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物 > 武備類 > 火藥器部 > 火炮 > 元至順三年盞口銃 元至順三年盞口銃 yuánzhìshùnsānniánzhǎnkǒuchòng 早期金屬火炮。因銃口呈盞形,故稱。1332年銅鑄。由前膛、藥室、尾部組成。長三十五·三厘米,盞口口徑十·五厘米,重六·九四公斤。藥室隆起呈橢圓形,開有火門,以安火繩。尾部兩側各有一個二厘米方孔。銃面鐫有“至順三年二月吉日綏邊討寇軍第叁佰號馬山”銘文。以長形木架作發射裝置,先將銃筒嵌裝於上,再以鐵銓通過尾部方孔,將銃筒與木架聯爲一體。鐵銓則另有火炮耳軸之作用,可采取加墊木楔方式調整射角,作火力機動。此銃口徑較大,形體短粗,可發射大石彈、鉛彈,或火毬類彈藥。從銃口裝火藥、彈丸後,點火發射。多用於邊防守備作戰,爲當時軍隊裝備之重型火器。現藏中國歷史博物館。參閲王榮《元明火銃的裝置復原》。 
元至順三年盞口銃及裝置復原圖 元至顺三年盏口铳早期金属火炮。因铳口呈盏形,故称。1332年铜铸。由前膛、药室、尾部组成。长35.3厘米,盏口口径10.5厘米,重6.94公斤。药室隆起呈椭圆形,开有火门,以安火绳。尾部两侧各有一个2厘米方孔。铳面镌有“至顺三年二月吉日绥边讨寇军第300号马山”铭文。以长形木架作发射装置,先将铳筒嵌装于上,再以铁栓通过尾部方孔,将铳筒与木架联为一体。铁栓则另有火炮耳轴之作用,可采取加垫木楔方式调整射角,作火力机动。此铳口径较大,形体短粗,可发射大石弹、铅弹或火毯类弹药。从铳口装火药、弹丸后,点火发射。多用于边防守备作战,为当时军队装备之重型火器。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参阅王荣《元明火铳的装置复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