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八旗义学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八旗义学清朝官办学校之一。该校建于北京城内,专收满洲及蒙古八旗子弟入学。康熙三十年(1691)创办,初置时每旗各建校1所,每佐领限送1名10岁以上幼童入学,习满汉文兼习骑射。雍正二年 (1724) 合并为2所,限家贫不能延师者入学。六年,复增设5所,规定10岁以上、20岁以下的八旗子弟均可入学。光绪二十八年(1902),改并为学堂。 八旗义学童学名。清前期为普及一般旗人子弟教育,于八旗官学之外所增办的学堂。原为照顾无力延师及龄学童得以入学而设。康熙三十年(1691),以佐领为单位各创立一学,以称义学。雍正二年(1724),以八旗左右两翼各设两学,一为满汉书兼读,一为专读汉书。六年(1728),扩大为八旗各一所。七年,以汉军子弟学习满书甚属紧要为由,令八旗汉军各设“清文义学”一所。此后,八旗满洲每甲喇(参领)、蒙古每旗亦相继仿设各一所(蒙古生徒兼学蒙古书、蒙古语)。义学特点:生童无限额,年龄亦不拘,无膏火费用供给,学堂经费不充裕,教习中多用闲散官员、笔帖式及前锋、护军、领催等。乾隆二十二年(1757),高宗弘历以八旗义学徒有虚名,谕令裁撤,惟留清文义学若干所。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