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兴隆寺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兴隆寺清代佛教寺院建筑,又名石佛寺,俗称南大庙。座落于黑龙江省宁安县渤海镇西南部。建于清康熙六十年(1722),清道光二十八年 (1849) 被焚,清咸丰五年(1855)重新修建,经十一年竣工。现存殿宇5栋,由南至北为马殿、关圣殿、天王殿、大雄宝殿、三圣殿,均建筑在一个中轴线上。原有禅堂、配殿和钟鼓二楼,现已不存。马殿为硬山式建筑,山墙以玄武岩石条垒砌,台基0.5米。天王殿建筑形式同关圣殿,殿内原供四大天王;大雄宝殿为单檐歇山式的木构斗拱建筑,前后为三斗四拱七铺作,左右为三斗四拱五铺作,四角是三面转角檐,为该寺中构筑最复杂精巧的建筑,原供弥勒佛等塑像; 三圣殿建筑形式同天王殿,台基高0.4米。据殿前碑文记载,渤海时期(698—926)此处即为寺院,现留存石灯幢(见石灯幢条目)等遗物。金、元、明代又建佛寺,均毁。清代又建佛寺。该寺经历代重修、拨正和维修,保存较好,系我省现存最早的古建筑。1986年黑龙江省政府公布为黑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兴隆寺 兴隆寺位于安宁市渤海镇西南。又名南大庙。清康熙初年建于渤海国寺庙旧址上。又因原建筑毁于火而石佛独存,亦称石佛寺。据《宁安县志》载,原有三重佛殿,道光二十八年(1848)大火焚毁部分殿宇,咸丰五年(1855)开始重建,咸丰十一年建成。现存马殿、关帝殿、天王殿、大雄宝殿、三圣殿等五重佛殿。大雄宝殿是九脊庑殿式建筑,前后三斗四栱七铺作,左右三斗四栱五铺作,四角为三面转角檐,为黑龙江省现存仅有的一座清初木构斗栱建筑。三圣殿内有“琢而小之”的渤海大石佛,殿前有清代石狮。三圣殿和大雄宝殿之间矗立着有名的石灯幢,也叫石灯塔、石浮屠,是渤海时期保存下来的唯一完整大石雕,用玄武岩雕琢而成。其雕刻细致,刀法娴熟,敦实古朴,巍然壮观。寺前院内有座虽哈纳墓碑,是1684年黑龙江将军萨布素为其父所立,碑刻康熙诰命,满汉文对照,具有典型的清代碑刻特点。 ☚ 渤海上京龙泉府遗址 三灵坟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