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六、农村中小学校舍建设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六、农村中小学校舍建设

六、农村中小学校舍建设

陕西省共有中小学4万余所, 其中农村中小学3.8万余所, 占全省中小学的95%以上。1982年以前,全省大部分农村中小学校舍年久失修, 破旧不堪, “黑屋子、土台子、危房子” 占全省农村中小学校舍的50%以上。为了改变农村教育的落后面貌,从1982年起, 陕西省狠抓农村中小学校舍的改造,到1995年底, 全省共投入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的资金30.04亿元, 其中群众集资18.5亿元, 占总投资的62%。新建中小学校舍1 645.5万平方米, 改造中小学旧房1 327.3万平方米, 新建改建的中小学校舍面积占全省中小学校舍总面积的68%; 中小学生人均校舍面积从 1982年的2.99平方米增加到1995年的4.23平方米, 增长41.5%。同时, 全省农村中小学添置课桌凳173.5万单人套。不少地方坚持高标准、高质量, 建设了一批现代化的示范学校。
陕西省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工作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1982—1988年), 全省以普及初等教育, 实现小学 “一无两有”为重点, 开展了群众性的集资办学、捐资助学活动, 5年间用于改善校舍的资金5.94亿元, 其中群众集资4.43亿元, 占74.6%。1984年12月, 省委、省政府在西安召开了集资办学表彰会, 有力地推动了全省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工作; 第二阶段 (1988—1992年), 全省重点推进了以乡办初中建设为主的改善办学条件工作, 掀起了更大规模的群众性的集资办学热潮。1991年4月,省政府在渭南市召开了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改善办学条件现场会, 推广了渭南乡镇初中建设的经验。5年间, 全省用于改善办学条件的资金14.9亿元; 第三阶段 (1993年以后), 全省以实施 “两基” 为重点,进一步加快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的步伐。1995年12月, 省委、省政府在西安召开了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改善办学条件经验交流暨表彰会, 进一步加快了全省 “两基”工作的进程。
陕西省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受到了国家的多次表彰和奖励。在10多年的工作实践中, 各地创造并积累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好经验:
(1) 各级领导重视是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的首要条件。10多年来, 陕西省各级党委、政府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 真正把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作为振兴陕西教育, 造福子孙后代的一件大事来抓。延安地委从1990年起, 每年从社会发展基金中划拨500万元, 用于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渭南是陕西初中建校行动较早的地区, 1987年以来, 地委、行署发动群众集资办学, 5年间筹措乡办初中建校资金11 750万元, 新建校舍65万平方米, 建成教学楼478幢。旬邑、白河属陕西的50个国贫县之列,旬邑县委、县政府下决心改善初中办学条件, 一把手亲自抓, 集中财力建设了17所标准较高的初级中学教学楼, 为 “普九”奠定了基础。受到了国家教委的表彰和奖励; 白河县委、县政府发扬治山创业精神,艰苦奋斗, 勤俭创业, 使山区儿童都能有学上, “一届接着一届干, 一届干给一届看, 届届都要搞校建”,提前实现了普及六年义务教育。成为陕西 “北抓旬邑, 南抓白河” 的两个典型。有的县、乡领导 “不修机关盖学校,卖掉小车搞校建”, 赢得了群众的赞誉。“抓好教育, 兴县富民, 建好学校, 造福后代”已成为各级领导和广大群众的迫切期望和自觉行动。
(2) 建立机构, 加强领导是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的重要环节。为了进一步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1984年以来, 陕西大部分地、县政府及有关部门成立学校校舍建设办公室, 专人负责, 严格管理, 督促进度, 组织验收, 确保工程质量。渭南地区在建校过程中, 采取地包县、县包乡、乡包校的办法, 有力地促进了中小学校舍建设工作。群众高兴地说: “农村最好的房子是学校”。
(3) 典型引路, 带动全局是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的有效办法。在集资办学、改善办学条件过程中, 陕西坚持培养典型, 树立榜样, 以点带面, 推动全局。1983年, 在合阳召开了普及初等教育现场会, 推广了该县依靠群众集资, 实现“一无两有” 的经验。1991年, 在渭南召开了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 改善办学条件现场会, 推广渭南发动群众, 集资修建乡办初中校舍的经验。为了促进贫困山区中小学改善办学条件,1994、1995年又分别召开了旬邑、白河现场会, 会议提出, 两个特困县能办到的事, 其他县没有理由办不到。这些典型有力地推动了全省的校舍建设工作。
(4)部门通力协作是搞好农村中小学校舍建设的可靠保证。在财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 陕西省财政、计划、建设等部门千方百计挤出资金、物资支持中小学校舍建设。各地农业、城建、土地管理、交通等部门为农村中小学校舍建设提供了优惠政策。工会、共青团和妇联等社会团体积极争取各方面的资助, 开展了“希望工程” 的捐赠活动, 兴建了150所“希望小学”和“春蕾小学”。教育部门狠抓计划任务的落实,经常深入基层督促检查, 促进了农村中小学的校舍建设工作。

☚ (二)农村教育费附加   七、农村师资队伍建设 ☛
00027711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23: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