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八卦学说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八卦学说

中国古典哲学、拳学理论。以八卦为基本来解释事物发展的定量关系。“八卦” 是古人在太极、河图、洛书等思想的基础上推衍而成的体系,它包含了阴阳、八卦、六十四卦等要素。《周易》是一部系统阐述八卦学说的著作。八卦学说的基本理论为: (1)八卦源于无极,可按爻的重叠推至无限大,其核心为阴阳互动。(2)八卦有先天与后天之别,各代表不同的功能阶段。(3)卦与卦之间有相互作用的连带关系。(4)世上万物均可依八卦分类,以六十四卦来解说功能与结构。(5)八卦是一个特殊的时空系统,事物的运动符合卦象理论。(6)八卦与人体相对应,即人体本身就是一个卦的结构。基本对应关系为: 头—乾,腹—坤 ,耳—坎,目—离,口—兑,股—巽,手—艮,足—震。

八卦学说

八卦学说

八卦是《周易》中的八种基本图形, 用“”和“”的符号组成, 以“”为阳爻,以“⚋”为阴爻。八卦是乾三、坤☷、震☳、巽☴、坎☵ 、离☲、 艮☶、兑☱。 八卦相传是古代伏羲氏所创。 如《周易·系辞传下》中说: “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万物,于是始作八卦。”《史记·日者列传》中也说:“自伏羲氏作《易》八卦。”而这八卦则从太极变化而来,所以《周易·系辞传上》说:“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宋·周敦颐《太极图说》中还有“无极而太极”之说)。八卦或称经卦、纯卦,它重叠则为六十四个重卦,又称别卦。《易传》作者认为:八卦主要是象征八种最显著的自然现象,正如《周易·说卦传》中说的: 乾为天,坤为地,震为雷,巽为风,坎为水,离为火,艮为山,兑为泽。此外还用于代表其它各种事物。在古代气功中最早引用 《周易》卦象作为说理工具的,一般认为是被尊为“万古丹经王”(宋·张伯端《悟真篇》)的东汉魏伯阳所著的《周易参同契》。如此书中说的“乾刚坤柔,配合相包”;“坎离匡廓,运毂正轴”;以及用卦象变化来说明火候等。唐、宋之后,以八卦为主的《周易》卦象,在传统的气功功法中,是一直被重视的。因为《周易》卦象的核心是阴阳变化,与传统气功功法,尤其是内丹功法的核心为阴阳变化是一致的。而且明·张景岳还认为《周易》八卦的阴阳变化理论,超越于 《内经》。他说:“天地之道,以阴阳两气而造化万物; 人生之理,以阴阳两气而长养百骸。易者,具阴阳动静之妙; 医者,意也,合阴阳消长之机,虽阴阳已备于 《内经》,而变化莫大乎《周易》” (《类经附翼》)。八卦等内容在气功中的应用如下。
用作功法术语
炼己 炼己是气功内丹功法中最基本的要求,最根本的功法,也是整个内丹功法中不可须臾或离的功夫,所以也称炼己筑基。《悟真篇》 中强调指出:“若要修成九转,必须炼己持心”。炼己中的“己”是指意念,正如清·柳华阳在《金仙证论》中说:“己即我心中之念耳”。己所以是练功者的意念,清·李道平在《周易集解纂疏》中说,这是依据“纳甲法”而来。而纳甲法,《朱子语类》说:“纳甲乃汉焦赣、京房之学”。按焦赣、京房是汉代两位易学大师。但李道平认为:“纳甲者……其说莫详自始,魏伯阳《参同契》……载籍言纳甲者,惟见于此”。所谓纳甲者,就是以甲为首的十个天干与八卦相配,而乾、坤两卦各纳两干,余六卦各纳一干。正如宋·朱熹 《周易参同契考异》中说的:“乾纳甲、壬,坤纳乙、癸,震庚,巽辛,坎戊,离己,艮丙,兑丁”。清·胡渭的 《易图明辨》中有“参同契纳甲图”,“新定月体纳甲图”可参阅。从上述纳甲法看,“己”纳离卦,而离卦在人身为心,故炼己即为集中意念,排除杂念,如联系炼字来理解,则其意义更明确。明·伍冲虚的《天仙正理》中指出:“谓炼者,即古所谓:苦行其当行之时曰炼,熟行其当行之事曰炼,绝禁其不当为之时亦曰炼,精进励志而求其必成亦曰炼,割绝贪爱而不留余爱亦曰炼,禁止旧习而全不染习亦曰炼”。
药物 药物之说,原是外丹术上的用语,而在气功内丹功法上则指精、气、神。如《玉皇心印经》所说:“上药三品,神与气、精”。元·陈虚白的《规中指南》中也说,内丹功法中“采药者,采身中之药物也。身中之药者,神、气、精也”。对精、气、神,在内丹功法中还强调练先天的,称为“内药”。所谓先天的精、气、神,署名宋·张伯端的《金丹四百字·序》中指出:“练精者,练元精,非淫泆所感之精;练气者,练元气,非口鼻呼吸之气;练神者,练元神,非心意思虑之神”。当然,淫泆之精,呼吸之气,思虑之神虽属后天,称“外药”,但在练功中,还是先天、后天互相结合,内药、外药互相促进的。正如明·无名氏的《性命圭旨》中说:“以外药言之,交感之精先要不泻,呼吸之气更要微微,思虑之神贵在安静。以内药言之,炼精者练元精,抽坎中之元阳也,元精固则交感之精自不泄漏; 练气者炼元气,补离中之元阴也,元气住则呼吸之气自不出入; 练神者练元神,坎离合而复为乾元,元神凝则思虑之神自然泰定”。上述的抽坎中之元阳,要补离中之元阴,要达到复乾元,这在内丹功法中就称为“取坎填离”,它也是根据 《周易》八卦而来的。
(1) 取坎填离: 《悟真篇》中说:“取将坎位心中实,点化离宫腹内阴,从此变成乾健体,潜藏飞跃尽由心”。这在气功内丹功法中就成为取坎填离,也称 “坎离交媾”、“水火既济”、 “心肾相交”。 坎卦的卦象是☵, 上下两阴爻, 中间一阳爻; 离卦的卦象是☲, 上下两阳爻,中间一阴爻。 它们是由乾☰、坤☷两卦的中间一爻互换位置而变成。气功内丹功法认为人成胎儿后,先天的乾卦中的阳爻,与坤卦中的阴爻,互相错位,在八卦图上就由乾、坤南北相对的先天八卦图 (见图1),变成了坎、离南北相对的后天八卦图 (见图2)。而通过练功要使其复位,返还本原成先天八卦图形,才能延年益寿。

图1 先天八卦图


图2 后天八卦图


由于坎卦属水,离卦属火,这种坎北离南的后天八卦图,也称水火未济,而未济是六十四卦之一,《周易·象传》上说:“火在水上, 未济 ”(下坎上离)。如果通过练功,坎离交合,达到了“水上火下, 既济”(下离上坎) 局面,就看到了气功的功效。还由于坎卦属肾,离卦属心,故又称心肾相交。这种取坎填离、坎离交媾、水火既济、心肾相交之后,有的就认为内丹功法已成。如宋·吴悮的《指归集序》中说:“内丹之说,不过心肾交会,精气搬运,存神闭息,吐故纳新”。金·马丹阳也说:“学道者无他务,养气而已,心液下降,肾气上升至于脾,元气氤氲不散,则丹聚也” (元·王颐中的《丹阳真人语录》)。但也有不少内丹功法著作中,既认为取坎填离这一步极重要,就是小周天的练精化气,但认为这不是内丹功法的全貌。
(2) 乾坤交媾: 根据内丹功法的理论,认为通过取坎填离的小周天过程,后天精气得到充实,并返还成先天精气,待有了一定景象后,就进入大周天过程。大周天采用先天八卦图进行指导。在先天八卦图上,南北方位已是乾、坤两卦,所以就称为乾坤交媾(元·萧廷之《金丹大成集》)有时也称为卯酉周天,这是因为在内丹功法中总是着眼在坎、离两卦上,而坎、离两卦,已处在卯酉的位置上,故大周天又称“卯酉周天”。
火候 火候原属内丹功法中不传之秘,因为真正要掌握好火候,必须具有《周易》卦象的基础知识,否则既说不清楚,也难以领会。所以宋·薛道光的《还丹复命篇》中就有“圣人传药不传火,从来火候少人知”之说,而都强调“临炉指点”,即具体指导。所说的“火”,就是练功中的用意,如《金仙证论》中说的:“火者神也,曰汞,曰日,曰乌,曰龙,皆我之真意也。”明·玄同子的《真诠》中明确说:“火候全在念头上着力”。而意念又要集注在呼吸上,如《规中指南》上说的:“火候之口诀,尤当于真息中求之”。再具体地说,“火候”就是一个进阳火——沐浴——退阴符(火)——沐浴这一过程,用意念掌握呼吸来完成,进火于子时,或“一阳生”; 开始退火于午时,或“一阴生”。整个过程在气功内丹功法中往往用一个月或一年的卦象来表示。
如用六个卦合一月的晦、朔、弦、望等来表示。《周易参同契》上说:“震☳出为征, 阳气造端, 初九潜龙;阳以三立, 阴以八通, 故三日震动, 八日兑☳ 行, 九二见龙, 和平有明; 三五德就, 乾☰体乃成, 九三夕惕; 亏折神符, 盛衰渐革, 终还其初, 巽 ☴继其统,固际操持, 九四或跃, 进退道危; 艮☶主进止, 不得逾时,二十三日,典守弦期,九五飞龙,天位加喜; 六五坤 承,结括终始,蕴养众子,世为类母,阳数已讫,讫则复起,推情合性,转而相与,上九亢龙,战德于野,用九翩翩,为道规矩,循据璇玑,升降上下,周流六爻”。还说:“三日出为爽, 震☳ 受庚西方, 八日兑☱受丁, 上弦平如绳, 十五乾☰体就, 盛满甲东方。蟾蜍与兔魄,日月气双明,蟾蜍眂卦节,兔者吐生光。七八道已讫, 屈折低下降, 十六转受统, 巽☴辛见平明, 艮☶直于丙南, 下弦二十三, 坤 ☷乙三十日,东北丧其明,节尽相禅与,继体复生龙,壬癸配甲乙,乾坤括始终”。
对这两段话,宋·陈显微《周易参同契解》中说: 这是“魏君以一月之间月形圆缺,喻卦象进退,自初三为一阳,初八为二阳,十五则三阳全而乾体就,十六则一阴生,二十三则二阴生,三十日则三阴全而坤体成”。这可用卦象图表示(见图3)。

图3 晦朔弦望卦象图


周流六爻,又称“周流六虚”。这是因为坎、离两卦两用,离为日,坎为月,已纳于中宫,其原位已空虚,阴阳消息,只周流于六卦之间。正如《周易参同契》上指出的:“坎离者,乾坤两用,两用无爻位,周流行六虚”。而六虚之说,也来自《周易·系辞传下》的“变动不居,周流六虚”。周流六虚也就是后来所说的周天、河车搬运。对前述周流六虚及配合月象变化的内容,还可用下列表格予以归纳说明: (见表一)
按哉生明、上弦、望、哉生魄、下弦、晦代表日期,均出于《尚书》。
如用十二个卦结合一年十二月来表示,虞翻注《周易·系辞传上》“变通莫大乎四时” 中指出:“交通趋时,谓十二消息也。泰、大壮、夬,配春; 乾、姤、遯,配夏;否、观、剥,配秋; 坤、复、临,配冬,谓十二月消息变通而周于四时也”。这十二卦就称为 “消息卦”,又称“辟卦”,以示它们在六十四卦中是主要的,为君,统率其余各卦。所以是“十二消息,阴阳往来无穷已,故通也

表一


阴数






消 息







初初
一五
阳立日
以 震
三三动



阳造
气端








初初
六十
阴通日
以 兑
八八行



阳藕
来阴





十十
一五
三就体
五 圆
德乾成



阳 之
息 接
阴 头
消 处







十二
六十
亏符衰
折 渐
神盛革



固操
济持
阳阴
德统








廿廿
一五
其半
明亏



不最
得宜
逾典
时守





廿三
六十
阳歛阴
光 用
全三事








(后汉·荀爽《易注》)。“消息”在古代气功中即为火候,进阳火为阳息,退阴符为阴消。所以在《周易参同契》中就结合一年十二月以比喻火候说:“朔旦为复䷗,阳气始通,出入无疾,立表微刚,黄钟建子,兆乃滋彰,播施柔暖, 黎蒸得常;临䷒炉施条, 开路正光, 光耀渐进, 日以益长,丑之大吕,结正低昂; 仰以成泰䷊, 刚柔并隆,阴阳交接,小往大来,辐凑于寅,运而趋时;渐历大壮䷡, 侠列卯门, 榆荚堕落, 还归本根, 刑德相负, 昼夜始分;夬䷪阴以退, 阳升而前, 洗濯羽翮, 振索宿尘; 乾䷀健盛明, 广被四邻, 阳终于己,中而相干, 姤䷫始纪绪, 履霜最先, 井底寒泉, 午为蕤宾, 宾服于阴, 阴为主人;遯䷠去世位, 收敛其精, 怀德俟时, 栖迟昧冥; 否䷋ 闭不通, 萌者不生,阴伸阳屈, 没阳姓名; 观䷓其权量, 察仲秋情, 任蓄微稚,老枯复荣,荠麦牙蘖,因冒以生; 剥䷖烂支体,消灭其形,化气既竭,亡失至神; 道穷则反,归乎坤䷁元,恒顺地理,承天布宣”。明 ·高濂《遵生八笺》收载的《心书》中有一段话,可以帮助理解《参同契》原文的涵义。他说:“盖气之始升,则为冬至,一阳生于六阴之下,其卦为复。阳气渐长,阴气渐消,故为丑,其卦为临。于寅,其卦为泰。于卯,其卦为大壮,节属春分,木旺在卯,真气熏蒸,是为沐浴。于辰,其卦为夬。于己,其卦为纯乾。六阳既极,一阴生于六阴之下,其卦为姤 。阴气渐长,阳气渐消,故为未,其卦为遯。于申,其卦为否,于酉,其卦为观,节属秋分,金旺在酉,真气熏蒸,是为沐浴。于戌,其卦为剥。于亥,其卦为坤。六阴既极,复变为一阴。一升一降,无暂休息”。
这里十二地支与十二月相配,古历法中称为 “月建”。至于黄钟等则称为“十二律”或“律吕”,它们依次为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仲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它们与十二月的结合,除 《参同契的上述文字外,张景岳《类经附翼》上也说:“子黄钟,一阳复卦; 丑大吕,二阳临卦; 寅太簇,三阳泰卦; 卯夹钟,四阳大壮卦; 辰姑洗,五阳夬卦; 己仲吕,六阳乾卦; 午蕤宾,一阴姤卦; 未林钟,二阴遯卦; 申夷则,三阴否卦; 酉南吕,四阴观卦; 戌无射,五阴剥卦; 亥应钟,六阴坤卦”。
对以上文字,可用下列表格(见表二)及十二消息卦图(见图4),概括如下。

表二

图4 十二消息卦图


此外,还有用六十卦结合一个月三十日来指导火候的,这是把乾、坤卦为鼎炉,坎、离卦为药物而除外,所以有“六十卦火候图”(元·萧廷之的《金丹大成集》),该图从略。但是要说明的,无论是用六个卦、十二卦或六十卦图以指导掌握火候,它并不是呆板的,而是要根据练功中的景象来处理。正如元·俞琰的《周易参同契发挥》中所指出的“非轮刻搯时之候,乃身中天然之气候也”。
巽风 巽为风,这是《周易·说卦传》中的话,所以有的气功古籍中,就用巽风以代表呼吸。如崔希范 《入药镜》中的“起巽风”就是。在《性命圭旨》中还有“鼓之以橐籥,吹之以巽风,锻之以猛火”之说。这里是指鼓动了橐籥,以生巽风,而出现猛火,即是气功内丹功法中指的进阳火即“武火”。盖武火者,即呼吸之气急重吹逼,采取烹炼也”(《修道全指》)。
用作人身部位术语
(1) 《周易·说卦传》中说:“乾为首,坤为腹,震为足,巽为股,坎为耳,离为目,艮为手,兑为口”。由于气功是以人身作为锻炼对象,故也袭用过来。如乾为首,坤为腹,内丹功法中即以乾卦代表头部两眉之间的上丹田,用坤卦代表腹部的下丹田。内丹功法中还用外丹术中的鼎炉来代表上下丹田,以乾为鼎,坤为炉,故《悟真篇》中就直接说:“乾坤为鼎器”,“安炉立鼎法乾坤”。
(2) 《周易正义》上说:“坎为耳,坎北方之卦,主听,故为耳也; 离为目,南方之卦,主视,故为目也”。由于北方水属肾,南方火属心,故内丹功法就说“肾为坎,心为离”(如《金丹大成集》) 所以就有心肾相交,水火既济之说如前述。 坎卦☵中的阳, 离卦☲中的阴, 即阴中之阳,阳中之阴,内丹功法中还分别称作婴儿、姹女。如《金丹大成集》中说:“婴儿在肾,姹女在心”,也简称“坎男离女”。
(3) 《周易》中有“兑为口”之说,《道德经》 中有“塞其兑”之语,气功功法中常用的“垂帘塞兑”,除垂帘是指两目微露一线之光外,塞兑就是指轻闭合口。
☚ 阴阳五行学说   脏腑学说 ☛
00020138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0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