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先斩后奏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先斩后奏

奏: 臣子向皇帝陈述或请示报告事情。原意为先将罪犯处决而后再向皇帝报告。源自《汉书·申屠嘉传》:“吾悔不先斩错乃请之。”颜师古注曰:“言先斩而后奏。”

汉文帝时,申屠嘉官至丞相,深受器重。不久,文帝病逝,景帝即位。申屠嘉虽仍任丞相,但地位已远不如前。景帝宠幸晁错,让晁错担任内史,修改了过去的许多法令,而申屠嘉的意见和建议往往不被采纳,因此,申屠嘉对晁错十分嫉恨。一次,他听说晁错穿过宗庙垣(yuán),便根据当时的法律,准备奏请景帝诛杀晁错。晁错得了消息,提前向景帝做了报告,景帝便驳回了申屠嘉的奏章。散朝以后,申屠嘉对人说:“我悔不先杀了晁错再向皇上报告!”申屠嘉忿忿地回到家中,吐血而死。

后人由此引申出“先斩后奏”这一成语。现在一般用来比喻先把事情处理完,再向上级或有关方面报告。


“先斩后奏”的意思、典故和故事 - 谋略典故 - 可可诗词网

先斩后奏

 意思是先把人杀了,再向上奏报。现在比喻先把事情处理了,再向上级报告。
 三国时,公元227年,魏国新城(今湖北房县) 太守孟达,秘密联结蜀国,准备举兵谋反。当时,刚被魏王起用的司马懿在宛城(今河南南阳)得到这一重要情报,准备起兵征讨。按常理,发兵平叛,必须先上表洛阳,奏明魏主,待接到准旨才能起兵。但是,从宛城到洛阳往返有1600里,要走半个月; 从宛城到新城有1200里,也要走10多天。如等魏主降旨后再往平叛,魏军只能在一个多月后,才能到达新城。这时,孟达就已起事个把月了。再说,魏军的粮草不足使用一月,而孟达的粮草足可使用一年。如等洛阳魏王旨令进军,兵到新城之日,正是粮食用尽之时,而孟达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却可以作好充分的应战准备。因此,争取时间成了取得平叛胜利的关键。司马懿为了争取时间,以快制胜,决定先斩后奏,一反常理,暗中率领大军疾进,讨伐叛军。三军昼夜兼程,一日走二日之路,只用了八天时间就赶到了新城。而孟达认为如司马懿知道我叛变,必须表奏魏主,这样来回要费去一个多月时间,这就可以使自己从容地作好迎敌的准备。而魏军突然到达新城,孟达在准备不足的情况下,仓促应战。叛乱很快就被魏军平定。
 时间就是胜利。在关键时刻,在条件不许先奏后斩的情况下,军事指挥员先斩后奏,临机处置,这对于抓住时机,保证胜利是非常必要的和重要的。但先斩后奏必须遵循一条原则,即在不违背上级意图的前提下进行。

先斩后奏

泛指先处决罪犯,然后上奏。元关汉卿《窦娥冤》第四折: “谢圣恩可怜,加老夫两淮提刑肃政廉访使之职,随处审囚刷卷,体察滥官污吏,容老夫先斩后奏。”
●《汉书·申屠嘉传》: “晁错为内史,贵幸用事……嘉闻错穿宗庙垣,为奏请诛错。客有诺错,错恐,终入宫上谒,自归上。至朝,嘉请诛内史错。上曰:‘错所穿非真庙垣,乃外堧垣,故冗官居其中,且又我使为之,错无罪。’ 罢朝,嘉谓长史曰: ‘吾悔不先斩错乃请之,为错所卖。’ 至舍,因欧血而死。” 汉申屠嘉欲借晁错穿凿宗庙垣事诛杀晁错,未成,忿恨吐血而死。

先斩后奏xiānzhǎn-hòuzòu

奏: 臣子向皇帝陈述或请示报告事情。原意为先将罪犯处决而后再向皇帝报告。源自《汉书·申屠嘉传》:“吾悔不先斩错乃请之。”颜师古注曰:“言先斩而后奏。”
汉文帝时,申屠嘉官至丞相,深受器重。不久,文帝病逝,景帝即位。申屠嘉虽仍任丞相,但地位已远不如前。景帝宠幸晁错,让晁错担任内史,修改了过去的许多法令,而申屠嘉的意见和建议往往不被采纳,因此,申屠嘉对晁错十分嫉恨。一次,他听说晁错穿过宗庙垣(yuán),便根据当时的法律,准备奏请景帝诛杀晁错。晁错得了消息,提前向景帝做了报告,景帝便驳回了申屠嘉的奏章。散朝以后,申屠嘉对人说:“我悔不先杀了晁错再向皇上报告!”申屠嘉忿忿地回到家中,吐血而死。
后人由此引申出“先斩后奏”这一成语。现在一般用来比喻先把事情处理完,再向上级或有关方面报告。

先斩后奏xiān zhǎn hòu zòu

〈成〉比喻未经请示就先做了某事,造成既成事实,然后再向上级报告:未立项就开工,这是先斩后奏的做法。
【反义】循规蹈矩。

包公的上方剑——先斩后奏

上方宝剑,也作尚方宝剑,皇帝使用的剑,赐给臣下,表示皇帝亲临;戏剧中包公受皇帝授权,可以先斩后奏。喻先做起来再说。

先斩后奏xiān zhǎn hòu zòu

奏,古时臣子向皇帝陈述或请示报告事情。古时官吏先处决罪犯,然后上奏。后用“先斩后奏”比喻先把事情处理完毕,再向上级或有关方面报告。毛泽东《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问题》:“有些则造成既成事实再告诉它,例如发展二十余万军队,这叫做先斩后奏。”

先斩后奏

先斩后奏

原指封建时代官吏办案时先处决犯人,然后再上奏皇帝。后比喻对事情先作处理,然后才报告上级。斩:杀。奏:书面向皇帝请示报告。

☚ 先声夺人   行远自迩 ☛
报告

报告

输 关白 举白 白言 白报 回报 告报
上报,报告:
前往报告:投报
陈述报告:陈报
汇总报告:攒报
侦察报告:缉报
用文书报告:关报
 用电报报告:电告
预先报告:预报
审讯后报告:鞫报
完成任务后,向有关方面报告结果:反(反命;~于庄王) 覆 回报 归报复命 返命 启复 交差
 完成差事后回报:销差 销签
 向尊长回报:禀复
返回报告:还报
侦知情况后报告:詗报
事前不请示,自行把事情处理完再报告:先斩后奏 先断后闻 先行后闻
如实自报:自实
不按真实情况报告:虚报 捏报 假报 浮报 讹报
 虚报数目:诡数
 虚报开支:冒销
故意不真实地报告:谎报
虚假欺骗地报告:诳报
大声报告:喝报
秘密地报告:密告 密报
迅速报告:飞启 飞报(~中军)
紧急军情的报告:羽报
(把事情或意见正式告诉上级或群众:报告)

另见:事情 意见 告诉 通知 长官

☚ 报告   报事 ☛

处理方法

处理方法

搞法
自己处理:自行(~其事) 自处 自持
 不必请示,根据实情或临时变化斟酌处理:便宜行事 便宜从事 便宜施行
一个人独立处理:一手运承
处事要从根本入手:本盛末荣
用同一标准来处理:一概而论 一概而言
依照类似原则进行处理:比类从事
按规章制度处理:按章办事
 按规则处理事务:照章办事
按照惯例、规定等处理:例行
 按照惯例处理公事:例行公事 例行差事
按照军中的法规来处置:军法从事
权宜处置:机动
观察变化,灵活处理:相机行事
认识事物变化,灵活处理:识变从宜
处理事务不受现成规定的限制,可以酌情灵活处理:不拘文法
调查处理:访办 查处
 查验处理:验治
先处理后报告:先斩后奏 先刑后闻
分别处理:区理 疏理
另外处理:另当别说
以零零碎碎、断断续续的方式处理:零敲碎打

☚ 处理政务   处理情况 ☛

先斩后奏

先把罪犯处决,然后再向皇帝报告。斩:砍断。奏:臣下向皇帝报告。汉代班固《汉书·申屠嘉传》:“吾悔不先斩错乃请之。”颜师古注:“言先斩而后奏。”

先斩后奏xiān zhǎn hòu zòu

execute sb first and report to the emperor afterwards - act first and report afterwards; do sth without first getting the approval of one’s superiors; take action first and explain (/get endorsement) later
❍ 有些则造成事实再告诉它,例如发展二十余万军队,这叫做~。(《毛泽东选集》505) There are other things which the Kuomintang can be told after they have become accomplished facts,such as the expansion of our forces to over200,000 men - this is to act first and report afterwards.
❍ 只有来他个~,要不然,又会杀不成。(李六如《六十年的变迁》 Ⅰ—276) So we must have him executed right away and then report to Li Yuanhong,or else we’ll probably never be able to get rid of him.
❍ 权取所佩剑与之曰: “如有不听号令者,~。”(《三国演义》712) “Here is authority!” said Sun Quan,taking his own sword from his side. “Slay the disobdient and report afterwards.”

先斩后奏xian zhan hou zou

execute the criminal first and report to the emperor afterwards—act first and report afterwards

先斩后奏

acting first and reporting afterwards

先斩后奏

execute the criminal first and report to the emperor afterwards—act first and report afterwards;do sth without prior approval from one’s superior

先斩后奏xiān zhǎn hòu zòu

奏:古代大臣对皇帝说话。先把人杀了再向皇帝报告。现比喻先果断处理某事,造成既成事实,再向上级汇报。act first and report afterwards, take action first and explain last, do things first and ask for approval afterwards

先斩后奏xiān zhǎn hòu zòu

【解义】原指臣子先把人处决了,然后再报告帝王。现比喻未经请示就先做了某事,造成既成事实,然后再向上级报告。
【用法】个人、团体办事,可用此语。
【例句】此事重大,我们不可~。
【近义】先行后闻

先斩后奏xiān zhǎn hòu zòu

古时官员先把人杀了然后向皇帝报告,称先斩后奏。后泛指不事先请示,处断某种事情,然后向上报告。《汉书·申屠嘉传》:“吾悔不先斩错乃请之。”颜师古注:“言先斩而后奏。”元·关汉卿《窦娥冤》四:“加老夫两淮提刑肃政廉访使之职,随处审囚刷卷,体察滥官污吏,容老夫先斩后奏。”

先斩后奏

晁错原是西汉文帝刘恒的太子家令,因他多才善辩,得到太子的宠幸,有“智囊”之称。
景帝(刘启)时,晃错为御史大夫,因景帝采纳他关于削弱诸侯势力,加强中央集权等项意见,受到诸侯王的忌恨。丞相申屠嘉为人刚正耿直,抓住晁错穿越宗庙墙垣这样的事准备奏请文帝刘恒问斩。晁错得知消息,抢先向文帝作了辩解。
申屠嘉的奏章上呈后,文帝为保护晁错,便对申说:“这是我同意让他这样做的。”
申屠嘉万分气愤,便对人说:“吾悔不先斩错乃请之。”意思是说:我倒不如先把晁错斩了以后再去奏报皇上。
申屠嘉的“先斩乃请之”后来演变为成语“先斩后奏”。原来是专指杀人的;后来人们泛指工作中处理事务,事先并不请示,处理后再呈报上级认可。

先斩后奏xiān zhǎn hòu zòu

奏:臣子对皇帝报告。先把人杀了,然后再向上奏明。比喻先做成某事,然后再向上级或有关部门报告。《汉书·申屠嘉传》:“吾悔不先斩(晁)错乃请之,为错所卖。”颜师古注:“言先斩而后奏。”
【例】对于重大问题,应当事先请示,不能搞~。
〔注〕“奏”不能写作“凑”。

先斩后奏xiān zhǎn hòu zòu

【释义】比喻先自行处理事情,再向上级或当权者报告。
斩:?? ???.
奏:??? ???? ???.
????.
?? ??? ? ? ????.
?? ???? ? ??? ???.
??????.
【例句】由于来不及请示,我们只好先斩后奏了。
?? ?? ??? ??? ????? ? ?? ?? ?? ????????.
【近义词】先行后闻 便宜行事

先斩后奏xiān zhǎn hòu zòu

斩:杀头。奏:臣子向皇帝陈述或请示报告。本指先斩杀,然后向皇帝报告。比喻不经请示,先做成某事,然后再向上级报告。毛泽东《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问题》:“有些则造成既成事实再告诉它,例如发展二十余万军队,这叫做~。”
〔变式〕先斩后闻 先行后闻
〔连用〕便宜行事
〔俗语〕包公的尚方宝剑——先斩后奏

先处理事情再报告上级先斩后奏;先斩后闻;先行后闻

格式 比喻式。
释义 斩:杀头。奏:旧时臣子对皇帝说话或上书。臣子先把人处决了,再报告帝王。
出处 《汉书·申屠嘉传》:“吾悔不先斩错乃请之。”颜师古注:“言先斩而后奏。”
举例 以此黄文炳那厮撺掇知府,只要先斩后奏。(《水浒传》第四一回)

先斩后奏xiān zhǎn hòu zòu

斩:杀头。奏:臣子对皇帝报告。先把人杀了,然后再向皇帝报告。比喻先做成某事,然后再向上级或有关方面报告。
〔例〕对于重大问题,我们应事先请示,不能~。
【提示】“奏”不能写作“凑”。现多含贬义。

先斩后奏xiānzhǎn-hòuzòu

斩:杀头。先把罪犯处决,然后再向皇帝报告。现多比喻事先不请示,先把事情处理好,再向上级或有关方面报告。

先斩后奏xiān zhǎn hòu zòu

解释 本指执法官吏先处决罪犯,然后向上奏闻。现多用来比喻先采取行动,然后再上报。
出处 《汉书·申屠嘉传》:“嘉谓长史曰:‘吾悔不先斩错乃请之,为错所卖。’”
申屠嘉是西汉初年的人,最早以弓弩手的身份跟随刘邦攻打项羽,后来因为军功屡次升迁,到汉文帝时担任了丞相。
申屠嘉担任丞相五年后,汉文帝驾崩,汉景帝即位。第二年晁错担任内史(官名,主要职责是治理京师),得到皇帝的赏识而大受重用。在晁错的提议下,皇帝改变了许多项法令,同时晁错还建议削弱诸侯的势力。这时,申屠嘉讲的话得不到采纳,十分痛恨晁错。
晁错担任内史治理京城,经常出入东门,不大方便,就另外开了一扇门,从南面出入。但是,从南面出入,正好要经过“太上皇庙”内墙之外、外墙之内的空地。申屠嘉知道这件事后,准备奏请杀掉晁错。有人告诉了晁错,晁错非常害怕,就在深夜入宫进见皇帝,主动向皇帝承认了错误。第二天上朝,申屠嘉按计划奏请杀掉晁错。皇上说:“晁错凿穿的不是真正的庙墙,而是内墙之外的外墙。过去散官们都可以住在这个地方,何况又是我让他这样做的,所以晁错没有罪过。”退朝后,申屠嘉对丞相府的长史(官名)说:“我后悔自己没有先杀掉晁错然后再上奏,现在自己反倒被晁错算计。”申屠嘉气愤不已,回到家后便吐血死了。
近义 先行后闻
例句
在工作中遇到重大问题时,一定要及时上报,千万不能先斩后奏。

先斩后奏xiān zhǎn hòu zòu

❶ 原指先把人杀了,再向皇帝报告。
❷ 后多比喻处理问题事先不请示,处理后再报告上级或有关方面。也作“先斩后闻”。

先斩后奏xiān zhǎn hòu zòu

也说“先斩后闻”。原指先将罪犯处决,然后再向皇帝报告。现比喻先将事情处理完毕,然后再向上级汇报。
包公的尚方宝剑

先斩后奏xiān zhǎn hòu zòu

【解义】 原指臣子先把人处决了,然后再报告帝王。现比喻未经请示就先做了某事,造成既成事实,然后再向上级报告。
【用法】 个人、团体办事,可用此语。
【例句】 此事重大,我们不可~。
【近义】 先行后闻、先断后闻

先斩后奏xiān zhǎn hòu zòu

斩: 杀头。奏: 臣子向皇帝请示或汇报。先杀罪犯,后向皇帝报告。《五美缘》七五回:“如有闲人上我法堂乱我堂规者,用上方宝剑~。”比喻不经事先商量或请示,事后再告知或汇报。张爱玲《十八春》:“他这次辞职,事前一点也没有跟她商量过,因为告诉她,她一定要反对的,所以他想来想去,还是~吧。”

先斩后奏xian zhan hou zou

斩:砍头。奏:指向皇帝报告。先处决罪犯,再报告皇帝。比喻未经请示先采取行动,事后再报告上级。
【也作】先斩后闻先行后闻
【近】便宜行事

先斩后奏 便宜行事xiān zhǎn hòu zòu;biàn yí xíng shì

斩:处决犯人,引申为指做某件事;奏:报告,告诉;便宜:方便合适。指做某事不请示首脑或上级,根据情况先自行处理,然后再作报告。陶菊隐《袁世凯演义》第二回:“这支令箭就像古代帝王赐给大臣们的尚方宝剑一样,谁拿了这件东西,谁就等于皇帝所派的全权代表,对任何官吏可以~。”

先斩后奏xiānzhǎn-hòuzòu

原指封建时代官员在外办理案件,先处决罪犯,再上奏皇帝。今比喻先断然处理,造成既成事实,再向有关方面说明或报告。
【例】这件事,我就替他做主了吧,虽然事先没和他商量,那就来个先斩后奏吧。(峻青《海啸》)
❍ 有些则造成既成事实,再告诉它……这叫做先斩后奏。(毛泽东《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问题》)

【先斩后奏】xiā n zhǎn hòu zòu

原指古代奉命办理紧急案件的官员,有时有权先把罪犯处决后上奏皇帝。现多用来比喻对某事先作断然处理,然后报告上级。

先斩后奏xiānzhǎn-hòuzòu

〔并列〕 封建时代臣子先将犯人处死,再把情况上奏皇帝。现多比喻自行把问题处理了,再向上级报告。语本《汉书·申屠嘉传》:“吾悔不先斩错乃请之,为错所卖。”颜师古注:“言先斩而后奏。”元·关汉卿《窦娥冤》:“谢圣思可怜,加老夫两淮提刑肃政廉访使之职,随处审囚刷卷,体察滥官污吏,容老夫~。”
△ 多用于处理方法方面。
〖反义〗承风希旨。
也作“先行后闻”、“先斩后闻”。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9:4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