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元士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元士上古官名。《礼记·王制》:“天子之元士视附庸。”孔颖达疏:“按《周礼注》:‘天子之士所以称元者,异于诸候之士。’”又明初称给事中为元士,后又改为源士。详《明史·职官志》三。 元士 元士明初给事中的别称。《明史·职官志三》:“〔洪武〕二十二年改给事中为源士。”注:“初,魏敏、卓敬等,凡八十一人为给事中。上以其适符古元士之数,改为元士。至是,又以六科为事之本源,改为源士。” ☚ 大匠 给谏 ☛ 给事中【同义】总目录 给事中元士给谏 元士 元士官阶名。王莽时置。《汉书·王莽传》:“更名六百石曰元士。” “每1卿置大夫3人,1大夫置元士3人,凡27大夫,81元士,分主中都官诸职。” ☚ 元帅 元尉 ☛ 元士yuán shì1、官名,即天子的上士,位比小城长官。《礼记·王制》:"天子之元士,视附庸。"注:"小城曰附庸。"这里的附庸,指小城长官。按周礼注,天子上士三命,中士再命,下士一命。上中下三士,皆称元士。天子之士皆元士,以异于诸侯之士。《后汉书·百官志》:"掾史属二十四人。本注曰:《汉旧注》东西曹掾比四百石,余掾比三百石,属比二百石,故曰公府掾,比古元士三命者也。" 2、官名,王莽置。王莽置三公九卿,每卿置大夫三人,一大夫置元士三人,共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分掌中都官诸职。见《汉书·王莽传》。北魏沿其制,七品。见《魏书·官氏志》。 3、秩(俸)级名,六百石曰元士。见《汉书·王莽传》。 4、给事中的别称。明洪武二十二年改给事中为源士,增至八十一人,皇上以其适符古元士之数,改为元士。见《明史·职官三·吏户礼兵刑工六科》。 5、赏赐名号。宋徽宗政和八年置,用来赏赐在学选人,正五品。 元士周代称天子属下的士官,后泛指低级官吏。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