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克烈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克烈

克烈

古部族名。又译怯烈、克烈亦惕、凯烈、杰列宜。辽金时期分布于东起怯绿连河(今克鲁伦河)上游之南,西至杭海岭(今杭爱山),北至土兀刺河(今土拉河)和斡耳寒(今鄂尔浑河)下游一带,南临大漠。在漠北诸部中最大最强。其族属有突厥、蒙古两说,迄今仍无定论。11世纪初皈依基督教聂思脱里派。其名称不见于辽、金汉文史料,概为《辽史》所谓阻卜诸部。有学者推测说可能是九姓达怛的后裔,为突厥化程度最高的原蒙古人。金泰和三年(1203)为蒙古所并。

☚ 乃蛮   篾儿乞 ☛
克烈

克烈

又译为客列亦惕、怯烈、怯里亦、恰烈亦,其原音为K(a)rait。为原来游牧于蒙古高原西部的突厥部族。12世纪后期,克烈部首领王罕曾与成吉思汗的父亲也速该结为兄弟;又帮助成吉思汗击败塔塔尔、蔑儿乞、乃蛮等部。后与成吉思汗决裂,被成吉思汗击败,西逃至乃蛮部族的牧地,被其部落的小首领杀害。大批克烈人或者投归乃蛮,或者西逃至巴尔喀什湖一带。成吉思汗征服中亚,分封四子,克烈人分属钦察汗国和察合台汗国,后与西迁的蒙古部落融合,于15世纪形成为哈萨克族。在哈萨克族中,大玉兹则以克烈人为主体,中玉兹中也有一部分克烈人。整个哈萨克族中有3个克烈部落联盟,它们是阿恰玛依勒克烈、阿巴克烈、喀喇克烈。仅阿巴克烈即拥有12个部落,它们是坚迪克依、贾迪克、阙尔乌什、喀喇卡斯、莫勒科、昆沙达克、依铁勒、契巴拉依厄尔、沙尔巴斯、贾斯塔班、蔑尔乞提、契依莫因。喀喇克烈则已成为乃曼部落集团的一分子。现代新疆的哈萨克人以克烈部族为最多。阿巴克烈的12个部落在伊犁、塔城、阿勒泰等地都有分布。

☚ 康里   乃蛮 ☛

克烈

中国古代北方部落名。又译怯烈、怯列、客列亦惕、克哩叶特等。《辽史》称阻卜或北阻卜。《史集》载,古代其王有7子,皮肤黝黑,故称“克烈”。后诸子各成部落,自立姓氏。一说属突厥语族;另说属于蒙古语族,《辍耕录》将其列于“蒙古七十二种”中,《元史》亦称其为“蒙古克烈氏”。原居谦谦州(今叶尼塞河上游),辽金时,游牧于鄂尔浑河与土拉河流域,分布于肯特山与杭爱山之间。东临蒙古,西接乃蛮,北连蔑儿乞。下分克烈、只儿斤、董合亦惕、撒合亦惕、秃别干、阿勒巴惕6部。经济文化较高,为蒙古地区强部之一,以游牧业为主,始有农业萌芽。11世纪初,景教传入,为统治者所信奉。建初步政治制度,部长称“称禄汗”(或作“不亦鲁黑罕”)10世纪中,被辽征服,首领被委为夷离堇、太师、大王。大安八年(1092),在首领磨古斯率领下举兵反辽,寿昌六年(1100),兵败,磨古斯被杀,子忽儿札胡思嗣,收集部众,势力复振。至其子脱斡邻勒(王罕)为部长时,内讧,兄弟分地而治,屡相攻杀,经蒙古部也速该(成吉思汗父)支援复位,统一本部。曾联合铁木真(成吉思汗)先后击败蔑儿乞、塔塔儿、泰赤乌、乃蛮及诸部联军。13世纪初,与蒙古部由联盟而对立。南宋嘉泰三年(1203),为铁木真所败,部众并入蒙古,逐渐成为蒙古族的组成部分。蒙古国和元朝时期,曾有不少著名将领和大臣出自该部。附:克烈部世系。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7:4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