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共产国际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共产国际 共产国际Gongchan guoji即第三国际。全世界共产党和共产主义组织的国际联合组织。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第二国际陷入破产,列宁为团结各国革命左派,建立共产国际,进行了一系列工作。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各国革命运动的发展和一些国家共产党的建立,进一步为第三国际的建立奠定了基础。1919年3月,在莫斯科召开共产国际第一次代表大会。列宁主持大会。大会通过了《共产国际的行动纲领》、《告全世界无产者》等文件,宣告共产国际的成立。大会成立了共产国际的领导机构——执行委员会和执行局。共产国际的任务是宣传马克思主义,团结各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为推翻帝国主义和资本主义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剥削制度而斗争。总部设在莫斯科。凡参加共产国际的各国共产党都是它的支部,共57个。共产国际从成立到1923年,是它活动的初期阶段,共召开4次代表大会。1920年7、8月间召开了第二次代表大会。列宁在开幕式上作了《关于国际形势和共产国际基本任务的报告》,阐明反对机会主义的必要性和艰巨性。大会通过列宁拟定的参加共产国际的二十一条件及《土地问题提纲》、《民族和殖民地问题提纲》。1921年的三大和1922年的四大先后发出“到群众中去”的号召,提出建立具有广泛统一战线基础的“工人政府”的口号。共产国际在活动的初期阶段,在列宁领导下,进行了反对机会主义的斗争,捍卫了马克思主义的纯洁性,促进了许多国家共产党的建立,帮助了各国年轻的共产党成长。但它对世界革命形势的估计一度脱离实际,认为世界革命的条件已全面成熟,近期任务是在世界各国“立即夺取政权”,“建立世界苏维埃共和国”。从20年代中期到30年代初期是共产国际活动的中期阶段,先后于1924年和1928年召开了第五和第六次代表大会。在这一时期内,它把社会民主党和法西斯党等同看待,甚至把社会民主党的左翼也视为主要打击对象。这种左倾错误妨碍了统一战线工作的开展,给反法西斯斗争带来了不利影响。1935年共产国际召开了最后一次代表大会——“七大”,制定了反法西斯的策略方针。随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及各国内部情况和国际形势的复杂变化,共产国际原有组织形式已不能适应形势的需要,经各国共产党一致同意,于1943年6月宣告解散。 第三国际一大主席台 ☚ 凡尔赛和约 国际联盟 ☛ 共产国际 共产国际Gongchan guoji亦称第三国际。1919年3月至1943年6月间各国共产党的联合组织,总部设立苏联莫斯科。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第二国际蜕化变质。列宁为了团结各国的革命左派,于1919年3月2日在莫斯科发起召开第三国际成立大会。21个国家的35个政党和团体的52名代表出席会议,通过《共产国际宣言》、《共产国际行动纲领》等文件。其最高权力机关是代表大会,闭会期间为执行委员会。先后参加共产国际的有65个共产主义政党和组织。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决定,中国共产党加入第三国际,并成为它的支部。在中国革命进程中,共产国际曾给予过帮助和支持,同时也因策略和指示的严重偏差,给中国革命带来了不良后果。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随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和世界局势的变化,共产国际的组织形式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经各国共产党一致同意,1943年6月10日,共产国际正式宣告解散。 ☚ 留法勤工俭学运动 中国共产党 ☛ 共产国际 共产国际Gongchan guoji共产党和共产主义组织的国际联合。即第三国际。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第二国际破产,列宁团结各国革命左派,为建立新的国际进行了一系列工作。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大战后各国革命运动的开展和一些国家共产党的建立,为创建第三国际提供了前提条件。1919年3月,俄共(布)等8个马克思主义政党发起在莫斯科召开共产国际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列宁主持下,大会通过了《共产国际宣言》、《共产国际的行动纲领》等文件,成立了领导机构——执行委员会和执行局。共产国际宣告成立。总部设在莫斯科,参加共产国际的各国共产党都是它的支部。1919—1923年是共产国际的初级阶段,共召开4次代表大会。1920年7、8月间召开第二次代表大会。通过了列宁制定的参加共产国际的二十一条和《土地问题提纲》、《民族和殖民地问题提纲》。1921年的三大和1921年的四大确认各国党的中心工作是争取群众,提出“到群众中去”的口号,要求建立广泛统一战线。在列宁领导下,共产国际的初期活动进行了反对机会主义的斗争,宣传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帮助了许多国家共产党的建立和发展。出席四大的代表已达58个国家。但它对世界革命形势一度估计过高,认为世界革命的条件已全面成熟。20年代中期到30年代初期是共产国际的中期阶段,1924年和1928年分别召开了第五和第六次代表大会。在这一时期内它具有明显的“左”的倾向,把社会民主党和法西斯等同看待,甚至把社会民主党的左翼作为主要打击对象,妨碍了统一战线的建立,不利于反法西斯斗争的开展。1935年共产国际召开了七大,根据形势的变化,制定了反法西斯的策略路线。1943年6月,共产国际由于原有组织形式已不能适应形势的需要,经各国共产党一致同意,宣告解散。 ☚ 凡尔赛和约 国际联盟 ☛ 共产国际 共产国际亦称“第三国际” (1919—1943),是第二国际破产后,全世界共产党和共产主义组织的国际联合组织和领导中心。第二国际破产后,列宁为团结各国左派,建立新的国际进行了一系列工作。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召开的齐美尔瓦尔德和昆塔尔两次国际社会党人代表会议,加强了各国左派在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团结,为建立新的国际奠定了组织基础。同时,战后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高涨,各国左派组织和共产党纷纷建立,也需要建立一个新的国际来领导和团结无产阶级进行革命斗争。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更加推动和影响了各国革命,也为各国革命者提供了可靠的革命基地和活动场所。1918年11月,由布尔什维克党发起,在彼得格勒召开了欧美各国左派社会党人代表会议,作出了筹建共产国际的决议。1919年1月,在莫斯科召开的8个共产党和共产主义小组及左派社会党的代表会议,邀请39个共产党、左派社会党以及团体和组织参加共产国际成立大会。3月2日至6日,在列宁的领导下,于莫斯科召开了共产国际第一次代表大会。参加大会的有来自欧、亚、美洲21个国家的35个政党和团体的代表52人,通过了列宁起草的《共产国际宣言》、《共产国际行动纲领》、《关于资产阶级民主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纲领》等文件,宣告了共产国际的成立。共产国际在其存在的24年 (1919~1943) 中,共召开过7次代表大会和13次执行委员会全会。共产国际在列宁领导期间,成绩比较显著。1924年1月,列宁去世后,出现了一些错误。总的来说,共产国际在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团结各国无产阶级和被压迫民族,领导和推动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促进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反对帝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批判内部机会主义思潮,促进各国共产党的成长等方面起了重大的作用。共产国际的最高领导机关是代表大会,大会闭会期间由执行委员会及其主席团主持,工作。参加国际的各国共产党都是它的一个支部,受它的领导。它曾领导过五大洲65个共产主义政党和组织、400多万党员。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后,由于各国的内部情况和世界形势的变化,遇到了越来越多的困难和障碍,共产国际这个组织形式已经逐渐不能适应新的革命形势发展的需要和各国日益复杂的问题,甚至影响了各党的独立自主和各党之间的平等关系,同时各国共产党已经成长和成熟起来。为此,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主席团于1943年5月15日通过了提议解散共产国际的决议。在征得了各国共产党的同意后,共产国际于同年6月10日正式宣布解散。 ☚ 海湾合作委员会 欧洲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 共产国际Communist International;Comintern (1919—1943) 共产国际Communist International(一般指第三国际,简称Comintern): 第一国际First International(1864-1876)/第二国际Second International (1889-1923)/第三国际Third International (1919-1943)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