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元bā yuán古代帝喾时的八位才德之士,泛指有才德的臣子。《左传·文公十八年》:“高辛氏有才子八人:伯奋、仲堪、叔献、季仲、伯虎、仲熊、叔豹、季狸,忠肃共懿,宣慈惠和,天下之民谓之‘八元’。”刘禹锡《和浙西李大夫晚下北固山》:八元邦族盛,万石门风厚。刘禹锡《和浙西李大夫伊川卜居》:早入八元数,尝承三接恩。 八元 《八元》出处、释义和例句 【出典】见“八恺”条。 【释义】高阳氏有才子八人,也称“八恺”;高辛氏有才子八人,世称“八元”,皆尧舜时贤良之才。尧时未举,舜时举“八元”、“八恺”,国内大治。“八元”、“八恺”皆比喻贤臣。 【例句】①我学那周武八元以承八恺,调鼎鼐,明盛衰。(李文蔚杂剧《张子房圮桥进履》第二折[鹌鹑儿])张良要效法八元,将来作个贤臣。但此句有误,“八元”与“八恺”同是舜臣,“八元”非周武王时臣。疑“八元”乃“八士”之误,见本书“周八士”条。②当日个高辛氏举八元八恺,慎徽五典五惇哉。(狄君厚杂剧《晋文公火烧介子推》第一折[混江龙])介子推唱词,他不满晋国朝政,缅怀舜时任贤举能的好传统。 八元bā yuán古代传说中的八个才子,后多用来称颂显贵。刘禹锡《和浙江李大夫伊川卜居》:“早入八元数,尝承三接恩。” 八元 八元bāyuán┃━ 指有才德之人。语见《左传·文公十八年》:“高辛氏有才子八人:伯奋、仲堪、叔献、季仲、伯虎、仲熊、叔豹、季貍,忠肃共懿,宣慈惠和,天下之民,谓之‘八元’。”孔颖达疏:“元,善也,言其善于事也。”唐·刘禹锡《和浙西李大夫伊川卜居》诗:“早入八元数,尝承三接恩。” ☚ 人鉴 干城 ☛ 八元借指有才德之士。唐黄滔《祭右省李常侍洵》: “诚几三顾以就门,犹作八元而在野。” ○ 元恺 八元古代传说中的八个才德俱高的人。后用以称颂有才德的人。《左传·文公十八年》:“高辛氏有才子八人,伯奋、仲堪、叔献、季仲、伯虎、仲熊、叔豹、季狸,忠肃共懿,宣慈惠和,天下之民谓之八元。”孔颖达疏:“元,善也,言善于其事也。”《汉书·古今人表》季狸作季熊。《全唐诗》三六三刘禹锡《和浙西李大夫伊川卜居》:“早入八元数,尝承三接恩。”唐黄滔《祭右省李常侍洵》:“诚几三顾以就门,犹作八元而在野。” 八元bā yuán〖名词〗 古代传说中的八个才德之士。《左传·文公十八年》:“高辛氏有才子八人,伯奋、仲堪、叔献、季仲、伯虎、仲熊、叔豹、季狸,忠肃共懿,宣慈惠和,天下之民谓之八元。”孔颖达疏:“元,善也,言其善于事也。”《汉书·古今人表》季狸作季熊(1)。《朋党论》:君子八元、八恺十六人为一朋。——君子八元、八恺十六人结成一个朋党。 八元古代传说上古高辛氏时的八名才子,即伯奋、仲堪、叔献、季仲、伯虎、仲熊、叔豹、季狸。后也泛称八位有德才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