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大都和义门
为元大都城西墙中门。位于北京内城西墙北侧,址在今西直门外大街立交桥处。洪武十四年 (1400年) 曾重修此门,并沿用旧称。永乐十七年(1419年) 又进行修葺,改称“西直门”。明正统元年(1436年)重建城楼,增置瓮城、箭楼。施工中将元代和义门瓮城城门废弃,包入西直门箭楼的楼基之内。1969年,因城市发展建设之需要,将城楼及箭楼拆除。在拆箭楼楼基时发现元代和义门瓮城券门及城楼遗迹。据发掘报告称,城门残存高度为二十二米,门洞长九点九二米,宽四点六二米,内券高六点六八米,外券高四点五六米,门砧石上还留有承门轴的半圆形铁球。城楼遗址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四周墙壁均有收分,并有防御火攻的设备。这一发现为研究元代城门建筑制度及结构,提供了珍贵的实证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