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党项农业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党项农业agriculture of the Dangxiang nationality

党项是6~13世纪活动在中国西北地区的一个民族,其经济由以牧为主逐步转向农(种植业)牧兼营,对甘肃、宁夏、内蒙古等地的开发作出一定贡献。党项是古代羌族的一支,原居住在青海东南黄河曲折北流地区,古称析支或赐支。南北朝以后势力逐渐发展,形成各自分立的部落。唐贞观三年(629)后,各部相继附唐,并逐步北迁至陕甘宁一带。8世纪安史之乱期间,部分党项人又被迁至银州(今陕西米脂县)以北、夏州(陕西靖边)以东地区。此后,党项族中的拓拔氏日益强盛,降服诸部,扩展势力范围。10世纪末,党项族首领李继迁举兵反宋。其孙元昊于1038年建立了以党项羌为中心的大夏割据政权,占有今甘肃、宁夏全部和陕西、内蒙古一部分,宋人称之为西夏。1227年,蒙古军攻灭西夏,党项羌人流散各地,多与当地各族融合。
党项人居住在青海东南时,是一个“牧养犛牛(牦牛的一种)、羊、猪以供食,不知稼穑”,“土无五谷”的游牧民族,无文字、历法,以草木荣枯记岁月。唐代内迁至秦陇交界及鄂尔多斯高原南部后,占有水草丰美的牧场,畜牧业更加发展起来。中唐以后,党项人居住的银、灵、夏、盐诸州已成为唐朝马匹的主要供给地。宋初缘边市马,亦以党项人居住的陕右诸州为盛。李继迁时,以至元昊建国后,种植业虽然逐步获得发展,但大多数党项人仍然过着“逐水草畜牧,无定居”生活,元昊亦称“衣皮毛,事畜牧,蕃性所便”。西夏的牧区主要在银、夏、盐等州及其以北的鄂尔多斯高原、阿拉善和额尔济纳一带。饲养牲畜有马、牛、羊、骆驼和驴、骡、猪、犬、鹅、鸡。其中以马最为重要,是西夏以交市和贡赐方式向宋、辽、金换取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主要物品。党项人养骆驼是从回鹘人那里学会的,而当时阿拉善所产之骆驼驰名中亚。犛牛主要出产于祁连山一带。狩猎也是党项人获取生活资料和从事军事训练的重要手段。党项人从事农耕是唐初内迁后开始的,与汉族的影响有关。唐朝政府曾在“银夏境内授以闲田”。宋初,党项统治者积极倡导垦荒,组织屯田、营田,兴修水利,遣兵“扩耕”,种植业逐渐成为党项社会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元昊时,插木置小寨30余所,发动开垦寨旁之田。没藏讹庞把持政权后,又调集数万人于宋夏交界处进行垦殖。西夏处干旱地区,发展农业亟须灌溉,农田水利因而受到党项族历代统治者所重视。宋咸平五年(1002),夏州大旱,李继迁下令筑堤防,“引河水溉田”。元昊在位时,兴修了从今青铜峡至平罗的水利工程,世称“昊王渠”。党项人的耕作技术,与宋代西北地区大致相同,有犁、耙、锹、钁、耧、镰刀、碌碡等生产工具,耕地以二牛抬杠在前挽拉,一人在后扶犁。播种有撒播、耧播两种,懂得开畦修垄。农作物有黍、荞、秫、粳、麻、豌豆、黑豆、荜豆以及各种蔬菜果木。元朝初年,到过西夏地区的欧洲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称其“居民恃土产之麦为食”,“恃耕地畜牧为生”,“出产小麦甚饶”。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9:3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