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八功德水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八功德水 八功德水
元丰八年 (1085年),宋神宗赵顼驾崩,王安石再求辞去相位。十年,除去一切官职,隐居金陵钟山。隐居后的王安石,为解除胸中郁闷,终日研治释典,尝疏解《楞严经》,向佛家寻觅收心定性之方。本诗即作于此时。 八功德水,释典有载: “极乐国土,有七宝池,八功德水充满其中。”(李壁笺注转引《阿弥陀经》)《称赞净土经》云:“水有八功德,一澄清,二清冷,三甘美,四轻软,五润泽,六安和,七饮时除饥渴,八饮已长养诸根。四大增益,种种胜喜,多福有情,常乐受用。”又《顺正理论注》云: “一甘,二冷,三耎,四轻软,五清净,六不臭,七饮时不损喉,八饮已不伤腹。”(上均见李注引)所云大同小异,而水有八用,并以此德泽于人,则显然是八功德水名目之由来。 这是一首禅诗,其中充满了禅语佛典。首句便出于佛教传说。据云: “阿那婆答多池,在香山之南,大雪山之北,周八百里,金银琉璃饰其岸焉。大地菩萨以愿力故,化为龙王,于中潜宅。出清冷水,属南赡部州。是以池东面银牛口,流出殑伽河,绕池一匝,入南海。池南面金象口,流出信度河,绕池一匝,入西南海。池西面琉璃马口,出缚𥬠河,入西北海。”(《法师西国传》,见李注)琉璃池水经雪山马口流出,神将护持。诗人借用这一传说,无非用来渲染其水是佛门清净之水,非同一般,从而点醒诗题。 三、四两句,对其水所以如此神圣,作了清楚的阐释。该池中水,与圣乡圣池中八功德水相连,“供人真净四威仪”,作用如是巨大,无怪诗人这般看重,也无怪有诸天神将卫护。行、住、坐、卧,佛家谓之四威仪;真净,即真如心净,这是佛家所称道的理想境界。而啜饮此水,可以使人在行住坐卧中进入佛家真如的最高境界。这便是琉璃池水的奇妙功用。 “当时”二句,亦化用佛典。《唐书》载:“僧万回,阌乡人也。诙谐如狂,发言屡中。其兄戌边五载,母思之,万回年幼,请诣兄所,策竹马去,经旬而返。白母曰:‘兄还矣,请办饼,更往迎之。’数日,持襆至。母发襆,乃戌子衣也。寻而子至,母大惊。”迦叶,这里泛指佛教徒中有名者。诗人说,佛家既云无实自性,空寂无念,不受尘俗污染,此地释子何故却有尘俗之念,俗世柔情? 结尾二句亦讲佛理。据云 “长安讲僧问五祖云: ‘真性缘起,其义云何?’ 祖默然。玄挺禅师侍立次,乃谓曰: ‘大德正兴一念问时,是真性缘起。’僧言下大悟。”(李壁注)真性空寂在于觉悟,而悟性所得,正在疑生之际,疑而不疑,即得悟空成佛,断绝欲念。佛家门派不一,路数各异,然而如饮八功德水,便可生疑悟彻,脱离尘世苦难。斯水之功之德,可谓不可限量,不能尽言。 此诗之谓禅诗,勿庸多言。诗贵写情言志,本诗与此规律亦不相吻合。诗中除了谈佛说禅,阐说佛理,“流而为偈诵”,称不上严格的文学创作。不过,这对隐居后终日礼佛参禅的诗人来说,却是十分自然,并非言不由衷。 ☚ 登宝公塔 次韵朱昌叔 ☛ 《八功德水》雪山马口出琉璃,闻说诸天与护持。 此水遥连八功德,供人真净四威仪。 当时迦叶无尘染,何事阌乡有土思。 道力起缘非一路,但知瓢饮是生疑。 元丰八年 (1085年),宋神宗赵顼驾崩,王安石再求辞去相位。十年,除去一切官职,隐居金陵钟山。隐居后的王安石,为解除胸中郁闷,终日研治释典,尝疏解《楞严经》,向佛家寻觅收心定性之方。本诗即作于此时。 八功德水,释典有载: “极乐国土,有七宝池,八功德水充满其中。”(李壁笺注转引《阿弥陀经》)《称赞净土经》云:“水有八功德,一澄清,二清冷,三甘美,四轻软,五润泽,六安和,七饮时除饥渴,八饮已长养诸根。四大增益,种种胜喜,多福有情,常乐受用。”又《顺正理论注》云: “一甘,二冷,三耎,四轻软,五清净,六不臭,七饮时不损喉,八饮已不伤腹。”(上均见李注引)所云大同小异,而水有八用,并以此德泽于人,则显然是八功德水名目之由来。 这是一首禅诗,其中充满了禅语佛典。首句便出于佛教传说。据云: “阿那婆答多池,在香山之南,大雪山之北,周八百里,金银琉璃饰其岸焉。大地菩萨以愿力故,化为龙王,于中潜宅。出清冷水,属南赡部州。是以池东面银牛口,流出殑伽河,绕池一匝,入南海。池南面金象口,流出信度河,绕池一匝,入西南海。池西面琉璃马口,出缚刍河,入西北海。”(《法师西国传》,见李注)琉璃池水经雪山马口流出,神将护持。诗人借用这一传说,无非用来渲染其水是佛门清净之水,非同一般,从而点醒诗题。 三、四两句,对其水所以如此神圣,作了清楚的阐释。该池中水,与圣乡圣池中八功德水相连,“供人真净四威仪”,作用如是巨大,无怪诗人这般看重,也无怪有诸天神将卫护。行、住、坐、卧,佛家谓之四威仪;真净,即真如心净,这是佛家所称道的理想境界。而啜饮此水,可以使人在行住坐卧中进入佛家真如的最高境界。这便是琉璃池水的奇妙功用。 “当时”二句,亦化用佛典。《唐书》载:“僧万回,阌乡人也。诙谐如狂,发言屡中。其兄戌边五载,母思之,万回年幼,请诣兄所,策竹马去,经旬而返。白母曰:‘兄还矣,请办饼,更往迎之。’数日,持襆至。母发襆,乃戌子衣也。寻而子至,母大惊。”迦叶,这里泛指佛教徒中有名者。诗人说,佛家既云无实自性,空寂无念,不受尘俗污染,此地释子何故却有尘俗之念,俗世柔情? 结尾二句亦讲佛理。据云 “长安讲僧问五祖云: ‘真性缘起,其义云何?’ 祖默然。玄挺禅师侍立次,乃谓曰: ‘大德正兴一念问时,是真性缘起。’僧言下大悟。”(李壁注)真性空寂在于觉悟,而悟性所得,正在疑生之际,疑而不疑,即得悟空成佛,断绝欲念。佛家门派不一,路数各异,然而如饮八功德水,便可生疑悟彻,脱离尘世苦难。斯水之功之德,可谓不可限量,不能尽言。 此诗之谓禅诗,勿庸多言。诗贵写情言志,本诗与此规律亦不相吻合。诗中除了谈佛说禅,阐说佛理,“流而为偈诵”,称不上严格的文学创作。不过,这对隐居后终日礼佛参禅的诗人来说,却是十分自然,并非言不由衷。 八功德水佛教名词。佛经上说西方极乐世界的浴池及须弥山与七金山之间的内海中皆盈满着八功德水。《无量寿经》上:“八功德水,湛然盈满,清净香洁,味如甘露。” 《称赞净土佛摄受经》:“何等名为八功德水,一者澄净,二者清冷,三者甘美,四者轻软,五者润泽,六者安和,七者饮时除饥渴等无量过患,八者饮已定能长养诸根四大增益。”《俱舍论》十一:“妙高为初,轮圆最后,中间八海,前七名内七中皆具八功德水: 一甘、二冷、三软、四轻、五清净、六不臭、七饮时不损喉、八饮已不伤肠。” 古代名物 > 宗教類(上) > 佛家法物部 > 法器供具 > 八功德水 八功德水 bāgōngdéshuǐ 省稱“功德水”。佛教謂西方極樂世界中,處處有七妙寳池,池中盈滿八功德水。其水澄淨、清冷、甘美、輕軟、潤澤、安和、除飢渴,能增益善根。《俱舍論》卷十一:“妙高爲初,輪圍最後,中間有八海,前七名内七,中皆具八功德水:一甘、二冷、三輭、四輕、五清淨、六不臭、七飲時不損喉、八飲已不傷腸。”《無量壽經》卷上:“八功德水湛然盈滿,清淨香潔,味如甘露。”唐·孟浩然《臘月八日於剡縣石城寺禮拜》 詩:“願承功德水,從此濯塵機。”唐·錢起《夢尋西山準上人》詩:“覺來纓上塵,如洗功德水。”清·查慎行《人海記》:“南京靈谷寺琵琶街側,有池曰八功德水,今涸。按八功德水見佛書,在天竺國。一清、二冷、三香、四柔、五甘、六淨、七不噎、八除病。”清·李斗《揚州畫舫録·蜀岡録》:“中供神像坐島石上,左侍龍女,右侍善才……此即蔣山八功德水塑觀音像也。”《老殘游記》第九回:“引作園中功德水,一齊都種曼陀羅。”參閱《稱讚淨土佛攝受經》。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