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六、伊通满族自治县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六、伊通满族自治县

六、伊通满族自治县

兴龙宝地锐意进取
古州新貌再造辉煌


素有“满族祖宗肇迹兴王之地”的伊通满族自治县,史称“乌苏城”,清作“伊通州”,位于东经129°49′—125°46′、北纬43°03′—43°38′,幅员2 523平方公里。境内有汉、满、朝、蒙、回等14个民族,431 013人,分布在8镇14乡,满族占总人口25%。
伊通的农业经济,起源于青铜器时代,兴盛于明末清初,曾一统天下的满族祖祖辈辈生息繁衍在这块沃土上,开荒垦殖,是大清皇太极生母及开国要臣的桑梓故里,故有“天造帮家肇,伊通实故乡”之记载。1644年,这里,商贾云集,居民栉比,水陆通达四方,农业经济突起。清光绪四十一年(1882年),建立州治,是军事重镇和政治文化中心。民国二年(1913年),改州立县。1988年经国务院批准为满族自治县。
伊通,富饶的资源著称于世,优美的环境娱情于人,已成为先人择地而息、后人再造辉煌的美好家园,外人解囊投入的一方热土。伊通地形、气候特异,群山环抱平川,天造自然屏障。年平均气温4.6℃,降水量627.8毫米,无霜期138天。水温调和,生态环境良好。地上资源充沛,全县耕地132万亩。土类繁多,土层肥厚,是名符其实的关东沃野。林地131万亩,松杉林立,槐椴相间,榆柳随处可见。有128条河水从县内流过,720处泉眼造就1 132个天然泡塘,水域面积22.5万亩。山茂、土肥、水丰、温度适宜,不仅为农牧业提供优良的生态环境,亦为野生动植物提供了最佳的生息场所。全县生物物种繁多,貂、貉、狍獐、红狐、山雉等几十种经济动物转山可见;细辛、草乌、山芹等可进食、可入药的野生植物180余种,逢山便有。水生动物极为丰富。昔日清廷纳贡地关东柳条边围场,便坐落在这里。地下矿产资源更为丰盈,金、铜、铁、锌、煤、石油等20余矿种80余处矿点等待开发,堪称天然聚宝盆。
伊通,山峰毓秀,伊水悠长。以美、奇、绝著称于世的伊通火山群——七星山,其排列犹如北斗七星落地,山间泡泉叠翠,荷花满塘。遍地异迥名胜,满目萨满文化,皇帝围猎场珍迹犹在,古驿站、囤兵场雄风尚存。十几处原始文化遗址,几十座古墓碑楼,特别是上至石门、下至阿勒坦察墨勒驿站,沿着伊通州古道,可见鹿鸣翠谷,峰依清流,康熙皇帝的观戏楼、演兵场的箭亭子、东营子的满族村,虽历经沧桑,古风犹存,更有持风保俗的满族儿女,使游人不由得沉人大清境界,追忆古州兴衰,思绪万千。
新中国的成立,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给伊通古城带来了无限生机和活力。各族人民团结一致,开拓进取,光大了前人用汗水镌刻的辉煌,用勤奋又筑起了新的丰碑。
全县公路、通讯、水力、电力已网罩城乡各个角落。通信设备先进,已形成由万门程控电话、移动通讯、无线传呼等多种高新通信手段相结合的立体交叉通信格局300公里柏油路与国、省级干线相连成网。3500台机动车辆往复其间,物畅其流。伊公、伊磐供电网为伊通城乡提供了1亿千瓦小时的充足电力。伊通工业,设备精良,技术先进,人才济济。现拥有加工机械、化工原料、电子技术、纺织等18个行业27个厂家,中外合资企业4家。400多种产品畅销国内外。国内独有的玄武岩铸石管件,耐酸、耐碱、耐压、耐热,是代替钢材、水泥的上好佳品。羊毛衫、糠醇等已销往美、日、韩、俄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境内矿产资源的开发方兴未艾,二道岭金矿、大孤山煤矿、放牛沟硫铁矿已开始报效人民,更令人欣喜的是石油、天然气的开采,展示了伊通宝地的美好前景。
伊通农业基础实力雄厚。40多年来,共兴建了水库74座、塘坝144座,库容量1.1亿米3,提水站、电机井1 131处,碧水相接,“珍珠”连串。全县有拖拉机3 400台,配套农具1.26万台,总动力9 900千瓦。拥有生产资料、农业机械、石油、种子四大公司以及71个专业管理部门和73个技术推广部门,三所中等专业学校,提供全方位服务,新技术不断投入,农民素质不断提高,农业生产实现了耕种机械化、栽培标准化、农田水利化、饲养科学化。
天时、地利、技术、政策,给农业生产创造了最佳环境。伊通大粮仓,古有其名,今有其市。人均占有粮食1 380公斤以上,居全国上游。伊通盛产的大米、玉米,特别是小青豆、红绿豆、大豆,近者入关,远者越海,名蜚国内外。1990年粮豆总产5.8亿公斤,比1978年增长2倍,向国家出售商品粮4.2亿公斤。
农业的发展带动了各行各业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农林牧副渔,工贸运建服十轮并转。昔日精骑善射的乌苏人,如今更善于人工饲养,以牛、马、羊为主的饲养业有了很大发展。境内南蚕、北果、东鹿、西渔、中药材连片发展。以小作坊为起点的乡镇企业由1978年的380户发展到8 700户,从业人员27200人,占农村劳动力17%。拥有机械加工、造纸、纺织等20余个生产行业。第三产业的发展更加迅猛,并渗入各个领域,一改过去单一经营为乡乡有龙头企业,村村有生产品种,家家有庭院经济,人人都肩担几业。其产品远销东南亚。参茸、珍稀毛皮、山雉等闻名遐迩。1990年农业总产值4.3亿元,比1978年增长4.7倍,占社会总产值53%;种植业产值3.4亿元,比1978年增长4.3倍,占农业总产值79%;林业产值0.07亿元,比1978年增长2.9倍,占农业总产值1.5%;牧业产值0.78亿元,比1978年增长16倍,占农业总产值18%;渔业产值0.02亿元,比1978年增长70倍,占农业总产值0.6%;副业总产值0.06亿元,占农业总产值1.4%。外贸创汇额8 000万元。
热风劲吹,潮涌伊通。聪明智慧的伊通人民审时度势,抓住机遇,借助于得天独厚的物产宝藏,实力雄厚的经济基础,宽松惬意的优惠政策,各业并举,再造农业经济辉煌业绩。以民族风情独特优势的“三区一线”,即东营子、营城子、大孤山开发区和满族风景线,正在紧锣密鼓中实施。以特产资源优势的“三产”,即矿产、水产、特产开发正是扬帆破浪时,以商贾优势的“一街五窗六大市场”即商业一条街,绥芬河、珲春、大连、深圳、广州五大经济窗口,饲养业、土特产、劳务、建材、科技、信息六大交易市场即将拉开帷幕。尤值称道的农业、交通、电力、邮电、通信等骨干基础项目,正在井然有序中实施。这些项目的实施,将使古城经济更上新台阶。
改革的大潮汹涌澎湃,建设的热浪滚滚而来,民族团结之花已硕果累累,今非昔比,古州换新貌。伊通各族人民,将继续踏着时代的脚步,诚招天下贤达志士,同心同德艰苦创业,充分利用诸业优势,以科技为支柱,以效益为中心,产、贸、流通同步,工、农诸业并行,把伊通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环境优美、人民富庶的现代化城镇。
☚ 五、公主岭市   七、东丰县 ☛
00017016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22:2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