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脱位护理
关节脱位多由创伤与暴力所致。常见的有肩关节、肘关节、髋关节及桡骨小头半脱位等。脱位后,应争取在最短时间内,尽快使脱位关节准确地复位,以恢复功能。复位后,需固定至破裂的关节囊及韧带完全愈合为止。在固定期间,须对正常的关节进行锻炼,并对被固定部位的肌肉作等长收缩运动,防止发生肌肉萎缩,并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肩关节脱位护理 肩关节前脱位最为多见。复位后,上臂放在内收、内旋、屈肘120°的位置,用颈腕吊带或三角巾将患肢悬吊胸前3周,观察患肢血循环及手指活动。3周后,去除吊带加强肩关节功能锻炼。如手法复位不成功或陈旧性脱位,需切开复位。凡作肩关节融合术者,术后用石膏外固定,按骨科术前后及石膏固定护理。
肘关节脱位护理 肘关节脱位最多见的常为后脱位,经确诊复位后,用石膏托固定肘关节于功能位。用三角巾悬吊患肢。早期须注意观察患肢血液循环,整个固定期间都要注意患肢的功能锻炼,如握拳、伸掌、手指屈伸等。3周后去除石膏。脱位时间超过3周未还纳者均属陈旧性脱位。如需切开复位,常用克氏针暂时固定,护理时避免碰撞,预防局部感染。
桡骨小头半脱位护理 这是婴幼儿常见的一种损伤,又称“牵拉肘”。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桡骨头尚未发育完全,在沿前臂纵轴牵拉前臂时,桡骨小头可被牵拉移位成为半脱位状态。患肢功能丧失,不能上举,患儿哭闹不安。根据症状及X线片确诊后可行手法复位,用三角巾悬吊在胸前固定1周。
髋关节脱位护理 以后脱位为多见,多由于间接外力或传导外力使股骨头向后脱位移至髂骨翼后方,关节囊后下部遭到撕裂。髋关节脱位后多用手法复位,复位后作小腿皮牵引,维持患肢于伸直外展位,应避免髋屈曲、内收、内旋的活动,牵引期间应禁止病人坐起。3周后去牵引下地活动,患肢不可负重。3个月后,经X线片证实股骨头血液循环良好,再离拐行走。髋关节脱位手法复位如不成功者,可施行手术切开复位,术后石膏固定。
膝关节脱位护理 先抽出关节内血肿或积液,以手法复位,并以长腿石膏托固定膝关节于150~160°稍屈曲位,练习股四头肌活动,4周后改患肢长腿石膏管型下地活动,8周去石膏练习膝关节伸屈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