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先谋后事者昌,先事后谋者亡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先谋后事者昌,先事后谋者亡谋划好了再做事,就会昌盛;做了事情再谋划,就会衰亡。指做事一定要事先谋划好。唐·马总《意林·太公金匮》:“知天者不怨天,知己者不怨人。先谋后事者昌,先事后谋者亡。” 先谋后事者昌,先事后谋者亡语出唐代马总《意林·太公金匮》。意谓做事前先谋划的人能成功,做事前不谋划的人要失败。 先谋后事者昌,先事后谋者亡先谋划再行动,就会成功;先行动再谋划,就会失败。指谋划一定要赶在事前。语出唐·马总《意林》卷一引《太公金匮》:“知天者不怨天,知己者不怨人。先谋后事者昌,先事后谋者亡。”[例] ~。夏条可结,冬冰可折,时难得而易失。(宋·胡宏《皇王大纪·三王纪·纣王》)|世界上的事情是复杂的,“~”。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应该事先谋划好了再干。谋划不是空想,而是要做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亓法尚《前不算则后乱》)|人的意志力、思维、判断、决策、操作能力等等,是决定谋略成败得失的重要因素。对于“人力”的价值,中国谋略理论一向给予高度的关注和重视。姜太公所说的“~”,孙武所说的“多算胜,少算不胜”等等,都把“人力”看作是决定谋略成败最重要的因素。(邓建华《历代谋略与中国文化》)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