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先声后实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先声后实

 先用声威从精神上控制住对方,然后再用强大的实力将对方制服。
 公元前204年,刘邦的大将韩信攻破魏、代两地,又率军攻破了赵王——赵歇所在的井陉,杀死了赵相成安君,俘虏了赵王。并准备向北攻打燕国,向东攻打齐国。当他向被俘的赵国谋士李左车问策时,李左车不同意马上派兵攻打。韩信采用了李左车的计策,首先在已占领的赵地实行安抚政策,然后带着大军装着要攻打燕国的样子,同时派能言善辩的人带着书信到燕国去,陈说利害关系,述说自己如何强大的情况,要燕国投降过来,结果燕王不敢不从。燕王归顺以后,接着韩信又带领大军佯装攻打齐国,同时又派能说会道的人到齐国去,陈说利害,齐国自知无力敌韩,也跟着降服了。
 在激烈的军事、政治、外交斗争中,先炫耀自己的声势,使对方丧失斗志,然后用实力攻击对方,这是取胜对手的基本方术,历来为人们广泛采用,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不过,在运用这一谋略时,应该注意以自己的强大实力作后盾。如果没有实力,虚张声势,一旦败露,后果不堪设想。

先声后实

谓声威在前,武力在后。《三国志·魏志·刘晔传》: “其威名足以先声后实而服邻国也。”
●《史记·淮阴侯列传》: 韩信破赵后,欲攻齐燕,问计于赵降将李左车,李左车对曰: “方今为将军计,莫如案甲休兵,镇赵抚其孤,百里之内,牛酒日至,以飨士大夫兵, 北首燕路, 而后遣辩士奉咫尺之书, 暴其所长于燕,燕必不敢不听从。燕已从,使喧言者告齐,齐必从风而服,虽有智者,亦不知为齐计矣。如是,则天下事皆可图也。兵固有先声而后实者,此之谓也。” 首(shou):向。 (yi): 颁赐酒食。 暴(pu): 显露。 在北攻齐燕这个问题上,李左车主张先造声势,而不宜先用武力。

先声后实

军事用语。先树声威,而后实战。亦泛指扬威在先,继之以实力。语出 《史记·淮阴侯列传》:“兵固有先声而后实者。”《三国志·魏书·刘晔传》:“广武君为韩信画策,谓其威名足以先声后实而服邻国也。”

先声后实

先声后实

原指两军相遇,以声势威慑制服对方为上策,以实力强攻为下策。后用来指先以声威震慑,后用实力进攻。

☚ 围魏救赵   严阵以待 ☛
其他军事策略

其他军事策略

分兵牵制或合兵夹击之势:掎角之势 掎角之援 犄角之势
先下手争取主动,以制服对方:先发制人
切断其退路或生路:断其后路 断其粮草
避开敌人凶猛的气势:避其锐气
离开不利的境地:走为上
表面上退却,实际是准备进攻:以退为进以屈求伸
暂时委曲求全或退缩潜伏,是一种以退为进的策略:尺蠖之屈
表示作长久屯兵之计:筑室反耕
利用这一敌人去打别的敌人:以夷治夷 以夷伐夷 以夷攻夷
用计使内部不团结:反间(~计)
利用别人去害人:借刀杀人
对另外的对手的打斗持观望态度:隔岸观火
结交远的国家,进攻近的国家:远交近攻
先加之以声威,后继之以实力:先声后实
先按通常的礼节同对方交涉,如果行不通,再用武力或其他强硬手段解决:先礼后兵 先文后武 后兵先礼
先用强大的声势来挫伤敌人的士气:先声夺人
把自己放在无退路的绝地,使奋勇杀敌:置之死地而后生
要捉拿他,故意松懈一下:欲擒故纵
牺牲局部利益以保主要利益:丢卒保车 丢车保帅

☚ 军事策略   兵不厌诈 ☛

攻击的方式

攻击的方式

从侧面攻击:侧击
 两路兵力同时向两侧纵深攻击:钳形攻势
绕到敌侧或敌后攻击:包抄
出其不意地攻击:诈战
趁其不防备而突然攻击:击其不意
拦截并攻击:要(要击;要截) 邀(邀击) 遏 拦击 截击 遮击
 设伏兵拦击:邀伏
包围起来攻击:围攻围击 环攻 攻围
 进兵围攻:进围
 从后面或两旁包围攻击:兜抄 兜击
以防御手段阻止敌人的增援﹑逃跑或进攻:阻击 堵击 邀蹑
拦腰攻击:横击
乘打胜之势攻击:乘胜攻击
乘虚攻击:抵虚
乘敌人疲劳时攻击:敌疲我打
善于捕捉有利的时机攻击敌人:半济而击
养精蓄锐,待敌疲时出击:以逸待劳 逸以待劳 以逸待困 以逸击劳 以逸制劳 以佚待劳 以逸代劳 待劳以逸 用逸待劳
故意制造声势,转移视线向他处攻击:声东击西 东声西击 声西击东
攻击敌人布防疏漏之处:击瑕
避开敌人主力,攻击其薄弱环节:避实击虚 避实攻虚 避实取虚 避实就虚 就虚避实
攻击敌方要害之处:捣虚批吭
将对方控制在自己势力范围内,然后进行有效打击:关门打狗
合力攻击:合击
前面和后面都受到敌人的攻击:腹背受敌背腹受敌 腹背受攻 首尾受敌
用火攻击:火攻(水淹~) 熯焚
 用炮火攻击:轰(轰击;轰打;轰炸;狂~乱炸) 炮击 爆击
 轰炸得非常厉害:狂轰滥炸
先用声势震慑,再以实力攻击:先声后实

☚ 受到攻击   追击 ☛

先声后实

成语。两军相遇,先用声势挫败敌人士气,然后交战再发挥武装的实力。声:声势。《史记·淮阴侯列传》:“兵固有先声而后实者,此之谓也。”《三国志·魏志·刘晔传》:“夫畏死趋赏,愚智所同,故广武君为韩信画策,谓其畏名足以先声后实而服邻国也。”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一十八回:“臣(邓)艾切谓兵有先声而后实者,今因平蜀之势以乘吴,此席卷之时也。”

先声后实

两军相遇,先用声势挫败敌人士气,然后交战再发挥武装实力的作用。汉代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兵固有先声而后实者,此之谓也。”《三国志·魏志·刘晔传》:“夫畏死趋赏,愚智所同,故广武君为韩信画策,谓其畏名足以先声后实而服邻国也。”明代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一十八回: “臣(邓)艾切谓兵有先声而后实者,今因平蜀之势以乘吴,此席卷之时也。”

先声后实xiān shēng hòu shí

make a big noise before doing anything;publicize oneself first and act afterward
❍ 兵固有先声而后实者,此之谓也。(《史记·淮阴侯列传》)This is one of those times in warfare when you should make a big noise before doing anything.

先声后实xiān shēng hòu shí

【解义】声:声势,声威。实:实力。指先树声威挫折敌方士气,然后再用武力制伏敌人。
【用法】多用于军事方面。
【例句】他用兵~,以弱为强,因此百战百胜。

先声后实xiān shēng hòu shí

先用声威挫败敌人的气焰,然后交战。“声”,声势;“实”,实力。《史记·淮阴侯传》:“兵固有先声而后实者,此之谓也。”《三国志·魏志·刘晔传》:“故广武君为韩信画策,谓其威名足以先声后实而服邻国也。”

先声后实xiānshēng-hòushí

《史记·淮阴侯列传》:“兵固有先声而后实者。”声:声势。实:实力。“先声后实”指对敌用兵等先张声势震慑对方,再用实力最后取胜。

先声后实xiān shēnɡ hòu shí

先以声势震慑对方,接着以实力进击。也作“后实先声”。

先声后实xiān shēnɡ hòu shí

【解义】 声:声势,声威。实:实力。指先树声威压倒敌方士气,然后再用武力制伏敌人。
【用法】 多用于军事方面。
【例句】 他用兵~,以弱为强,因此百战百胜。

【先声后实】xiān shēng hòu shí

原意指两军相遇,先用声势压倒敌方,后用实力交战。后用以指先加之以声威,而后继之以实力。声:声势,声威。实:实力。

先声后实xiānshēng-hòushí

〔并列〕 声,声势。实,实力。指先大张声势吓人,而后以实力取胜。语本《史记·淮阴侯列传》:“兵固有先声而后实者。”宋·苏辙《龙川别志》卷下:“魏公曰:‘兵贵~。’”
△ 多用在斗争上。
也作“后实先声”。

先声后实xiān shēng hòu shí

《史记·淮阴侯列传》:“兵固有先声而后实者。”先声:先张扬声势。实:实力。即先用声势慑服、削弱对方士气,然后拿出实际兵力。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4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