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关于“建安风骨”问题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关于“建安风骨”问题

关于“建安风骨”问题

“建安风骨”是建安文学的总特点,人们常用它来概括建安文学的优良传统。但由于对“风骨”一词的解释至今仍无定论,因而对建安风骨的理解也存在着分歧,现简略综述如下:
1.第一种意见,主张从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上来理解建安风骨。王瑶的《魏晋五言诗》(《文艺学习》1954.6)认为,建安文人“运用带有民间歌谣特点的五言诗形式,描写出社会动乱的现实,歌唱着慷慨苍凉的调子,这种特色就是后世所称的建安风骨。”胡国瑞也说:“直抒对于现实的激情,而以准确、朴素、明朗的言辞表达出来,使内容和形式有谐美的统一性,这也就是后世所称道的‘建安风骨’的实质。”林皋也持相同的观点。他在《曹操与建安文学》(《羊城晚报》59. 7. 14)中指出:“建安文学反映了这一时期社会的动荡与苦难,而且能以爽朗有力的诗篇抒发慷慨悲歌的感情和壮志不已的积极精神。前人所说的‘以情纬文,以文被质’正是这种特色。这两者的结合,也就是后人所说的建安风骨。”吴云的《建安时代的诗歌风格》(《天津文艺》78.6期)也认为:“建安时代的作家,大都能继承汉乐府民歌的精神,反映社会的动乱和人民流离失所的痛苦,有的表现出对社会乱离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有的还反映出对社会统一的愿望。情调慷慨悲凉,语言刚健爽朗。这就是后来人们所说的建安诗歌的共同风格。”
2.第二种意见,主张着重从建安文学的内容特色上来理解建安风骨。《魏晋南北朝诗选注·前言》(北京出版社81年版)说:“建安诗歌的伟大成就,在于它直接继承了汉代乐府和汉末文人五言诗的现实主义传统,深刻地反映了建安时代的社会动乱,抒发了作者们关心人民疾苦,愿为削平战乱、重建和平安定生活而奋斗的慷慨之情。这种反映社会动乱、反映民众疾苦的内容,这种凄凉哀怨的思想情绪,这种积极进取、献身事业的壮气英风,合起来就是后人所说的‘梗概而多气’,也就是被后人所称道的所谓‘建安风骨’。”刃尔《谈三曹的诗》(《读书月报》1957. 6)也认为:“反映当时社会的人民苦难和追求名垂竹帛的慷慨之音”是“建安文学的普遍性主题”。“建安风骨的主要内容,就是上述建安诗的思想内容。所以称之‘风骨’,就是因为建安的诗富有现实性和反现实性。”
3.第三种意见,主张着重从艺术表现上来理解建安风骨。王运熙的《从〈文心雕龙·风骨〉谈到建安风骨》(《文史》第九辑)一文即持此观点。文章指出:“有些研究者认为……建安风骨的特色,首先表现为具有充实健康的思想内容,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乱和人民的苦难,表现了作家要求乘时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这种说法貌似有理,实则难以成立。”而“建安文人意气的慷慨激昂,只是构成作品具有明朗刚健的文风(即风骨)的思想感情基础,建安风骨不是直接指慷慨激昂的思想感情本身。”“建安风骨是指建安文学(特别是五言诗)所具有的鲜明爽朗、刚健有力的文风,它是以作家慷慨饱满的思想感情为基础所表现出来的艺术风貌,不是指什么充实健康的思想内容。”他并强调指出:“必须把我们今天对建安文学的评价和对建安风骨这一概念的理解区别开来”。认为我们今天完全有理由对那些反映了社会乱离和人民苦难的诗篇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较高的评价,而“建安风骨是南朝批评家所创立的一个批评概念,它同我们今天肯定建安文学的标准并不相等,仅是部分内涵相通。我们必须客观地实事求是地考察刘勰、钟嵘的理论,还风骨和建安风骨这些概念以本来的面貌,而不要把我们今天对建安文学肯定赞美的意见加进建安风骨这个概念之内。”
4.第四种意见,便是从文人文学和民间文学结合的角度来理解建安风骨。罗永麟在《建安风骨与民间文学》中指出,现在谈建安风骨的文章,大都引用刘勰《文心雕龙·时序》中的一段话,“从而说明建安诗歌强调思想内容上反映社会现实的一面,重在指出它的志深笔长、梗概多气的现实主义精神,这自然是建安风骨主要的一面”,而对于《明诗》中“强调自由抒发个性的一面,尤其是学习民歌的粗豪雄壮,表现的明白痛快,成为建安文学的共同趋向一避而不谈,即使谈也谈得不够。这样来理解建安风骨是不够全面的。”他认为建安风骨“是一种最能反映时代生活面貌、表现个人才能和抱负,并善于吸取民间文学的清新刚健,用以表现慷慨磊落的思想内容的文人创作的特征。”“是比较能表现建安时代人民生活、趣味、爱好和憧憬,并广泛吸取民间文学养料的文学风貌。”并认为建安风骨“几乎成为中国诗歌的民族风格和时代精神,文人文学和民间文学有机结合的名词了。”

☚ 关于《木兰诗》的时代及主题   建国以来陶渊明田园诗之争论 ☛
00001999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12:5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