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光显寺之战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光显寺之战 光显寺之战是雍正十年(1732年),清军以突袭、追击和伏击等战术在光显寺(又称额尔德尼昭,今蒙古国鄂尔浑河上游)一带大败准噶尔军的作战。雍正九年,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策零在和通泊之战中大败清军后,遣部将大、小策零敦多布率兵2.6万东攻喀尔喀蒙古。清廷遣喀尔喀亲王丹津多尔济偕额附策凌率兵1.8万将其击败。1732年7月,噶尔丹策零率兵3万,乘额附策凌外出,自额尔齐斯河(今新疆境)上游,取道阿尔泰山南麓,绕避察罕廋尔清军大营,潜至杭爱山厄得勒河(今依德尔河)地区,攻掠喀尔喀首领哲卜尊丹巴领地。额附策凌闻讯,立即返回救援,并立报清抚远大将军锡保请求夹击。额附策凌率2万军队,乘夜绕到敌军身后大呼而下,准军梦中惊起,仓皇溃逃,额附策凌率军紧追,追到鄂尔浑河边的光显寺。光显寺在河山之间,地势险要,准军无路可走。锡保未至,额附策凌乘黄昏向准军发起猛攻,敌军3万人马大部被斩或淹死,小策零敦多卜乘夜突围向西逃窜。噶尔丹策零率残部乘夜拼死突围,尽弃辎重牲畜塞满山谷,迟滞清军前进,自鄂尔浑河逃遁。光显寺之战后,噶尔丹策零无力再战,首先提出议和。从此,准噶尔部割据势力和清朝之间的矛盾得以暂时缓和,维持了近20年的和平。 光显寺之战清平定准噶尔叛乱战役之一。雍正十年(1732年),准噶尔噶尔丹策零率军三万进攻喀尔喀。喀尔喀亲王额驸策凌率兵三万,绕道出山背,拂晓突袭准噶尔军营地。准噶尔军仓促撤退。激战两日,准噶尔军大败。至杭爱山光显寺(额尔德尼昭)。策零伏兵万人于山侧,诱准噶尔军至伏区,伏兵突出,斩杀准噶尔军万余人。准噶尔军渡河,又遭清军袭击。此役,准噶尔军损失惨重,元气大伤,转而倾向与清廷议和。 光显寺之战清平定准噶尔叛乱的战役之一。雍正十年(1732年),准噶尔噶尔丹策零率军3万人进攻喀尔喀。喀尔喀亲王额驸策凌率兵3万人,绕道出山背,拂晓突袭准噶尔军营地。准噶尔军仓促撤退。激战两日,准噶尔军大败。至杭爱山光显寺(额尔德尼昭),策凌伏兵万人于山侧,诱准噶尔军至伏区,伏兵突出,斩杀万余人。准噶尔军败逃渡河,又遭清军袭击,元气大伤。此役,使准噶尔元气大伤,转而倾向与清廷议和。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