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六朝乐府与民歌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六朝乐府与民歌 六朝乐府与民歌乐府诗研究专著。今人王运熙著。现存六朝时代的民间歌辞,大部分保存在乐府清商曲辞的吴声歌曲和西曲歌辞中。本书以吴声、西曲为主要探索对象,故名《六朝乐府与民歌》。全书共六篇,前三篇分别论述吴声、西曲的产生时代、产生地域及其体制的渊源。作者在对吴声、西曲诸曲调进行详细考证的基础上,指出吴声、西曲大致可分两大类,一类最初是民谣,其后被上层阶级发展成为乐曲;另一类是上层阶级的创作。吴声歌曲其产生时代自东晋初年到刘宋初年,西曲时代较吴声为晚,产生于宋、齐、梁三代,而以宋、齐二代为多。吴声歌曲产生于以当时京城建业(今南京)为中心的地区,西曲产生于长江流域中部和汉水流域,而以江陵为中心地区。对吴声、西曲形式体制的渊源,作者主要从歌词和音乐两方面探讨,指出吴声、西曲以五言四句为主要形式,是由于当时是五言诗最昌盛的时期之故,而它的章法恒为四句,则与汉魏相和歌辞也有部分承递关系。此书的中间两篇,杂考吴声、西曲各曲调之作者、本事等问题,并通过乐曲中和送声作用之阐明,解释现存歌辞内容与原始本事不相符合之疑问。第六篇专论吴声、西曲中之谐音双关语,分析其结构特点,并介绍了六朝社会普遍使用谐音双关语的社会风气。末尾附录有《神弦歌考》一篇,专论清商曲中的神弦歌,结合歌辞内容及有关史籍,提出《神弦歌》十一题,是一整套的娱神乐曲。吴声、西曲歌辞,一向为前人目为淫哇之词。治乐府者,往往注意汉魏作品,对此颇为忽略。“五四”以后,虽然开始受到重视,但尚未遑稽考史乘,未能认识到其与上层阶级生活的密切关系。此书依据所搜集到的翔实的材料,论证吴声、西曲,虽多民歌,但制为乐曲,实出贵族文人之手,并由其产生时代和地域,说明歌辞内容之特点。论谐音双关语,亦能联系当时社会风尚加以说明。是一部研究南朝乐府民歌材料最翔实的著作。此书五十年代由古典文学出版社出版,后由中华书局重印。 ☚ 乐府诗选 乐府诗论丛 ☛ 六朝乐府与民歌 六朝乐府与民歌王运熙著,中华书局1961年出版。六朝民歌大部分保存在乐府《吴声歌曲》和《西曲》中,本书即以这两种曲辞为研究对象,考察它们产生的时代、地域、渊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说明他们怎样从里巷风谣发展成为贵族阶级的乐曲,并且肯定了它们在那个时代的进步意义。对于《子夜》、《读曲》等曲调的作者、本事等问题,本书也进行了详细考证,尤为可贵的是,作者通过乐曲中和送声作用的阐明,解决了现存许多歌词内容与原始传说不相符合的疑问。另外,作者还搜集了许多材料,对民歌中一种重要修辞现象——谐音双关,进行了比较详细的分析。全书材料丰富,观点明确,考论结合,是研究六朝乐府的重要参考书之一。 ☚ 乐府诗研究论文集 乐府诗论丛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