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公主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公主gōngzhǔ

最初是指主婚之事。我国周代,天子的女儿被称为“王姬”。因为周天子是姬姓(如周文王名姬昌、周武王名姬发等),而“姬”又系古人对女子的美称(如艳姬、美姬等),遂称“王姬”。例如《诗经·召南·何彼襛矣》:“曷不肃雍,王姬之车。”《春秋·庄公元年》:“夏,单伯送王姬。秋,筑王姬之馆于外。”这里面的“王姬”即指天子的女儿。
“公主”之称始于周宣王。在民间,出嫁女儿由父亲主婚。可是,天子的女儿下嫁时,“至尊”的天子不能亲自去主婚,因为会降低身份。那么谁配得上主持这样的大事呢?只有请仅次于天子的“公”出任了(周代诸侯的爵位共分公、侯、伯、子、男五等,“公”是最高爵位),于是,天子之女下嫁便由“公”来“主”了。这便叫出了“公主”二字。
在春秋之前,“公主”不是指人,而是指“主婚之事”。《公羊传》载:“天子嫁女于诸侯,必使诸侯同姓者主事,故谓之公主。”春秋之后,逐渐演化,由事到人,这时的“公主”,仅“循为故事,并非主婚”了。
帝王的女儿被称为“公主”,始于战国,但自秦朝以后,“公主”就成为皇帝的女儿的专称了。到了汉代,被作为一种制度固定下来: 皇帝之女称“公主”,帝之姐妹称“长公主”,帝姑称“大长公主”,历代沿称。不过,宋代政和年间,曾参考周代“王姬”之称而改“公主”为“帝姬”。到了建炎年间,又恢复了“公主”之称。此后这一称谓一直沿用到清朝。
在现代,漂亮的女孩也被称之为“公主”。在家庭里,说小公主,其实是对女儿的一种爱称。所以公主这个概念,随着时代的变迁其意义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公主

〈隐〉港、澳、台黑社会指槟榔。

公主ɡōngzhǔ

帝王的女儿。

公主gōng zhǔ

皇帝的女儿:在仕宦名家之女,皆亲名达部,以备选为~、郡主入学陪侍,充为才人赞善之职。(四·89)

公主gōng zhǔ

清末民初闽粤、南洋江湖社会谓槟榔。《海底·闽粤及南洋各地通行之隐语》:“槟榔: 公主。”

公主【同义】总目录


公主贵主

王子←→公主wáng zǐ ← → gōng zhǔ

王子:国王的儿子。
公主:君主的女儿。
【例】 今夕何夕兮,搴洲中流。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汉·刘向:《说苑·善说·越人歌》) 她是我们的美丽而慈善的公主! (欧阳山: 《苦斗》)

公主

帝王、诸侯的女儿。《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列侯多尚~,皆不欲就国。”(尚:娶帝王之女。)

皇亲

皇亲

皇室宗亲﹑外戚:懿亲
帝王的亲属或亲戚:肺府 肺腑
皇帝的姻亲:椒房亲
称让出皇位给儿子的父亲:太上皇
皇帝的母亲:太后 王母 帘帷 皇太后
皇帝的祖母:太皇太后
太皇太后的代称:长信
皇族中对皇帝的兄辈:皇兄
皇帝尊称其弟:太弟
皇帝姊妹的封号:长公主
皇帝的女儿:主(公主)
尊贵的公主:贵主
皇帝的女婿:驸马 额驸 粉侯
皇帝或皇族的子孙:玉叶 瑶叶
皇帝的长孙:太孙
亲王之女:郡主

另见:皇帝 帝王 亲属 皇戚 尊贵

☚ 皇亲   皇子 ☛

公主gōng zhǔ

帝王的女儿。《史记·孙子吴起传》:“公叔为相,尚魏~~。”

公主

帝王女儿的称号。清制,中宫皇后所生女封固伦公主,品级视同亲王,妃嫔所生女和中宫皇后抚育的宗室女出嫁,均封和硕公主,品级视同郡王。

公主

公主

皇帝姊妹、姑及女称公主。《资治通鉴·周纪》:“久之,魏相公叔尚主。”胡三省注: “毛晃曰: ‘取公主谓之尚,言帝王之女尊而尚之,不敢言娶也。’ 如淳曰:‘天子嫁女于诸侯,必使诸侯同姓者主之,故谓之公主。帝姊妹曰长公主,诸王女曰翁主。’ 师古曰: ‘如说得是。天子不亲主婚,故谓之公主; 诸王则自主婚,故其女曰翁主。翁者,父也,主父主婚也; 亦曰王主,言王自主婚也。’ 刘贡父曰: ‘予谓公主之称本出秦旧,男为公子,女为公主。古者大夫称主,故以公配之,若谓同姓主之,故谓之公主’。” 西周时,同姓王为三公者代天子以主天子女之婚。其后历代帝王女出嫁均由宰臣主之,后代之宰臣,古之三公官。胡三省注《资治通鉴·唐纪》: “外命妇,皇姑封大长公主,皇姊妹封长公主,皇女封公主,皇太子女封郡主,王之女封县主。”

☚ 公士   公车 ☛
公主

公主

古代对帝王之女的称谓。周朝王子之女称王姬,战国以后,国君之女即称公主。历代沿之。一说天子之女下嫁时,天子不自主婚,而使三公主之,故称公主。《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公叔为相,尚魏公主。”又,《李斯列传》: “诸男皆尚秦公主,女悉嫁秦诸公子。”汉朝规定,皇帝之女称公主,皇帝姊妹称长公主,皇帝之姑称大长公主。其封地称汤沐邑,有公主家令等官属以掌诸项事务。历朝沿其制。清代公主,按嫡庶所出,分封为固伦公主、和硕公主,亦有封长公主者。

☚ 侧福晋   驸马 ☛
公主

公主

诸侯、帝王女儿的称呼。周代称王姬,战国始称公主。蔡邕《独断》上: “帝之女曰公主。”汉代皇女称公主,皇帝的姐姐称长公主,皇帝的姑姑称大长公主。其后历代沿用。《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时诸外家为列侯,列侯多尚公主,皆不欲就国。”宋代曾经一度改称帝姬。至清代称中宫之女为固伦公主,称嫔妃之女为和硕公主。俗称千岁。周代天子的女儿出嫁,必须由同姓诸侯主婚;秦汉时皇帝的女儿出嫁,必须由三公主婚。故称帝王的女儿为公主。唐代仍然由亲王主婚。宋代以后,天子自己主持女儿婚事。公主出嫁称 “下嫁”,公主嫁夫,夫婿称驸马。公主的待遇视同亲王、列侯,公主的礼仪、服饰都有一定的规制,金枝玉叶,贵不可言。天子嫁女,往往是一种政治活动,公主和亲之事,史不绝书。汉初为安定边境,远嫁了十三位公主,与匈奴、乌孙和亲。其中,细君公主、解忧公主留下了姓名,其余的都淹没无闻了。唐太宗养宗室女文成公主远嫁吐蕃王松赞干布,促进了唐与吐蕃的友好往来。公主参与政事也不为稀见,女皇武则天之女太平公主有胆识,有才干,帮助母亲处理了很多政务。唐中宗之女安乐公主,求立为皇太女,由于宰相魏元忠的反对而没能如愿,后来在政变中被杀。

☚ 国夫人   固伦公主 ☛

公主

帝王之女的称号。古谓天子之女,公为之主婚,故名。始于战国。汉代皇帝之女称公主,帝之姐妹为长公主,其姑母为大长公主。历代皆承汉制。

公主

princess

公主

princess
长~ Princess Royal/安妮~ Princess Anne—born 1950,daughter of Queen Elizabeth II

公主gōng zhǔ

汉朝制度,皇帝的姐妹封"长公主",封地为县,地位同诸王。皇帝的女儿封公主,封地为县,故称县公主,地位同列侯;但也有个别尊崇的,如舞阳公主,加号为"长公主",地位同诸王。诸王的女儿也称公主,封地为乡或亭,故王女有乡公主和亭公主之分,其地位同乡、亭侯;但也有个别的,如肃宗封东平宪王苍和琅邪孝王京的女儿为县公主。帝女封公主的其子承袭母封为列侯,皆传国于后代。王女封乡、亭公主的,则不传国于后代(见《后汉书·皇后纪》)。其后多沿置。

公主

古诸侯,帝王的女儿之称。汉制:皇帝之女称公主,帝之姊妹称长公主,帝之姑称大长公主。历代因之。

公主

诸侯、帝王之女的称号。周代称王姬。战国始称公主。《史记·赵世家》惠文王十三年(前286), “公主死。”又称“君主”。汉制:皇帝之女称公主。帝之姊妹称长公主,帝姑称大长公主,后代因之。

公主

外命妇名。《通典·职官十三》注:“周制, 王姬下嫁于诸侯, 以同姓诸侯主之。公者诸侯之尊称,故谓之公主。”战国时诸侯之女称公主。《史记·吴起传》记“公叔为相,尚魏公主。”又称君主,《史记·六国表》记秦“初以君主妻河。”索隐:“君主, 犹公主也。妻河,谓嫁之河伯。”汉代定制, 皇帝女称公主,皇帝的姊妹称长公主,皇帝的姑母称大长公主。历代沿用其制,唐代定大长公主,长公主与公主之秩均为视正一品。

公主

皇帝女封号。


职源与沿革

公主之名始自周朝中叶。天子嫁女于诸侯,不自主婚,必使同姓诸侯主婚,故有公主之名(《春秋公羊传注疏》卷6,庄公元年何休注)。秦、汉沿用,以帝女为公主(《史记·李斯传》、《初学记》卷10《公主》)。两宋沿汉唐故事,“皇女为公主”(《宋会要·帝系》8之1《公主》)。徽宗朝政和三年(1113)闰四月六日,诏改公主为帝姬(《却扫编》卷上,《宋诏令》卷40《杂诏·改公主名称御笔手诏》)。建炎元年(1127)六月六日,罢帝姬之号为公主(《系年要录》卷6)。


简称

❶主。《要录》卷6,建炎元年六月甲子:“复帝姬为公主。……二主皆用上登极改命。”
❷某国。某国公主省称。封以国号之公主,或以某国代称某国公主。《长编》卷190,乙丑:“加赠皇帝第二女楚国公主为周国。第三女唐国为汉国,第四女越国为秦国。”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21: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