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先声后实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先声后实 先用声威从精神上控制住对方,然后再用强大的实力将对方制服。 公元前204年,刘邦的大将韩信攻破魏、代两地,又率军攻破了赵王——赵歇所在的井陉,杀死了赵相成安君,俘虏了赵王。并准备向北攻打燕国,向东攻打齐国。当他向被俘的赵国谋士李左车问策时,李左车不同意马上派兵攻打。韩信采用了李左车的计策,首先在已占领的赵地实行安抚政策,然后带着大军装着要攻打燕国的样子,同时派能言善辩的人带着书信到燕国去,陈说利害关系,述说自己如何强大的情况,要燕国投降过来,结果燕王不敢不从。燕王归顺以后,接着韩信又带领大军佯装攻打齐国,同时又派能说会道的人到齐国去,陈说利害,齐国自知无力敌韩,也跟着降服了。 在激烈的军事、政治、外交斗争中,先炫耀自己的声势,使对方丧失斗志,然后用实力攻击对方,这是取胜对手的基本方术,历来为人们广泛采用,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不过,在运用这一谋略时,应该注意以自己的强大实力作后盾。如果没有实力,虚张声势,一旦败露,后果不堪设想。 先声后实谓声威在前,武力在后。《三国志·魏志·刘晔传》: “其威名足以先声后实而服邻国也。” 先声后实军事用语。先树声威,而后实战。亦泛指扬威在先,继之以实力。语出 《史记·淮阴侯列传》:“兵固有先声而后实者。”《三国志·魏书·刘晔传》:“广武君为韩信画策,谓其威名足以先声后实而服邻国也。” 先声后实 先声后实原指两军相遇,以声势威慑制服对方为上策,以实力强攻为下策。后用来指先以声威震慑,后用实力进攻。 ☚ 围魏救赵 严阵以待 ☛ 其他军事策略 其他军事策略分兵牵制或合兵夹击之势:掎角之势 掎角之援 犄角之势 ☚ 军事策略 兵不厌诈 ☛ 攻击的方式 攻击的方式从侧面攻击:侧击 ☚ 受到攻击 追击 ☛ 先声后实成语。两军相遇,先用声势挫败敌人士气,然后交战再发挥武装的实力。声:声势。《史记·淮阴侯列传》:“兵固有先声而后实者,此之谓也。”《三国志·魏志·刘晔传》:“夫畏死趋赏,愚智所同,故广武君为韩信画策,谓其畏名足以先声后实而服邻国也。”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一十八回:“臣(邓)艾切谓兵有先声而后实者,今因平蜀之势以乘吴,此席卷之时也。” 先声后实两军相遇,先用声势挫败敌人士气,然后交战再发挥武装实力的作用。汉代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兵固有先声而后实者,此之谓也。”《三国志·魏志·刘晔传》:“夫畏死趋赏,愚智所同,故广武君为韩信画策,谓其畏名足以先声后实而服邻国也。”明代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一十八回: “臣(邓)艾切谓兵有先声而后实者,今因平蜀之势以乘吴,此席卷之时也。” 先声后实xiān shēng hòu shímake a big noise before doing anything;publicize oneself first and act afterward 先声后实xiān shēng hòu shí【解义】声:声势,声威。实:实力。指先树声威挫折敌方士气,然后再用武力制伏敌人。 先声后实xiān shēng hòu shí先用声威挫败敌人的气焰,然后交战。“声”,声势;“实”,实力。《史记·淮阴侯传》:“兵固有先声而后实者,此之谓也。”《三国志·魏志·刘晔传》:“故广武君为韩信画策,谓其威名足以先声后实而服邻国也。” 先声后实xiānshēng-hòushí《史记·淮阴侯列传》:“兵固有先声而后实者。”声:声势。实:实力。“先声后实”指对敌用兵等先张声势震慑对方,再用实力最后取胜。 先声后实xiān shēnɡ hòu shí先以声势震慑对方,接着以实力进击。也作“后实先声”。 先声后实xiān shēnɡ hòu shí【解义】 声:声势,声威。实:实力。指先树声威压倒敌方士气,然后再用武力制伏敌人。 【先声后实】xiān shēng hòu shí原意指两军相遇,先用声势压倒敌方,后用实力交战。后用以指先加之以声威,而后继之以实力。声:声势,声威。实:实力。 先声后实xiānshēng-hòushí〔并列〕 声,声势。实,实力。指先大张声势吓人,而后以实力取胜。语本《史记·淮阴侯列传》:“兵固有先声而后实者。”宋·苏辙《龙川别志》卷下:“魏公曰:‘兵贵~。’” 先声后实xiān shēng hòu shí《史记·淮阴侯列传》:“兵固有先声而后实者。”先声:先张扬声势。实:实力。即先用声势慑服、削弱对方士气,然后拿出实际兵力。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