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典型材料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典型材料

典型材料

最能用来揭示事物本质,说明事物特征,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强大的说服力的材料。写作反映客观事物和现实生活,遵循着通过个别反映一般,通过偶然反映必然,通过局部反映全局的规律。古往今来,作家们所留心的、追寻的,永远是显露着生活真理的个别事物,是不同性格撞击出火花的偶然境遇。典型材料,能够以一当十,以点代面。通过它能够窥见生活的普遍真理,反映事物的必然规律,更有力地表现作品的主题。不同体裁的作品,对典型材料有不同的要求。对典型材料的选择,要考虑文章体裁的特点。记叙类作品选择典型材料,不能太概括,必须有一些具体动人的细节。议论类文章要求点面结合,事实清楚,并不一定要有很具体的过程。要写出优秀的作品,必须在典型材料的占有和使用上狠下功夫。

☚ 材料   素材 ☛
典型材料

典型材料dianxing cailiao

既有共性又有鲜明个性的材料。它能深刻地揭示事物的本质,从而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很强的说服力。“用最能代表一般的典型例子,来说明本质的东西,给人的印象是清楚明白的,也会是突出的。”(魏巍:《我怎样写〈谁是最可爱的人〉》)
生活中能说明问题的材料很多,不少材料都具有较强的典型性。进行写作,应根据主题的要求,从具有不同程度典型性的材料中,挑选出最具典型性的材料写入文章。例如魏巍的散文《谁是最可爱的人》,全文用了三个骨干材料:一是松骨峰战斗,写志愿军战士对敌人的“恨”,表现他们的英雄主义精神;二是马玉祥火中救朝鲜儿童,写志愿军对朋友的“爱”,表现他们的国际主义和革命人道主义精神;三是志愿军“吃一口炒面就一口雪”的艰苦而愉快的生活,写他们对祖国的忠诚,表现他们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作者选用到作品中的这些材料来自众多的原始材料,它们分别从几个不同的侧面展现志愿军复杂的生活。材料虽少,但都具有代表性和说服力,它们组合在一起支撑着主题,真正是“以一当十”。鲁迅先生很形象地说:“要极省俭地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我怎样做起小说来》)“画眼睛”的实质就是讲选材要“典型”的问题。材料不典型,就象是画人的“头发”一样,即使“画了全副的头发,即使细得逼真,也毫无意思。”(同上注)
选择典型材料还要注意材料的代表性,即取材的全面性以及文章内容的周到性。曹靖华的散文《忆当年,穿着细事且莫等闲看》,揭露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只重衣冠不重人”的坏风气。文章所选的材料不仅都能说明这个主题,而且合起来看又体现了材料的全面性。就地域说,有河南的小县城、北京、天津、上海等地;就时间说,有辛亥革命初年、“五四”时期,20年代、30年代等时期;就服装说,选取了土衣服、洋马褂、蓝大褂、皮袍等类;就作者的经历说,选取了求学、参加学运、教书等方面;就人物说,有高小同学、朋友、自己、门丁、开电梯的、鲁迅先生等人;而关于鲁迅先生,又选取了他文章中的话、他与作者的谈话、他去华懋饭店访问史沫特莱等事情。如此广泛的选材,才使得文章得以反映整个旧中国几十年间各种人物对待穿着的不同态度,其主题也得到了充分而又深刻的表现。当然,注意选材的代表性这一点,是就某些文章而言的,如是记叙一件事或议论一件事,就不存在这个问题。而有些散文、学术论文和调查报告,主题的表现牵涉到一定的材料面,选材时就需特别注意这一点。

☚ 素材   选材 ☛

典型材料

就某一集体或个人的事迹、经验进行归纳整理,以便在一定范围内介绍、宣传、推广时使用的文书。是专题性总结的一种,多通过会议文件、简报等形式下发,有时也在报刊上公开发表,其内容近似经验总结。写作典型材料结构上较灵活,一般分为前言、正文、结尾3部分,前言概述被介绍者基本情况及事迹体现的主要精神,正文为其事迹,结尾为一二句总结性语言。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1 22:0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