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八蜡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八蜡 八蜡周代祭祀名。《礼记·郊特牲》:“天子大蜡八。伊耆氏始为‘蜡’。‘蜡’也者,索也;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所祭之对象为先啬(神农)、司啬(后稷)、农(田官之神)、邮表畷(创始田间庐舍之先人)、禽兽(猫、虎等吃田鼠、田豕,保护禾苗之动物)、坊(堤坊)、水庸(水沟)等。祝辞有“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祭者或皮弁素服、葛带榛杖,或黄衣黄冠。并有“罗氏致鹿与女,而诏客告也,以戒诸侯曰:‘好田好女者亡其国’”等内容。所用乐为“六乐”(《周礼·大司乐》“凡六乐者”郑玄注“此谓大蜡,索鬼神而致百物,六奏乐而礼毕”);“国祭蜡则龡豳颂,击土鼓,以息老物”(《周礼·籥章》)。苏轼以为“八蜡,三代之戏礼也”,“祭必有尸,无尸曰奠”,“今蜡谓之祭,盖有尸也”,“戏之道也”(《东坡志林》卷二)。 ☚ 角牴 戏礼 ☛ 八蜡指周代每年农事完毕,于建亥之月(即十二月)举行的一种祭祀。《礼记·郊特牲》:“八蜡以记四方,四方年不顺成,八蜡不通,以谨民财也。”郑玄注:“四方,方有祭也。其方谷不熟,则不通于蜡焉,使民谨于用财。蜡有八者: 先啬一也, 司啬二也, 农三也, 邮表畷四也, 猫虎五也,坊六也,水庸七也,昆虫八也。”先啬即祭神农; 司啬即祭后稷; 农,即祭古时田官之神; 邮表畷,即祭始创田间庐舍、开道路、划疆界的人; 祭猫虎,因它们吃野鼠野兽,保护了禾苗; 坊即祭堤防; 水庸即祭水沟; 祭昆虫,为免虫灾。 八蜡蜡祭有八。《禮記·郊特牲》: “八蜡以記四方,四方年不順成,八蜡不通以謹民財也。” 鄭玄注: “蜡有八者:先嗇,一也;司嗇,二也; 農,三也; 郵表畷,四也;貓虎,五也;坊,六也;水庸,七也;昆蟲,八也。” 古代名物 > 禮俗類(上) > 祭祀部 > 其他 > 八蜡 八蜡 bāzhà 周代于臘月農事完畢後祭祀的八種神。《禮記·郊特牲》:“天子大蜡八,伊耆氏始爲蜡。蜡也者,索也。歲十二月,合聚萬物而索饗之也……八蜡以記(祀)四方;四方不成,八蜡不通。”鄭玄注:“所祭有八神;先嗇一,司嗇二,農三,郵表畷四,貓虎五,坊六,水庸七,昆蟲八。”清·汪汲《事物原會》:“《路史》注,蜡者,合聚百物而索之山川神示,非止八神。而所重者八,以尤有功于田也……祭文曰,土反其宅,水歸其壑,毛蟲毋作,草木歸其澤。”后世對八神的解釋有異。三國魏·王肅去昆蟲,以爲貓五,虎六,坊七,水庸八。宋·陳祥道去昆蟲而增百種。宋·吕大臨去先嗇,昆蟲而增百種,又分貓虎爲二。參閱錢大昕《潛研堂集·答問五》。 八蜡亦称“八腊”,源于周,秦称腊,汉时指每年农事完毕后(十二月)举行的祭祀。《礼记·郊特牲》云:“八腊以记四方”。八蜡分别为: 司啬、先啬、农、邮表畷、猫虎、坊、水墉、昆虫。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