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免疫学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免疫学Immunology

研究人体对外来物质(特别是致病微生物)的自我保护能力和控制方法的学科。起源于900年前中国发明的牛痘疫苗。20世纪60年代成为独立学科。著名的免疫学研究中心有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艾伯塔大学、马尼托巴大学、麦克马斯特大学、多伦多大学、麦吉尔大学和拉瓦尔大学。科研经费主要由加拿大医学科研理事会提供。有些省份也自筹科研经费。免疫学家通过参加国内外的免疫学会进行交流。在这些研究中心接受高层次深造的学生必须具备生物化学、遗传学、医学、微生物学等学科的基础知识。

免疫学immunology

系从抗感染免疫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学科。以前是微生物学中的一个组成部分,由于抗感染免疫,发展到对机体自己与非自己的识别,以维持机体稳定的广泛深刻的新含意。免疫学主要研究机体免疫系统,如免疫分子、免疫细胞、免疫组织与器官的形态、结构、功能及免疫应答反应等,从而对免疫性疾病的诊断与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免疫学涉及面很广,与诸多学科相关连,如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免疫生物学、免疫遗传学、分子免疫学、细胞免疫学、免疫药理学、免疫病理学及肿瘤免疫和移植免疫等。免疫学在当今医药卫生学中深入的领域十分广泛,意义重大。

免疫学

研究生物体免疫反应和免疫现象的规律性,为有关疾病(如传染病、肿瘤等)的诊断和防治提供理论基础和实用方法的学科。包括:1.免疫化学,研究抗原、抗体的形成、种类、理化性质及相互作用的机理;2.免疫生物学,研究参与免疫反应的组织、细胞的种类,对抗原的识别、反应形式及过程等;3.免疫病理学,研究免疫反应引起组织细胞的损伤和生理功能的改变(变态反应、免疫性疾病);4.免疫遗传学,研究免疫反应的基因控制。按其研究对象又分为血液、肿瘤、移植和抗感染等免疫学。


免疫学

免疫学

研究机体对抗原物质免疫应答的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规律,为传染病和肿瘤病等的诊断、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和实用方法的一门学科。

免疫学immunology

是研究机体对抗原物质反应的发生、发展和转归规律,即研究免疫反应规律性的科学。内容包括:
❶免疫化学;
❷免疫生物学;
❸免疫病理学;
❹免疫遗传学。免疫学的研究目的是为有关疾病(如传染病、肿瘤等)的诊断和防治提供理论基础和实用方法。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又可分为血液免疫学、肿瘤免疫学、移植免疫学和抗感染免疫学等。

免疫学

免疫学

研究免疫反应规律的科学。由于免疫学的发展和应用,分为许多分支学科。如免疫生物学、免疫化学、免疫生理学、免疫病理学、免疫药理学、免疫遗传学、免疫血液学、移植免疫学、肿瘤免疫学、临床免疫学及免疫酶学等。免疫学的研究,为有关疾病,如传染病、肿瘤等的诊断和防治以及移植排斥等提供理论基础和实用方法。

☚ 生物科学   生物物理学 ☛

免疫学/免疫性/免疫识别/免疫功能/免疫应答/非特异性免疫/免疫屏障/吞噬细胞/正常体液和组织中抗微生物物质/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抗体/天然抗体/免疫抗体/细胞毒抗体/亲细胞抗体/完全抗体和不完全抗体/封闭抗体/抗抗体/同种异体抗体/细胞免疫/淋巴因子/转移因子/免疫耐受性/免疫促进作用/免疫生物学扩大系统/免疫生物学/免疫器官/中枢免疫器官/外周免疫器官/免疫细胞/造血干细胞/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粒细胞/淋巴细胞/T细胞/放大T细胞/细胞毒T细胞/辅助T细胞/抑制T细胞/B细胞/浆细胞/杀伤细胞/树状细胞/裸细胞/免疫遗传学/组织相容性抗原系统/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H-2基因复合体/HLA复合体/免疫球蛋白分子的遗传标志和血清学类型/免疫化学/抗原/天然抗原/合成抗原/结合抗原/嗜异性抗原/博伊文抗原/肿瘤抗原/胸腺依赖性抗原/非胸腺依赖性抗原/同种异体抗原/免疫球蛋白/免疫球蛋白G/免疫球蛋白A/免疫球蛋白M/免疫球蛋白D/免疫球蛋白E/M成分/本周蛋白/抗原抗体反应/补体和补体系统/免疫药理学/免疫增强剂/细菌性免疫增强剂/非细菌性免疫增强剂/免疫佐剂/免疫抑制剂/抗淋巴细胞血清/免疫调节剂/免疫血液学/血型系统/ABO血型系统/Rh血型系统/血液免疫反应/输血反应/新生儿溶血病/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凝血与免疫/临床免疫学/炎症应答/超敏反应/自身免疫病/免疫增生/免疫缺陷/抗感染免疫/抗细菌免疫/抗病毒免疫/抗真菌免疫/抗寄生虫免疫/移植免疫/肿瘤免疫/免疫接种/免疫治疗/免疫学技术/皮肤试验/中和反应皮肤试验/超敏反应皮肤试验/体液免疫测定法/凝集反应/沉淀反应/免疫电泳技术/补体系统参与的反应/中和试验/细胞免疫测定法/细胞分离技术/激发荧光细胞分类技术/细胞电泳/玫瑰花结试验/酸性α-醋酸萘酯酶测定/免疫脾空斑试验/淋巴细胞转化试验/吞噬试验/趋化因子测定/巨噬细胞游走抑制试验/硝基蓝四氮唑试验/嗜碱粒细胞脱粒试验/细胞粘附抑制试验/组织相容性试验/标记免疫技术/免疫荧光技术/免疫电镜技术/放射免疫测定/放射单向环状扩散法/双抗体放射免疫法/亲和标记/同位素标记技术/放射免疫吸收试验/放射免疫电泳/法尔技术/酶免疫技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酶放大免疫试验/免疫复合物测定/抗血清制备/B杂交瘤细胞产生特异性抗体

☚ 指(趾)甲异常   免疫学 ☛

免疫学

免疫学

免疫学是研究生物免疫性、免疫应答、免疫反应及免疫学方法的生物-医学学科。机体免疫系统有认识自己和排除非己的能力。这种能力对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对生物的进化有着重大的影响。当生物体与具有抗原性的物质(生物性、化学性和物理性与机体本身略有差异的物质)接触时,机体就会对该异物发生量和质上的反应,产生免疫应答。因此,免疫应答是机体的一种适应功能,可使机体与体内外环境保持相对的平衡。
免疫学的传统观念一直被认为是研究传染病的特异性预防、诊断和治疗,亦即研究抗传染免疫的专门学科。传染病古称瘟疫,或单称瘟、疫。早在一千多年前,人们就已经通过临床观察,摸索出了预防某些瘟疫的方法。天花是一种传染性极强的疾病,正常人一旦接触病人,几乎都会遭受感染,但已经患过天花的人,却不会再次患病。已经患过天花并恢复健康的人,护理天花病人,也不会再患天花。这种免得瘟疫的现象,就是“免疫”一词最早的概念。东方民族,特别是我国古代人民,在这个现象的启发下,发明了用人痘痂皮接种来预防天花的方法。以后渐传至亚、欧各国。这是最早的免疫学实践,客观地证实了患过一次传染病后能得到获得性免疫,并且是特异性的,因为接种天花痂皮后,只能免患天花,仍有可能患其他的传染病,甚至可患类似天花的水痘。以此作为开端,经过几百年经验的积累,人们对免疫现象的认识从观察自然现象进入了科学实验。这时的免疫学发展是与医学微生物学的发展分不开的,因而成为医学微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Jenner (1798) 在人痘预防天花的基础上,发明了用牛痘预防天花的方法,为预防传染病指出了人工免疫的可能性,从而开拓了实验免疫学时期 (1798~1945)。随着微生物学的发展,Pasteur (1881) 用高温培养获得炭疽杆菌减弱毒株,继而用动物传代和干燥法获得了狂犬病病毒减毒株,为疫苗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Roux和Yersin (1898) 发现白喉外毒素,初步说明了白喉的发病机制。von Beh-ring和北里(1890)用动物制备了抗毒素,并用动物免疫血清治愈白喉,是为人工被动免疫的先声。Lowenstein和Ramon (1932)发现甲醛的脱毒作用,开创了对抗外毒素的人工自动免疫。这些工作导致了血清学、免疫治疗和免疫预防的发展。在血清学的发展中,不断从血清中发现多种杀菌物质。Pfeiffer和Issaeff (1893~1895)以及Bordet (1894~1895)分别观察到体内和试管内的溶菌现象,并将有关物质称为溶菌素。Gruber和Durham(1896)发现细菌凝集现象,Widal (1896)用之于诊断伤寒,从而开辟了临床血清学。1899~1901年,Bordet发现补体的作用及性质,并与Gengou建立了补体结合反应。其后,将机体产生的各种不同的反应物质统称为抗体,将能引起抗体产生的物质统称为抗原,从而建立了抗原、抗体以及有关反应的概念。血清学的发展又推动了免疫化学的发展,本世纪30年代以来开始了对抗原抗体反应机制、抗原特异性、抗体理化性质等方面的研究。40年代以来,在传统的血清学反应的基础上,一些新的鉴定抗原或抗体的方法陆续问世,如免疫荧光法(Coons,1942)、抗球蛋白试验(Coombs,1945)、免疫扩散(Oudin和Ouchterlony,1946)等,进一步推动了免疫化学的发展。
在血清学和抗传染免疫发展的同时,人们从不同角度探讨了机体免疫的机制。以Мечников (1890)为代表的细胞免疫学派认为在机体免疫中吞噬作用是主要的,而以Ehrlich (1897)为代表的体液免疫学派则认为血清抗体的作用是主要的。Wright和Douglas (1903)研究吞噬作用时发现了调理素,证明吞噬作用在体液因素参与下可大为增强,从而统一了两个学派之间的矛盾,使人们对免疫机制有了较全面的认识,同时也反映了机体免疫机制的复杂性。Ehrlich (1900)首先提出侧锁学说来阐述抗体生成的机制。他认为抗毒素分子存在于细胞表面上(即细胞受体),当外毒素进入体内后,与之特异性地结合,刺激细胞产生更多的抗毒素分子,并自细胞表面脱落进入血流即为抗体。本世纪30年代Haurowitz(1930)提出直接模板学说,认为抗体分子的结构是在抗原直接影响下形成的。随后,Pauling等在分子遗传学的影响下对直接模板学说进行了修正,认为抗原是通过干扰细胞核DNA而间接决定抗体分子构型的。模板学说只承认抗体的产生是以抗原为主导作用的,因而片面地强调了抗原在机体免疫应答中的作用,而不承认产生抗体的细胞表面有识别抗原的受体,从而忽视了机体免疫应答的生物学过程,避开了机体免疫应答的基本生物学规律——识别自己和排除非己的作用,这就使免疫生物学的研究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由于超敏反应、自身免疫和输血反应等与免疫保护反应相对立的现象相继发现,大大地动摇了以抗体形成来阐明机体免疫应答的理论,直到1945年Owen发现天然免疫耐受性,1953年Medawar发现人工诱导免疫耐受现象,继而Burnet等提出克隆选择学说(参见“抗体”),才把机体的免疫现象建立在生物学的基础上,从而开创了现代免疫学时期(1945~现在)。这就使免疫学从抗感染免疫的概念中解脱出来,进而发展为生物机体识别自己与排除非己,借以维持机体自身稳定性的生物学概念。免疫学的研究范围也扩大到生物学的许多方面,如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分子遗传学以及临床医学的各个领域。现在,免疫学已成为一门完整的学科,包括具有特色的研究技术和完整的理论体系。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深化和相互渗透,免疫学已分出许多独立的分科,侧重于理论方面的有免疫生物学、免疫遗传学、免疫化学、免疫药理学、免疫病理学等,侧重于应用的有免疫血液学、临床免疫学、移植免疫学、肿瘤免疫学等。另外,免疫学的发展也在许多学科的联系中得到了反映,例如中医的虚证可能与机体的免疫力低下有关,中药中也有不少具有免疫增强、免疫抑制及免疫调节作用的药物。营养的不足可能引起免疫缺陷。在老年学中,老年生物首次接触抗原后,某些细胞免疫应答要比青壮年时差,而某些抗体水平却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在核医学中也观察到电离辐射对免疫有影响,不仅有非特异的而且有特异性改变。仅举这些例子,已足以说明免疫学在医学领域中渗透之广。此外,免疫学不仅是生物医学科学中最重要的基本科学之一,而且还渗透到与工业、农业、畜牧业、食品加工工业以及化学工业等国民经济有关的领域中去,正在和将在为人类提供宝贵的财富。
我国自解放以来,应用免疫学有了很大的发展。例如防治传染病的疫苗、类毒素和抗毒素等的产量超过世界上许多国家,而且品种较齐全,不仅满足了本国的需要,还支援了第三世界。近年来正在研制新的疫苗,如乙型肝炎疫苗、亚单位疫苗及化学疫苗等已接近世界先进水平。展望未来,免疫学的研究正在从宏观走向微观,从细胞水平过渡到分子水平,从后天免疫进入遗传免疫,从单纯的防御概念发展到对生物学的基本思想——自身免疫的稳定机制的探讨,这些都将对未来生物学产生重大的影响。在医学临床应用方面,除了免疫测定方法已被广泛应用外,在许多疾病的免疫学发病机制方面、免疫指标的可靠性及稳定性方面,特别是在人工增强或抑制免疫方面的研究,还远远跟不上客观需要,今后还应进行大量的艰苦工作。但是可以肯定,免疫学将成为一门具有广泛发展前途的科学。

☚ 免疫学   免疫性 ☛

免疫学

immunology


免疫学

immunology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1:2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