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关中盆地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关中盆地位于陕西省中部,西起宝鸡县宝鸡峡,东以黄河为界,即韩城市龙门至潼关县渡口一线,南以秦岭北麓为界,北抵北山南缘。东西最长325公里,南北最宽103公里,渭河自西而东横贯其中,面积约2万平方公里,是陕西省三大地形区之一。因盆地海拔较低,地形平坦,故称“关中平原”,又因平原主要是在渭河干支流冲积作用下形成,亦称“渭河平原”。关中盆地在构造上与渭河地堑范围一致。东北与汾河谷地相连,为新生代构造凹陷,故又称汾渭盆地。基底构造复杂,具有南深北浅,东西两端浅,中部深,呈阶梯式不对称的块状断陷。这些断块所构成的隆起与凹陷,不仅对新生界地层的岩性、厚度具有控制作用,也对现代地貌奠定了基础。 洪积平原分布于秦岭北侧、北山南侧的山前一带。由埋藏型洪积扇和内迭型洪积扇组成。渭河阶地发育,地势平坦,共有五级阶地,它与洪积平原一起是关中盆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北山和骊山为低山丘陵。北山由古生代及中生代石灰岩、砂页岩组成,为一系列北东走向雁行式排列的断块山,比高50~300米,呈南陡北缓的单面山形态,构成关中盆地的北界。临潼骊山是由太古代变质岩及燕山期花岗岩、第三系砾岩等组成的低山,比高100~500米。 关中盆地南界为秦岭中山地形,海拔1000~2320米,比高500米以上。秦岭北侧以断崖与盆地接触,很多地方可见清晰的断层三角面。沟谷发育,多深切呈“V”形,山脉由古老的变质岩及后期火成岩组成。 关中盆地充填着深厚第四系地层,依次为三门统砂砾石及黄土状粘土夹石灰结核层,大佛寺统砂砾、黄土夹红色古土壤层,乾县统河湖相砂砾、粘土及黄土层,全新统塬边崩积、坡积黄土及河流冲积层,第四系总厚度达4500~5000米。 关中盆地地处暖温带,气候温和,雨水较多,水热条件较好,是我国土地开发利用最早的区域之一。从100万年前的远古时代起,蓝田猿人就劳动、生息、繁衍在灞河流域。距今6000~7000年前,半坡原始氏族村落即栖息于渭河二级阶地和黄土台塬上,刀耕火种,狩猎捕鱼,成为我国农业的最早发祥地。关中盆地农业发达,物产丰富,曾有周、秦、汉、隋、唐等王朝在西安建都。悠久的历史,给关中盆地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关中盆地是西北五省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交通方便,人口密集,物产丰富,也是陕西省政治、经济、文化、交通最发达和最繁荣的地区。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