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词 | 党外公共政策研究会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党外公共政策研究会全称“党外公职人员公共政策研究会”,又称“党外公政会”。台湾非国民党人士的全岛性团体。1984年9月由费希平等21位党外人士共同发起成立。组会的目的是“提高党外人士的问政能力”,其任务是“为党外公职人员交换意见”。总会下设国际事务、人权保障、政治体制、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图书资料5个委员会,另在台北市、高雄市、桃园县、台中市、屏东县、宜兰县、台北县等地设有十几个分会。成员近千人。原理事长为无党籍“立法委员”费希平。1985年3月国民党外新生代及作家李敖等人强烈反对,费希平辞职并退出该会。理事长一职由尤清出任。台湾当局认为该“研究会”实际上是“变相组党”,声称予以“取缔和“解散”。该会为岛内第一个反对党,即民进党的成立奠定了组织基础,1986年民进党成立后宣布解散。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