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关于“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的讨论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关于“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的讨论 关于“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的讨论建国以后中国哲学界围绕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问题而展开的争论。这场争论是我国建国后历时最久、规模较大的一次哲学战线上的论争。它涉及哲学的基本问题、认识论问题、辩证法问题等。许多重要报刊都刊登了这次论争的文章,共有百余篇。这场讨论起于中共中央党校的课堂上开始的。学员们在学习《路德维希·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关于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时发生了争论。艾思奇认为,恩格斯肯定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对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既可作唯物主义解释,也可以作唯心主义的解释。杨献珍则认为,“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是唯心主义的命题。随之1958年《哲学研究》第一期刊载了郭月争的《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个方面》一文,从而第一次公开讨论这个问题。一年以后,于世诚在《光明日报》上发表《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是唯物主义的原理吗?》一文,表明不同意郭月争的看法。于是开始一场关于“思维与存在同一性”的争论。在报刊上发表文章赞成杨献珍观点的有于世诚、李唯一、腾云起等,赞成艾思奇观点的有郭月争、王若水、关锋、周景方等。这是讨论第一阶段。1962年,于世诚发表《什么是黑格尔的思维和存在的同一论》和《关于德国古典哲学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理论的探讨》两文。艾思奇也写了《恩格斯肯定了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再论恩格斯肯定了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两文进行辩论。第二阶段讨论告一段落。1979年,杨献珍发表了其1975年写《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就是唯心主义的先验论》及其1973年写的《关于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的争论》、1958年写的《略论两种范畴的‘同一性’—唯心主义范畴的‘同一性’和辩证法范畴的‘同一性’》、1975年写的《论恩格斯与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的关系—兼答认为“恩格斯肯定了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论者或中国的巴扎罗夫们》等文。对杨献珍的这些观点有人提出不同的看法,这是争论的第三阶段。争论的问题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是否从来就是唯心主义命题?杨献珍、于世诚、李唯一等人认为,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从来就是唯心主义的哲学命题,是黑格尔唯心主义的基本命题。对这个命题如果认为既可唯物又可唯心地解释,就会混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界限。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一贯都把这个命题当成唯心主义命题来批判的。艾思奇、郭月争、王若水等反对上述意见。认为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个方面,哲学史上各派对这个问题既可作唯物又可作唯心的理解。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没有反对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只是反对思维和存在等同论。(二)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这是争论的中心问题。杨献珍,于世诚、李唯一等认为,“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与“矛盾的同一性”,两者根本不同,前者是唯心主义的统一性,后者是辩证法的同一性。因为:不能把我们研究的特定的不同对象、思维与存在的关系称之为同一性,也不应把抽象的思维硬要和现实的存在加上一个辩证法的同一性,“思维和存在毕竟是有差别的,毕竟不是同一的”。艾思奇、王若水、郭月争等认为,思维与存在是对立面的统一,否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即是反对把对立统一规律运用到解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上。因为,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不是什么“特定的不同对象”,而是最一般的对象,思维和存在既有差别,又有同一,差别就是对立。认为有差别就没有同一,是形而上学的观点,两者的同一性是指思维是存在的反映,思维一定条件下又能成为人们改造世界的指导力量,因而与“原则同格论”有根本区别。(三)关于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和反映论是否对立的问题。杨献珍、于世诚认为,“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与唯物主义的反映论是根本对立的。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是唯心主义认识论的“核心”,唯心主义都用这个同一性来解决哲学根本问题的第二方面,唯物主义却用反映论来解决根本问题的第二方面的。唯物主义的反映论同唯心主义的“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是根本对立的。艾思奇、王若水反对把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和反映论对立起来,把两者对立即意味着把认识论和辩证法分离开来,说“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和“矛盾的同一性”根本对立起来,实际上反对马克思主义把辩证法贯彻到认识领域。1960年,毛泽东很关心这场争论。他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谈话中说,存在是第一性的,思维是第二性的,只要肯定这一条,我们就同唯心主义划清界限了,说思维和存在不能等同,是对的,但因此说思维和存在没有同一性则是错误的,这势必要走到反对恩格斯的论点上去。 ☚ 关于国家消亡问题的争鸣 关于“帝国主义是垂死的资本主义”的争鸣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