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公案小说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公案小说 公案小说明清小说之一种。源于宋元话本小说, 以写曲折的冤狱讼案为主。对封建统治阶级残酷迫害人民的罪行多有揭露,具有一定社会意义。至晚清,此类作品因被统治阶级所利用, 遂与侠义小说合流,变成“清官”率领侠客、义士西征东讨,以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 侠义小说 讽刺小说 ☛ 公案小说 明清小说流派。“公案” 原指衙门的案牍,后来也称官府所判之案为 “公案”。凡是案件,都具有一定的传奇性或故事性,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喜闻乐道的话题,古今皆然。公案小说却不知起于何时,至少在宋代,勾栏瓦肆的说书艺人 “说话”,就有 “说公案” 一种。这些公案故事讲的大抵是当时社会日常所发生的各类案件,尤其是情杀、妒杀、凶杀、斗殴、奸情、冤情、盗窃、抢劫等富有刺激性的案件,类似当今流行的 “法制文学”。这些公案故事有些被记录了下来,就是我们今天所能看到的最早的公案小说,如 《错斩崔宁》、《三现身包龙图断案》、《合同文字记》、《简帖和尚》、《勘皮靴单证二郎神》 等,但都是短篇小说。与此同时,一些公案故事也在舞台上搬演,于是又有所谓 “公案戏”。明代中期以后,公案小说大量出现,不但有短篇,如 《滕大尹鬼断家私》、《乔太守乱点鸳鸯谱》、《况太守断死孩儿》 等,而且有长篇,如 《包公案》、《海公案》 (明代清官海瑞) 等。明代的公案小说有一个特点,多是写清官断案,而且结构程式化: 先述事由,后载告状、诉状和判词。结果都是清官明察秋毫,真相大白,正义伸张。艺术技巧非常幼稚,甚至无文学性可言,但广大读者却读得津津有味,因为他们感兴趣的是故事本身,而不是讲述故事的技巧,非常类似现代中国读者对 “纪实” 的 “法制文学”的兴趣。清代嘉庆、道光年间以后,公案小说花样翻新,在清官断案的故事中引入了 “侠义” 人物,如在 《施公案》 (清初名臣施世伦) 中,就有一位好汉黄天霸,这样就使原来平铺直叙的公案故事变得曲折起来。公案小说也就由此演变为 “公案侠义” 小说。此后,“公案侠义” 小说大量涌现,其中以 《彭公案》 (清初名臣彭鹏) 和 《七侠五义》 (即 《三侠五义》) 流传最广。“公案侠义”小说中的 “侠义”,大半粗鲁豪爽,很象 《水浒》 中的好汉。但《水浒》 人物在反抗政府,而 “公案侠义” 小说中的人物则在帮助政府。这很能反映中国大多数平民百姓的心理,他们希望有清官来主持社会正义,有侠义来主持社会公道,绝没有推翻政府甚至“将皇帝拉下马” 的企图。即使是《水浒》 中聚义梁山的好汉,也是只反贪官,不反皇帝。公案小说或公案侠义小说虽然是中国传统社会特有的产物,但其中表现的文化心理并非只是一种历史现象。 公案小说 公案小说以日常民间刑事案件的诉讼和平反冤狱为主要内容的小说,为古典小说之一种。最早出现于宋代话本中,如《错斩崔宁》、《宋四公大闹禁魂张》等。南宋时灌园耐得翁的《都城纪胜》分“说话”为四家,其中小说门类就包括了烟粉、灵怪、传奇、公案四种。宋代公案话本,虽依靠“清官”断案,但尚能倾诉人民大众的含冤负屈和揭发官场的昏庸腐败。元、明进一步出现以歌颂“清官”为目的的公案小说,如《包孝肃公百家公案演义》和《海刚峰先生居官公案》,即公案小说专集。但其内容在暴露社会黑暗方面逐渐微弱,而重在劝谕人们对“清官”和皇帝产生更大的幻想。晚清时代,公案与侠义合流而成为“侠义公案小说”,宋代话本中的公案小说,叙述生活故事真实,情节曲折,描写细致,人物性格可信; 侠义公案小说则往往臆造人物故事,文笔拙劣,结构散乱,艺术价值不大。 ☚ 才子佳人小说 惊险小说 ☛ 公案小说 公案小说古典小说流派之一。以描写曲折的冤狱讼案故事为主。宋灌园耐得翁《都城纪胜》中的“瓦舍众伎”条载南宋临安 (今杭州)“说话”四家中的“小说家”中就有说“公案”这一类。并指出这类小说的性质“皆是搏刀赶棒及发迹变泰之事”。可见“说之案”在宋代主要是写市民生活。其代表作是《错斩崔宁》,作品对崔宁和陈二姐的冤死表示了极大同情,对封建官吏的昏聩糊涂,草菅人命,表示了严厉的谴责。到了明代,公案小说大量涌现,但其主题已不再是暴露封建统治的黑暗,而转向歌颂“清官”的明察廉洁、为民平冤。其中著名的是《海刚峰先生居官公案》和《龙图公案》。其内容不外乎妒杀、奸盗、夺产等人命案件,反映当时政治黑暗,涉及有关政治事件的极少。叙事较宋公案小说显得零碎,还常常杂以神灵显圣、观音托梦、鬼神告状、鸟兽报恩等,宗教迷信色彩十分浓厚,情节则追求曲折离奇。到了清代,公案小说沿袭明代公案小说的传统,宣扬封建道德的主题更加突出,并且公案小说与侠义小说渐渐合流。作品多歌颂清官如何为皇帝效忠,如何扫除各种对立势力,并联络效忠皇帝的土豪恶霸,争取绿林人物投降,来维护封建统治。代表作有 《施公案》、《刘公案》等,大都写清官率领侠客、义士,东征西讨,以维护封建统治,丧失了积极意义,成为封建统治阶级麻痹人民,诱骗群众去为封建统治卖命的封建文学。 ☚ 志怪小说 侠义公案小说 ☛ 公案小说 公案小说是指以描写曲折的冤狱讼案内容为题材的小说作品,是我国古典小说中的一个类型。此类小说起源于宋元话本中“清官”为民伸冤 一类的故事。小说是以塑造人物、编织情节、描绘环境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它不受时间、空间等的限制,可以借助于作家的想像与虚构进行创作,运用叙述和描写的各种艺术表现手法,多方位、多层次、深入地刻画各种人物性格,表现矛盾冲突,以求在最大程度上展示社会生活。而公案小说则主要表现“清官”为民伸冤,除暴安良的故事,其间渗透了人民群众在看不到自己力量时的 一种心理寄托。此类作品在 一定程度上揭露了封建社会制度的黑暗,谴责了统治者迫害人民的罪行,具有 一定的进步意义。公案小说后来多与“侠义小说” 相结合,以表现侠客、义士辅佐 “清官” 侦察破案为主要内容。公案小说的代表性作品主要有 《包公案》、《施公案》、《彭公案》等等。 ☚ 侠义小说 哲理小说 ☛ 公案小说“公案”原指官员审案的桌子,后借指案件。中国旧小说的一种。从宋元话本故事中演变而来。多写封建社会中冤狱诉讼案。如《包公案》。参见“武侠小说”。 公案小说gong an xiao shuodetective stories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