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应答immune response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抗原的过程。可分为致敏、反应和效应三个阶段。此种对各种抗原物质产生免疫应答的本能是遗传的,是在动物长期进化中所形成的。但在效应阶段,机体特异性地快速、高效清除抗原的过程则是后天获得的。根据参加反应的细胞及其效应作用的不同可分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前者主要由B细胞被选择性活化,产生抗体,通过抗体发挥免疫清除作用;后者系由T细胞被活化,分化增殖为致敏淋巴细胞,产生多种细胞因子,调节和强化免疫效应,并通过细胞介导杀伤带抗原的靶细胞。 免疫应答immune response免疫细胞对抗原分子的识别、活化、分化和效应过程,称为免疫应答。免疫应答是免疫系统最重要的生理功能。其类型包括正免疫应答和负免疫应答。免疫应答的过程包括:免疫细胞对抗原分子的识别过程,即抗原分子与免疫细胞间的相互作用;免疫细胞的活化和分化过程,即免疫细胞间的相互作用;效应细胞和效应分子的作用。对免疫应答机制的研究已由细胞水平、分子水平,进入到基因水平,对其了解得更加深入和全面。 免疫应答 免疫应答是机体借助理化屏障及神经体液的调节控制,通过免疫细胞及有关的体液因子(如抗体、淋巴因子等)发挥识别自己,排除异己,以维持体内外环境统一的一种功能。这是机体适应系统的功能之一。 一般地说,凡能引起机体免疫应答,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等的物质,称为免疫原。在此基础上,若免疫原还能与这些免疫物质在体内外发生反应者称为抗原。免疫应答是随着生物系统的发育,逐步进化发展而完善起来的。高等动物充分发展的免疫应答,对体内外环境千差万别的抗原刺激,既表现出多样性和适应性,又表现出特异性的回忆性。特别是特异性和回忆性是区分进化过程中真正免疫与原始免疫的重要标准。正常免疫应答和异常免疫应答是根据免疫对机体的利害关系而划分的,但实质上受机体素质和机体对内外因素的应答而决定的。正常免疫应答是一种生理性免疫应答,能维护机体免疫功能的相对稳定性,提高抗病能力,抗御病原体的侵袭,消除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及发挥机体的免疫监视作用,防止肿瘤的发生等。异常免疫应答是一种病理性免疫应答,机体的免疫功能失调、生理功能紊乱,出现过高或过低的反应。过高表现为超敏反应和自身免疫病。过低反应表现为反复感染,容易发生肿瘤和自身免疫病。非特异性免疫应答和特异性免疫应答是根据对抗原是否有针对性而区分的。非特异性免疫应答是机体防御异物进入机体以及对进入体内异物的一种消除作用。它不涉及对抗原的识别,是正常情况下机体生来就有的免疫功能。这种免疫应答是种系发育和长期进化过程中逐步建立起来的,没有特异性。特异性免疫应答是机体出生以后,因接触抗原而产生的针对某特定抗原的免疫应答。此外,根据特异性免疫获得的方式可分为自动免疫和被动免疫;根据免疫的物质基础可分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老年人的免疫应答能力一般来说较年轻人差。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内各系统,各器官各组织及各种细胞在形态和功能上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老年人皮肤、粘膜变薄,神经体液调节功能的衰退,使得其防御异物进入机体的功能减弱,同时由于老年人皮肤、粘膜及其附属结构的分泌功能的减退,使老年人对进入机体的异物的消除,杀灭能力下降,因此造成老年人非特异免疫应答能力下降。由于免疫系统的衰老,老年人特异性免疫应答能力也是下降的。主要表现为老年个体首次接触某种抗原后的细胞免疫比青壮年差。 ☚ 免疫防御 免疫监视 ☛ 免疫应答 免疫应答免疫应答是机体借助理化屏障及神经体液的调节控制,通过免疫细胞及有关的体液因子(如抗体、淋巴因子等)发挥识别自己、排除非己,以维持机体内外环境统一的一种功能。这是机体适应系统的功能之一。一般地说,凡能引起机体免疫应答,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等的免疫物质者称为免疫原。在此基础上,若免疫原还能与这些免疫物质在体内、体外发生反应者则称为抗原。有些学 者常把免疫原和抗原混用。抗体则是机体在抗原物质刺激下形成的一类具有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反应的免疫球蛋白。免疫应答是随着生物系统发育,逐步进化发展而完善起来的。高等动物充分发展了的免疫应答,对内外环境中千差万别的抗原刺激,既表现出多样性和适应性,又表现出特异性和回忆性。特别是特异性和回忆性,是区分进化过程中真正免疫与原始免疫的重要标准。特异性是指当某一种抗原刺激机体,可使机体产生针对该抗原刺激的相对应的免疫应答,在特定的条件下,也可诱导出针对该抗原的无应答(耐受性)。对不同的抗原刺激,机体可产生不同的免疫应答。这种应答可由T细胞(包括淋巴因子)和(或) B细胞分化后所产生的抗体来体现。免疫应答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机体的遗传特性和免疫原的特性。特异性具有质的概念,抗原刺激物在性质上的微小差异,即可引起不同质的免疫应答,而敏感性指的是量的概念,可表现出机体对抗原物质刺激所产生应答的灵敏度。这些都是由机体的免疫生理特性、生理解剖构造、年龄和健康状况,以及致敏物质的质和量所决定的。概括地说,在微小差异条件下,机体显示不同的免疫应答说明特异性,而在微量刺激或微量反应物的条件下,出现免疫应答或免疫反应说明敏感性。 免疫应答的另一特性是对抗原的再次刺激有回忆性。当机体接受初次抗原刺激后,若再次接受相同抗原的刺激,就会针对该抗原产生比初次更为迅速和强烈的免疫应答,而不对其他抗原产生如此迅速而强烈的反应。即使偶尔出现,也会因发现错误而迅速恢复到原来的状态。这就是典型的回忆应答,是由免疫记忆细胞所决定的。 免疫应答的特异性和回忆性,在生物进化过程中对于生物种系的生存和适应是有重大的生物学意义的。 免疫应答根据其产生、获得方式和结局而分为不同的类型。 正常免疫应答和异常免疫应答是根据免疫对机体的利害关系而划分的,但实质上受机体素质和机体对内外因素的应答而决定的。正常免疫应答是一种生理性免疫应答,能维护机体免疫功能的相对稳定性,提高抗病能力,抗御病原体的侵袭,消除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及发挥机体的免疫监视作用,防止肿瘤的发生等。异常免疫应答是一种病理性免疫应答,机体的免疫功能失调,生理功能紊乱,出现过高或过低的反应。过高反应表现为超敏反应和自身免疫病。过低反应表现为反复感染,容易发生肿瘤和自身免疫病,常见于免疫缺陷的病人。 非特异性免疫应答和特异性免疫应答是根据对抗原是否有针对性而区分的。非特异性免疫应答是机体防御异物进入机体以及对进入体内异物的一种清除作用。它不涉及对抗原的识别,是正常情况下机体生来就有的免疫功能。这种免疫是长期的种系发育和进化过程中逐步建立起来的,没有特异性。特异性免疫应答,是机体出生后因接触抗原而产生的针对某特定抗原的免疫应答。自动免疫和被动免疫是根据特异性免疫获得的方式而划分的。自动免疫是指受抗原刺激后,机体本身产生的免疫功能。一般比被动免疫维持时间长,可持续几个月至几年,甚至终身。在感染和预防接种后均可产生,前者称为天然自动免疫,后者称为人工自动免疫。被动免疫是因被动输入其他个体的免疫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而获得的免疫力。它不是机体本身产生的,故称为被动免疫。此种方式获得的免疫力一般维持的时间较短。被动免疫也可分为天然被动免疫和人工被动免疫。前者是指母体内的抗体经胎盘或初乳传至胎儿或新生儿,使新生儿获得免疫而不易感染某些传染病。后者是指用人工的方法使机体获得的免疫。习惯上将注入抗毒素、抗血清或胎盘球蛋白以达到治疗或预防某些疾病的目的者,称为人工被动免疫; 而将被动输入致敏淋巴细胞或其产物的特殊形式的人工被动免疫称为过继免疫或继承免疫。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是根据免疫的物质基础而划分的。这是历史上沿用下来的概念。在早年指吞噬细胞的免疫功能为细胞免疫,现在一般是指由T细胞介导生成的免疫力。而体液免疫一般是指B细胞介导产生的抗体所表现出的特异性免疫作用。实际上细胞免疫也有体液因素(淋巴因子)的作用,体液免疫(抗体)也需要吞噬细胞和T细胞的协助。 免疫应答是受多种因素调节的。免疫学理论中有解释免疫应答动态平衡的所谓网络学说。这是Jerne在克隆选择学说(参见“抗体”)基础上提出的。按照网络学说,凡是免疫系统能够制造的抗体,早在非己抗原进入机体之前,就以淋巴细胞膜受体的形式或以极微量的抗体存在于体内。假定机体能够出现对自身抗体的独特型的免疫应答(即产生抗独特型的抗体),那么抗独特型抗体和具有这种抗独持型膜受体的淋巴细胞也理应早已存在于体内。这就是说,体内原存在识别非己抗原的克隆,也同时存在识别该细胞独特型的克隆。这样,对于非己抗原的免疫应答,就不应看成是一个单独克隆的反应。因为识别某一非己抗原的第一个克隆活化后,其独特型被第二个克隆识别,活化的第二个克隆又把识别该独特型的第三个克隆活化。Jerne把这样一个连锁发生的 “自我识别”的全部过程作为免疫应答的基本型。这一连锁反应从“开始”到“终止”,最后联系成一个环,许多环联系在一起甚至形成一个复杂交错的立体结构,形成一个封闭的网络。 网络学说把免疫应答从 “外向”地排除异己的反应转变为“内向”地自我调节系统来看待。网络学说是将分子遗传学和免疫学的概念 (特异性) 融合而形成的一个学说,用来解释免疫应答的调节。 免疫应答还受遗传物质所控制。在非近交系动物的不同个体之间,对特定抗原的免疫应答有强应答性个体和弱应答性个体,若进行子代自交,则可获得应答性均一的近交系(强或弱应答系)。这就提示了免疫应答的强弱是受遗传控制的。近年来的研究证明,动物对多种抗原的免疫应答是受常染色体显性基因控制的,故称此基因为免疫应答基因(Ir基因)。Ir基因由于其与小鼠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呈连锁关系,故也称H-连锁免疫应答基因(参见“H-2基因复合体”)。目前,在小鼠、大鼠及豚鼠体内均已证明有Ir基因的存在。在小鼠体内,Ir基因位于H-2K与Ss位点之间,称此区为I区。Ir基因主要存在于I-A及I-B亚区内。事实上免疫应答的调节是非常复杂的,它既受免疫学的调节,也受遗传学的调节,同时还受精神、激素、环核苷酸、前列腺素、防御性反馈机制等因素综合作用的调节。 ☚ 免疫功能 非特异性免疫 ☛ 000157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