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免予起诉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免予起诉miǎnyǔ qǐsù

依法对已构成犯罪的被告人宽免其罪,不提交法院进行审判,是检察院对刑事案件进行审查后所作的处理决定之一。

免予起诉miǎnyǔqǐsù

依法对已构成犯罪的被告人宽免其罪,不提交法院进行审判,是检察院对刑事案件进行审查后所作的处理决定之一。
 ◇ 将指控该案9名被告,其中有差罗警中将,并裁定前警察总监巴廷警上将和沙越警上将及梭蓬警中将因证据不足免予起诉。(人民日报.1995.1.4)
 ◇ 加尔松指出,按照西班牙的法律,只有被告确认有精神分裂症及狂想症等精神方面的病症才有可能以健康原因免予起诉并停止司法调查程序。(人民日报.2000.1.26)

免予起诉

我国人民检察院对虽已构成犯罪,但依法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可以免除刑罚的被告人作出的不将其交付人民法院审判的处理决定。免予起诉是法律赋予人民检察院终止诉讼的一种权利,也是我国刑事诉讼中的一个创造。它在处理反革命分子自首和打击普通刑拳犯罪的斗争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免予起诉的运用具有很强的政策性,运用得好,可以有效地分化反革命分子和其他刑事犯罪分子,运用得不好,也可能放纵犯罪分子。因此,对于免予起诉的运用,不仅要根据当时斗争形势的需要,而且要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妥善加以运用。适用免予起诉的条件:(1)犯罪事实清楚。凡是作出免予起诉决定的案件,首先要求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不能把一些事实不清,证据材料粗糙,甚至是事出有因,查无实据的案件,也作免予起诉的处理;(2)触犯刑律,已构成犯罪。这是适用免予起诉的一个前提条件,即被告人的行为已经构成犯罪,本应追究刑事责任,但由于具有不需要判处刑罚或免除刑罚的情节,故可以免予起诉。不能把仅有一般违法行为或不道德行为的人,也作免予起诉的处理;(3)具有不需要判处刑罚或可以免除刑罚的情节。例如,我国刑法第32条所规定的“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情况,还有《刑法》总则中所规定的聋、哑、盲人犯罪,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超过限度的,预备犯、中止犯、胁迫犯,以及犯罪后自首的,等等。只要具备上述情况之一的,均可酌情作出免予起诉决定。人民检察院对于免予起诉的案件,应当制作免予起诉决定书。免予起诉的决定,应当公开宣布,并且将免予起诉书交给被告人和他所在单位。如果被告在押,应当立即释放,并发给释放证明。对于有被害人的案件,人民检察院还应将免予起诉决定书副本送给被害人。被告人、被害人对免予起诉的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收到决定后7日内向人民检察院提出申诉。人民检察院应将复查结果告知被害人或被告人。对于公安机关移送免予起诉或起诉的案件,人民检察院决定免予起诉的,应将免予起诉决定书副本送达公安机关。公安机关如认为免予起诉的决定有错误,可以要求复议;如果意见不被接受,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提请复核。

免予起诉

检察机关对虽已构成犯罪,但依法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可以免除刑罚的被告人作出的免予向法院提起公诉追究刑事责任的决定。检察机关终止刑事诉讼程序的一种法定方式。根据中国法律规定,人民检察院对自己侦查终结或公安机关等侦查终结移送的案件,经审查认为,被告人的行为已构成犯罪,应负刑事责任,但依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可以免除刑罚的,可以决定或依有关规定报请上级检察院批准免予追究刑事责任。免予起诉的案件,应制作免予起诉决定书,并公开宣布。被告人在押的应立即释放。免予起诉决定书副本应送交公安等移送案件的侦查机关、被害人以及被告人。移送案件的侦查机关可以要求复议,如果意见不被接受,可以向上一级检察院提请复核。被害人或被告人如果不服,可以在7日内向人民检察院申诉。检察院应当作出复查决定,分别通知被害人或被告人,并同时抄送移送案件的机关。上级检察院认为确有错误时,有权撤销下级检察院的免予起诉决定。

免予起诉

人民检察院审查侦查终结的案件后,对行为虽已构成犯罪,但按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可以免除刑罚的被告人作出的不将其交付人民法院审判的决定。

免予起诉

检察院对自行侦查终结的案件移送起诉或免予起诉的案件审查后,认为被告人的行为虽已构成犯罪,但依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可以免除刑罚的,决定不将被告人交付法院审判的诉讼活动。

免予起诉

免予起诉

起诉机关对已构成犯罪但依照刑法的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刑罚的被告人所作出的决定。按照中国现行刑事诉讼法规定,免予起诉的决定权由人民检察院行使。对公安机关移送起诉的案件,应将免予起诉决定书送公安机关,公安机关认为有错误时可要求复议,还可向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提请复核。对有被害人的案件决定免予起诉的,应将免予起诉决定书送被害人,被害人不服时可在收到后7日内向人民检察院申诉,人民检察院应将复查结果告知被害人。被告人不服的,也可在7日内申诉。人民检察院应作出复查决定,通知被告人,同时抄送公安机关。免予起诉决定应公开宣布。

☚ 身份保障权   免予刑事处分 ☛
免予起诉

免予起诉

1956年以后直至1997年1月1日修订后的刑事诉讼法施行以前,我国人民检察院对经侦查终结后认为行为已经构成犯罪,但依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可以免除刑罚的刑事被告人作出的决定。最初在1956年4月25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的《关于处理日本侵略战争犯罪分子的决定》 中提出。该决定指出: 对于次要的或者悔罪表现较好的日本战争犯罪分子,可以从宽处理,免予起诉。最高人民检察院根据这一决定,对于符合这一条件的日本战争罪犯作出了免予起诉的决定。此后在司法实践中得到运用和发展。197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对它作了全面规定。它规定被害人、被告人对免予起诉决定不服,可以在法定期限内向人民检察院提出申诉。1996年修订并于1997年1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废除免予起诉的提法,将其内容并入不起诉,作为不起诉的一种情况。

☚ 私人追诉主义   言词证据 ☛

免予起诉

检察机关对行为已构成犯罪,但依法不需要判处刑罚或可免除刑罚的被告人所作的决定。免予起诉的决定应公开宣布,并将免予起诉决定书交给被告人及其所在单位。被告人如果在押,应立即释放。对于公安机关移送起诉的案件,应将免予起诉决定书送公安机关。公安机关认为免予起诉的决定有错误时,可要求复议;如意见不被接受,可向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提请复核。被告人或被害人如对免予起诉的决定不服,可在收到免予起诉决定书后七日内向人民检察院申诉。人民检察院应作出复查决定,并通知被告人或被害人。

免予起诉

检察机关对犯有罪行的被告人,依法作出的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一种处理决定。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人民检察院对自行侦查终结的案件或公安机关侦查终结移送的案件,认为依刑法规定不需要对被告人判处刑罚或可免除刑罚的,即免予起诉。免予起诉的前提是被告人的行为已经构成犯罪,应追究刑事责任,但因被告人罪行较轻,有悔改表现,或者虽然罪行较重,但确有显著悔罪、立功表现,根据法律规定可以免予起诉。免予起诉的案件,应制作免予起诉决定书,其内容包括被告人的基本情况、犯罪事实及证据、免予起诉的理由和根据等。免予起诉的决定,应公开宣布,并应将免予起诉决定书送交被告人及其所在单位。如被告人在押,应立即释放。对于公安机关移送起诉的案件,人民检察院决定免予起诉的,应将免予起诉决定书送交公安机关。公安机关如认为免予起诉的决定有错误,可要求复议; 如意见不被接受,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提请复核。对于有被害人的案件,决定免予起诉的,人民检察院应将免予起诉决定书送交被害人。被害人如不服,可在收到决定书后七天内,向人民检察院申诉。人民检察院应将复查结果告知被害人。对于免予起诉的决定,被告人如不服,也可在收到决定书后依法提出申诉。人民检察院也应作出复查决定,并通知被告人,抄送公安机关。对于免予起诉的被告人,可根据案情的不同情况,予以训诫或责令具结悔过、赔礼道歉、赔偿损失,或建议主管部门予以行政处分。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5:2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