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外交
各国政府通过大众传播媒介 (新闻报道、电视、广播、电影、磁带、录象等视听媒介),通过出版与文化交流计划(期刊、图书、互派留学生、学者、艺术、体育代表团等),以及发展各国舆论领袖人物的关系来促进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与沟通,增强与传播国家的影响,树立国家的国际形象。对公众外交,各国出于不同的国际地位与对外政策目标,有不同的理解。苏美为争夺世界公众而展开的笔舌之战经常达到白热化的程度,对他们来说,公众外交是一种单方面宣传本国价值观,向他国进行政治思想与文化渗透的手段。发展中国家既要吸收世界上先进的思想、文化和知识财富,又要维护国家主权、民族尊严和民族特性,并使世界了解他们国内外政策与国家的发展。因而将加强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传播与交流领域的合作,反对少数发达国家对交流的控制与垄断,抵制他们将本国的价值观强加于人,作为公众外交的主要任务。中国一般不使用“公众外交”这个词,而称之为国际交流。包括官方的、半官方的及民间的各种层次。主要有两大类;一是对外传播,通过政府的专门机构,用各种传播手段介绍中国的发展及中国的国内外政策,使世界人民了解中国,争取国际舆论的支持与理解; 二是发展国际文化关系,通过各种文化协定和合作计划,增进民众之间,学者、专家之间的联系,增进友谊与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