排空迟缓者,或在饭后,则宜选用右侧卧位; 但对胃粘膜脱垂患者,不宜选择右侧卧位。壮式用在练卧式后期,作为增强体力锻炼之用。练卧式十日左右,体力已有所恢复,此时即可增添坐式。增添坐式之初,仍以卧式为主,而逐日延长坐式时间,达到以坐式为主,或单做坐式。在坐卧交替时期,一般先坐后卧,如在饭后也可先卧后坐。个别体质虚弱患者或因习惯,也可少练或不练坐式; 对体质较好或卧式不合适者,也可早练坐式,或练功开始即采用坐式。
(2) 呼吸法: 内养功呼吸法要求呼吸、停顿、舌动、默念相结合。常用呼吸法有三种。
❶第一种呼吸法:轻合口唇,以鼻呼吸。先行吸气,同时用意引达小腹,停顿片刻,然后把气徐徐呼出。此法的基本呼吸形式为: 吸一停一呼。呼吸时默念字句的配合,一般先由三个字开始,可逐渐增加字数,但不超过九个字。默念字句要和呼吸、舌动密切结合,以默念“自己静”三字为例,吸气时默念“自”字,舌尖抵上腭,停顿时默念“己”字,舌尖仍抵上腭不动; 呼气时默念“静”字,舌尖随之落下。如此周而复始。
❷第二种呼吸法: 以鼻呼吸或口鼻兼用。先吸气,随之徐徐呼出,呼毕即停顿。此法的基本呼吸形式为:吸一呼一停。默念字句的内容同第一种呼吸法。默念字句、呼吸和舌动的配合为吸气时默念第一个字,舌尖抵上腭; 呼气时默念第二个字,舌尖落下; 停顿时默念其余的字,舌不动。如此周而复始。
❸第三种呼吸法: 以鼻呼吸,一般只默念三个字。先吸气少许,即停顿,随着吸气舌尖抵上腭,默念第一个字; 停顿时,舌尖抵上腭不动,默念第二个字; 再行较多量吸气,用意引入小腹,默念第三个字; 吸气毕,即徐徐呼出,随之落舌尖。如此周而复始进行。此法的基本呼吸形式为: 吸一停一吸一呼。
内养功呼吸法的选择,多采用第一、二种,第三种采用较少。一般来说,第一种呼吸法较难掌握,易出现头、胸、腹不适。第二种呼吸法与平日的呼吸形式变化不大,故易于掌握,且稳妥省力。这两种呼吸法的选择,应根据病情或习惯而定。凡精神紧张,胃肠功能低下者,宜采用第一种呼吸法。凡练功昏沉,胃肠功能亢进者,可采用第二种呼吸法。内养功呼吸法,在要求实现腹式呼吸的同时,尚需配合默念、舌动诸项动作。配合默念字句,即思想上默念其字而言,具有安定情绪,排除杂念的作用。选用字句时,要根据情绪和病情而异,词意以静松、美好、健康等内容为主。如精神紧张者,宜选用“我松静”或“自己静”两字句。脾失健运者,宜选用“内脏动、大脑静”等,默念的字数,开始要少,以后可予增加。
(3) 意守法:内养功常用的意守部位有下丹田、膻中、脚趾三者。一般多采用下丹田(气海)。如遇有患者血压低,月经量过多时,可守中丹田膻中或两眉间的上丹田;有血压高头痛或经闭等时,可意守下丹田或足趾。
临床应用 内养功对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病、胃粘膜脱垂症、肝炎、习惯性便秘等内脏疾患者,有显著疗效; 对增强体质,保健延年,也有较好效果。
注意事项 功前五分钟,在室内收心散步,并饮少量白开水,咽下汩汩有声并入丹田,此有助于平心降气。功中遇有心烦意乱,可暂下功散步饮水,数分钟后再练功。对练功的掌握,要遵循“任其自然,循序渐进”的原则。功毕,宜依次进行搓面、揉腹、转腰、蹬足等活动。基于内养功的特点,空腹不宜练功。

☚ 意气功   强壮功 ☛

内养功nèi yǎng gōng

internal life-cultivating exercise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0:5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