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 上古至隋的文总集。由清代学者严可均以个人之力编纂而成。严可均 (1762-1843) 是嘉庆年间的举人。当时朝廷开设《全唐文》馆,许多知名学者都被邀请参加,他因为自己没有被邀请,心有不甘,于是发愤独力编纂另一部可与 《全唐文》 比肩的大书,就是这部多达七百四十六卷的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该书的特点是 “全”,举凡别集、总集、史书、类书、乃至小说、金石拓片中所载上古至隋的单篇文章,莫不广采博收,即使是只言片语,也力求不遗漏。其编排体例与 《全唐文》 基本相同,全书以朝代先后为顺序,同一朝代之中,又依据作者的身份,按帝王、后妃、百官、列女、外国、释道、鬼神等次序排列,每一作家都有小传。而且所收文章都一一注明出处,这是该书胜过《全唐文》 的地方。可以想像,凭个人之力编纂这样卷帙浩繁的大书,需要怎样的功力和毅力。遗憾的是,严可均前后花了二十七年编完此书后,却因家道贫寒,无力刻印,只好听凭手稿流传,直到光绪年间,才首次刊行问世,此时距严可均去世已经有四十多年。尽管该书难免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尤其是漏收了一些篇章,但仍不失为研究唐以前传统文化必备的工具书。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 唐前文章总集。七百四十六卷。清严可均编。清道光十四年(1834年)成书。 严可均,字景文,号铁桥。生于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卒于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浙江乌程(今浙江吴兴县)人。嘉庆举人,曾任建德县教谕。著有《铁桥金石录》等。嘉庆十三年,清朝开《全唐文》馆,严可均因未被邀请,于心不甘,便独自发奋,把自古至隋的文章,无论鸿篇巨制,还是孤句残文,全部收入,完成《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历时二十七年。此书成了《全唐文》的前接部分。 全书分《全上古三代文》十六卷、《全秦文》一卷、《全汉文》六十三卷、《全后汉文》一百○六卷、《全三国文》七十五卷、《全晋文》一百六十七卷、《全宋文》六十四卷、《全齐文》二十六卷、《全梁文》七十四卷、《全陈文》十八卷、《全后魏文》六十卷、《全北齐文》十卷、《全后周文》二十四卷、《全隋文》三十六卷、《先唐文》一卷及《韵编全文姓名》五卷,共七百四十六卷,包括作者三千四百九十七人。本书参照《古文苑》、《文纪》、《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以及金石碑刻而辑成。本书不收经、史、子部,只收经传中所载的誓诰箴铭及佚经经文、史序、史评和佚史的论赞、已佚的子书逸文。本书按朝代顺序编排文章。每一个朝代中,按帝王、后妃、宗室、国初群雄、诸臣、宦官、列女、阙名、外国、释氏、仙道、鬼神的顺序编排。 本书是一部资料书,搜集极全,作家数量相当于有文集作家总数的一百倍,编者亦辑录了一些名家佚文。在严可均之前,有一些人辑录过刘向的《别录》佚文,但没人全面收集过他的作品,严可均则从《古文苑》、《艺文类聚》等大量著作中,辑刘向作品五卷之多,为研究刘向提供了宝贵资料。孔稚圭的作品原只在《文选》里存《北山移文》和《南齐书》里有几篇奏疏,本书则搜集了他十几篇作品。在收集断篇残简时,编者也注意校勘辩证。《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的《曹植集》中收有《曹苍舒谏》一篇,编者根据《艺文类聚》和《古文苑》考定这篇为曹丕所作,便编入魏文帝卷。由于本书卷帙浩繁,难免有漏误。清杨守敬在日本得到《文镜秘府论》、《文馆词林》,在朝鲜得到《东古文存》,为本书补了上千条。《列子·天瑞》注引何晏《道论》、《世说新语·赏誉》注引谢鲲《元化论序》等都没收。西晋杨泉著名的《物理论》也被漏掉了。《全后魏文》误收了北齐后主的文字。 从道光末年起,有人就对严可均编本书提出了质疑,有的说是孙星衍所辑,有的说是李兆洛“终其事”,或说是孙星衍辑,李、严参校。比较可信的说法是本书由严可均辑成初稿,孙星衍、李兆洛先后参与补辑,最后又由严可均独立完成的。本书脱稿后未能印行,严可均死后,道光二十三年,手稿被安蒋壑得,他编一百○三卷刻印,未全刻。后手稿流落到上海书肆,最后为广东知府方功惠得。光绪十三年,王毓藻在广州见到此书,汇集了一批文人,用七年时间整理校勘八遍,刻印了全书。 此书原稿现存上海市图书馆。原书编成后未刻印,清光绪年间,由广东广雅书局,集中人力,经八次校对,用八年功夫,方才初刊,上海医学书局曾影印断句付印。一九五八年,中华书局又影印断句付印。一九六五年再版重印。一九六五年,中华书局新编目录,又编了作者姓名索引。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总集名。清代严可均(1762—1843)辑校。可均,字景文,号铁桥,浙江乌程(今浙江湖州)人。嘉庆时考中举人,曾任严州建德县教谕。著有《说文校议》、《说文声类》、《铁桥漫稿》等。嘉庆十三年(1808),清廷开全唐文馆,延请海内名士参与编辑,而未聘严氏,严氏心有不甘,遂发愤独立编辑唐以前(上古至隋)文章,勒为总集,作为《全唐文》之前接部分。他多方搜求,广为辑录,历尽艰辛,费时27年,始告结束。全集计746卷,570万字,共收作者3497人,分朝代编次为15集。每一朝代,按作家身份(帝后、王侯、百官、士庶、宦妇、阙名、外国、仙道等)划分编排。每一作家则又先列小传,后以作品体裁分类,首列辞赋,后列其它。每篇作品下注出处。此书资料完备,除采录唐宋类书(如《北堂书钞》《艺文类聚》《初学记》《太平御览》等)、《历代文纪》、《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之外,片言只语,亦加搜列,是一部极为重要的文学总集,对于读者查阅、研究唐以前文章,堪称方便。但编者只求量大,采录不甚精确,既有重复,又有遗漏,既有张冠李戴之误,又有真伪莫辨之作。始有光绪年间刻本刊行于世,今有中华书局断句影印本。书前加作者人名索引,使用方便。 ☚ 全唐文 伊滨集 ☛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文总集。清严可均(1762—1843)校辑,十五集,七百四十六卷。可均字景文,号铁桥,浙江乌程(今吴兴)人。嘉庆举人。官严州建德县教谕,引疾归。可均精通考据之学,与姚文田同治《说文》。著有《说文校议》、《说文声类》、《铁桥漫稿》等。清嘉庆年间开《全唐文》馆,编辑多达一千卷之《全唐文》。可均因未被邀,而另编此书,以二十七年时间完成。自上古迄隋,系《全唐文》之前接部分。此书计五百五十二万余字,收作者三千四百九十七人,分代编次。其长处为“全”,网罗广泛。书中包括唐前所有清代可见之单篇文章,及一些史论、子书等之辑佚,且查检便捷。对于研究我国古代历史、文化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其瑕弊主要为审订不够精密,有不辨真伪、张冠李戴、省并复叠等病。此书编成后并未刻印,直至清光绪年间,始由黄岗、王毓藻等校勘刻印。有一九五八年北京中华书局铅印本(据广州广雅书局刻本复制)。一九八五年北京中华书局再版。一九六五年北京中华书局出版此书《篇名目录及作者索引》一书,可供翻检。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quanshanggu sandai qinhan sanguo liuchao wen上古至隋文总集。辑校者清代严可均(1762—1843),字景文,号铁桥,浙江乌程(今浙江湖州)人。全书按时代先后,分编15集,746卷,收入作者3495人。每一作者都有小传,其作品则按文体分类编次,每篇下面均注明出处。此书收录之文,力求全备,便于查检。但也有误收、遗漏之处。 ☚ 汉魏六朝百三家集 六朝文絜 ☛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总集名。清严可均编。全书七百四十六卷,收作者3497人,起于上古,迄于隋代,分代编次为十五集。每一作者前有小传。资料采集较广,唐以前散文较完备。惟所收不尽精确,南朝宋以前的作品,不辨真伪,一概收入,也有重复和遗漏之处。有光绪间王毓藻刻本及近人丁福保加校语影印本,又有今断句影印本。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清严可均辑。746卷,收录自上古三代至隋之文,共3497家。内容按时代顺序编为15集,分为骚、赋、制、诏等70类。此书以“全”为要,收罗广泛,对研究隋以前文体流变、文风异同等颇多便利。然亦有误收伪作、重出、漏收者。原稿现存上海市图书馆。有清光绪间王敏藻刻本。丁福保加校影印本。1958年中华书局断句影印光绪刻本,1965年重印,并增附篇名目录及作者索引。 ☚ 文苑英华 古文关键 ☛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七百四十六卷。清严可均 (1762—1843)辑。严可均,字景文,号铁桥。乌程 (今浙江湖州)人。嘉庆举人,官建德教谕,后引疾归。博物强识,精文字音韵考据之学。著有《说文声类》、《四录堂类集》、《铁桥漫稿》等。此集为通代文集。收录自上古三代至下隋代之文,共三千四百九十七家,内容按时代顺序编为十五集,分为骚、赋、制、诏等七十类。此书以 “全”字为要,收罗广泛,除采录唐、宋类书和明梅鼎祚 《历代文纪》、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外,并广采各方面资料,佚文,断句,都加辑录。每一作者前有小传。搜集唐以前散文较完备。对研究隋以前之文体流变,文风异同等情况颇多便利。然因编者只求量大,所录不尽精确,亦有误收伪作,重出、漏收者。原稿现存于上海市图书馆,有清光绪间王敏藻刻本。丁福保加校印本。1958年中华书局断句影印光绪刻本,后又于1965年重印,并增附篇名目录及作者索引颇便阅读,堪称最佳刊本。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文章总集,清代严可均辑编,746卷。该书下接《全唐文》,搜罗广泛,积27年乃成,分代编次,光绪年间刊印。其秦汉部分汇集了不少单篇文章与辑佚之文,是研究汉代长安的重要资料之一。今中华书局出版有影印本。 ☚ 西汉会要 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