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梅毒xiantianxing meidu
或称胎传梅毒。由于胎儿时期通过胎盘从母体受染所致。梅毒是通过性关系传染的性病。可分初期 (硬下疳)、二期(皮肤、粘膜损害)及三期(如梅毒瘤、内脏损害)。病原体为梅毒螺旋体。孕母患梅毒,自妊娠4个月以后即可感染胎儿。妊娠期间,孕母经过适量的青霉素治疗,可降低新生儿患先天性梅毒的机会。症状表现:
❶婴儿期先天性梅毒。生后2个月内出现症状。较早表现为体重不增、低热。主要的皮肤表现为斑丘疹,自浅红色渐转深褐色,多见于头部、臀部及四肢,可自然消失,不留痕迹;梅毒性天疱疮,自手掌与足底起始,渐及躯干,疱内为浆液或含脓血;手掌和足底的皮肤紧张、发红;唇部或臀部的皮肤红硬、脱屑,可遗留永久性瘢痕;在肛门、外阴等处出现扁平湿疣;头发、眉毛和睫毛脱落。主要的粘膜症状为:鼻炎、喉炎等。
❷儿童期或后期先天性梅毒。在5~6岁以后出现以下症状。角膜炎,先有畏光、流泪渐涉及角膜;军刀状腿(胫骨前缘凸起,有按痛);马鞍鼻(鼻骨被侵蚀);梅毒齿(切牙下端窄小,有半月形浅凹)。诊断先天性梅毒,诊查婴儿的父母是否有梅毒十分重要。尤其是母亲的健康状况,曾患疾病,生育史。母亲的梅毒血清反应强阳性时,子女中约70%受染。预防:在产前保健中,对可疑者作血清学检查,对阳性者适时进行治疗。采取综合性措施,消灭性病。本病用青霉素早期治疗疗效好。成人患梅毒应尽早治疗,勿听信偏方,以免延误治疗,危害后代健康。
先天性梅毒
先天性梅毒或称胎传梅毒,在我国已基本消灭。系梅毒螺旋体由母体经胎盘进入胎儿血循环引起,大多在孕期4个月后发生。孕母得病时间越短,胎儿越易受染,可引起流产、早产,死胎及活产梅毒病儿,但也可娩出正常儿。临床表现分早期及晚期二类。
早期先天性梅毒,以全身症状、皮肤粘膜及骨损害为主,症状大多发生于出生后3周内,亦可迟至1~2岁后。婴儿消瘦似老人,口腔外周、臀部甚至全身可见丘疹、斑疹或疱疹,色较深。手掌、足底皮肤光亮发红,伴大片脱皮。口周皮损愈合后形成特征性放射状皲裂。肛周会阴部可出现扁平疣,多见于幼儿。渗出物可查见螺旋体。鼻、唇、口、腔、喉部粘膜受损,常有炎症表现,鼻分泌物多,呼吸困难,声嘶哑。鼻中隔塌陷为特征性后遗症。四肢发生骨软骨炎和骨膜炎,因疼痛可引起假性瘫痪;胫骨,指、趾骨可呈梭形硬肿,常伴黄疸及肝脾肿大。偶见中枢神经系统受累,发生昏迷、惊厥和脑积水,脑脊液细胞数及蛋白质可增加。血清梅毒反应阳性。
晚期先天性梅毒较少见,发生于儿童期,以眼部、骨胳、牙齿症状为主,可有眼间质角膜炎,神经性耳聋,轻瘫等神经梅毒表现。胫骨前凸形成马刀胫,有梅毒齿(Hut-chinson’s teeth),即上、中切牙下端窄小,下缘中心呈缺口。
母亲有梅毒史及血清反应阳性时即可怀疑本病,如临床出现典型症状体征,患儿血清反应阳性(3月以内可有来自母体抗体而呈假阳性)或分泌物找到螺旋体则可确诊。治疗以青霉素为主,早期第一天以3万u为宜,以后渐增至12万u,共10~14天,总量每公斤10万~20万u,不超过600万u;晚期梅毒每日60~100万u,共用10天。其他剂型青霉素亦可采用,梅毒螺旋体对红霉素、氯霉素亦均敏感。治疗后症状迅速好转,但血清反应消失较迟。一般支持疗法也极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