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养生学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养生学

024 养生学

中国古人试图研究利用人体生命运动规律以求健身长寿的方术。亦称养性之学、性命之学、尽性至命之学或养生之道。养生学源起于古人求长寿的思想,形成于生命运动的研究。中国古人十分重视对人体生命运动的研究,《周易·说卦》谓:“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将以顺性命之理”;要“穷理尽性以至于命。”其所谓性命从哲学上说,性是生命的本质,命是生命的本源。从养生学上说,性是先天元神,属主宰机能;命是先天元气,属生理机能。其顺之意为通,理即规律。”穷理尽性以至于命”即穷尽性命之理,亦即彻底弄清生命运动规律。古人讲养生必须顺应生命运动规律,庄周讲养生要 “达生之性”,“达命之情”。(《庄子·达生》)杨朱学派讲养生必须“达乎性命之情。”(《吕览·重己》)都是强调养生必须懂得生命运动规律,否则就不仅无益而且有害。养生讲究“性命双修”,按古人解释,性近于心神,命近于形体;静较利于养神,动较利于养形。故养生必形神并重,动静结合,才能使形体不蔽、精神不散,达到性命双修的目的。我国传统医学以养生为治身之本,强调“不治已病治未病”(《内经·素问》)。并通过度量、解剖对人的形态、内脏、经络、气穴活动作了大量研究,为养生提供了科学依据。经过长期实践养生学不断发展,成为包括行气 (气功)、导引(导气令和,引体令柔),服食(荣养、丹药)、房中(性生理卫生)等几个方面。历代养生家多有著述流传至今,并广泛流传于国外,受到普遍重视与欢迎。

☚ 圣寿乐   养生论争 ☛
养生学

养生学

中医的养生学是根据中医学理论,研究衰老的发生发展、老年病的防治与养生抗老具体措施的一门学科。生、老、病、死是人类生命过程中的自然规律。我国人民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就已了解到某些因素能够促进衰老;反之,如果采取一定措施,便可延缓衰老的发生与发展。自古以来,人们孜孜不懈地对引致衰老的原因与衰老的规律进行探索,把一切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延缓衰老、增加寿命的措施称为“养生”、“摄生”或“道生”等,在养生方面建立了一定的理论与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研究内容相当于近三十年来世界上出现的新兴学科——老年学,即包括研究衰老的原因与本质、老年时期出现疾病的防治、抗衰老的各种方法与老人的心理问题,社会问题等。研究目的在于使人们能够采取适当措施来延缓衰老的发生,指导老人进行自我保养以保持其健康与各种活动能力,继承发扬中华民族养老、敬老的优良道德传统,从而使我国人民的平均寿命不断延长。
我国人民历来重视养生之道。因此,有关养生的资料,不但可见于各类医学书籍中,历代亦有不少专者。此外,在哲学、史学、文学与宗教等古代文献中,也有若干这方面的内容收载丰富,为今后养生学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养生的基本原则在《内经》时代业已确立。据《灵枢·本神》说:“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后世医家对此略有增益并加以具体化,归纳为适应四时气候、起居作息有常、注意调摄精神、房室行之有节、适当控制饮食与劳动、体育锻炼等六条原则。自古至今,这些原则一直为养生诸家所遵循。
中医学非常注重预防医学,把预防疾病的位置放在治疗疾病之上。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云“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就是强调治病不如防病。养生学实际上是预防疾病,防止早衰的医学,因此它在中医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进一步研究与发展具有中国特点的养生学,将使我国人民体质增强、寿命延长。

☚ 预防   中医学对衰老的认识 ☛
00009692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1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