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元和体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元和体

元和体

唐宪宗元和年间元稹、白居易所开创的一种诗风。《新唐书·元稹传》: “稹尤长于诗,与(白)居易名相埒,天下传讽,号‘元和体’。”主要指元、白所创作的新乐府,以即事名篇、平易通俗、周详明直为显著特点。或将唐代中、后期摹拟元和年间诸著名作家的文学作品称为元和体。

☚ 边塞诗派   长庆体 ☛
元和体

元和体

❶指中唐元和年间诗坛上流行诗风的总称。唐李肇《国史补》云:“元和已后,为文笔则学奇诡于韩愈,学苦涩于樊宗师,歌行则学流荡于张籍,诗章则学矫激于孟郊,学浅切于白居易,学淫靡于元稹,俱名元和体。”宋严羽《沧浪诗话·诗体》云:“以时而论,则有……元和体。”就此可知元和体是对元和诗坛中流派众多诗歌创作向风格多样化发展的概括。
❷指中唐元稹、白居易的诗歌风格。元稹《白氏长庆集序》云:“予始与乐天同校秘书之名,多以诗章相赠答。会予谴掾江陵,乐天犹在翰林,寄予百韵律诗及杂体前后数十章。是后各佐江、通,复相酬寄,巴蜀江楚间,洎长安中少年,递相仿效,竞作新词,自谓为元和诗。”《新唐书·元稹传》云:“稹尤长于诗,与居易名相埒,天下传讽,号为‘元和体’”。由此可见中唐时人们亦以元白诗风为元和体,学诗之人争相模仿,亦自谓是元和体诗。参见“元和格”。

☚ 刘柳   元和格 ☛

元和体

予始与乐天同校秘书,前后多以诗章相赠答。会予谴椽江陵,乐天犹在翰林,寄与百韵律体及杂体,前后数十轴。是后,各佐江、通,复相酬寄巴蜀江楚间。洎长安中少年递相效,竞作新词,自谓为“元和诗”。(元稹 《白氏长庆集序》)

某始自御史府谪官于外,今十余年矣。闲诞无事,遂用力于诗章,日益月滋,有诗百千余首。其间感物寓意可备矇瞽之讽达者有之,词直气粗,罪戾是惧,固不敢陈露于人;惟杯酒光景间屡为小碎篇章,以自吟畅,然以为律体卑庳,格力不扬,苟无姿态,则陷流俗,常欲得思深语近,韵律调新,属对无差,而风情自远,然而病未能也。江湘间多有新进小生,不知天下文有宗主,妄相仿效,而又从而失之,遂至于支离褊浅之词,皆自谓为元和诗体。(同上)

某又与同门生白居易友善。居易雅能为诗,就中爱驱驾文字,穷极声韵,或为千言,或为五百言律诗,以相投寄。小生自审不能有以过之,往往戏排旧韵,别创新词,名为次韵相酬,盖欲以难相挑耳。江湘间为诗者复相效,力或不足,则至于颠倒语言,重复首尾,韵同意等,不异前篇,亦自谓为元和诗体。而司文者考变雅之由,往往归咎于某,尝以为雕虫小事,不足自明。(元稹《上令狐相公诗启》)

元和中,公及元丞相、白乐天、孟东野歌词,天下宗匠,谓之元和体。(张洎《张司业诗集序》)

元和已后,为文笔则学奇诡于韩愈,学苦涩于樊宗师,歌行则学流荡于张籍,诗章则学矫激于孟郊,学浅切于白居易,学淫靡于元稹,俱名为“元和体” (李肇《唐国史补》卷下)

若元相国、白尚书擅名一时,天下称为“元白”,学者翕翕,号“元和诗”。(顾陶 《唐诗类选后序》)

(稹) 与太原白居易友善,工为诗,善状咏风态物色,当时言诗者称“元白”焉。自衣冠士子,至闾阎下俚,悉传讽之,号为“元和体”。(《旧唐书·元稹传》)

李珏奏曰:……臣闻宪宗为诗,格合前古,当时轻薄之徒,摛章绘句,聱牙崛奇,讥讽时事,尔后鼓扇名声,谓之“元和体”。(王谠《唐语林》卷二)

稹尤长于诗,与白居易名相埒,天下传讽,号“元和体”,往往播乐府。(《新唐书·元稹传》)

元和体:元白诸公。(严羽 《沧浪诗话·诗体》)

(张) 籍性狷急,为诗长于乐府,多警句。元和中与白乐天、孟东野相酬唱,天下宗之,谓之“元和体”云。(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卷一七)

自李、杜之后,风雅道丧。至元和中叶,元、白歌诗为海内宗匠,谓之“元和体”,病格稍振,无愧洪河砥柱也。(辛文房 《唐才子传》卷五)

自韩愈至元稹十三子 (按指韩愈、孟郊、贾岛、姚合、周贺、李贺、卢仝、刘叉、马异、张籍、王建、白居易、元稹)为“元和体”。(许学夷《诗源辩体·世次》)

东坡云:“诗至杜子美一变。按大历之时,李、杜诗格未行,至元和、长庆始变,此亦文字一大关也。然当时以和韵长篇为元和体。若以时代言,则韩、孟、刘、柳、韦左司、李长吉、卢玉川,皆诗人之赫赫者也。(冯班《钝吟杂录》卷五 《严氏纠谬》)

《国史补》:“元和以后,为文笔则学奇诡于韩愈,学苦涩于樊宗师,歌行则学流荡于张籍,诗章则学矫激于孟郊,学浅切于白居易,学淫靡于元稹,俱名为元和体。大抵天宝之风尚党,大历之风尚浮,贞元之风尚荡,元和之风尚怪也。”此固当时文人相轻之论,然可与柳子厚《毛颖传后题》“不能举其辞而独大笑以为怪”语相证。天宝之风尚党,殆指萧、李诸人言之。大历之浮,则十才子当之矣。(沈增植 《海日楼札丛》)

元和体

稹《上令狐文公书》云:“某始自御史府谪官于外,十余年矣。闲诞无事,遂用力于诗章,日益月滋,有诗千余首。其间感物寓意,可备矇瞍之风,达者有之。词直气粗,罪戾是惧,固不敢陈露于人,惟杯酒光景间,屡为小碎篇章,以自吟畅。然以为律体卑下,格力不扬,苟无姿态,则陷流俗。常欲得思深语近,韵律调新,属对无差,而风情自远,然而病未能也。江湖间多有新进小生,不知天下文有宗主,妄相仿效,而又从而失之,遂至有褊浅之调,皆目为元和诗体。某又与同门生白居易友善,居易雅能为诗,就中爱驱驾文字,穷极声韵,或为千言,或为五百言律诗,以相投寄。小生自审不能有以过之,往往戏排旧韵,引创新词,名为次韵,盖欲以难相挑耳。江湖间为诗者,或相仿效,或力不足,则至于颠倒语言,重复首尾,韵同意等,不异于篇,亦目为元和诗体。而司文者考变异之由,往往归咎于某。尝以为雕虫小事,不足自明也。”(《唐诗纪事》卷三十七)


元和体

指元稹、白居易诸人诗作。元和,唐宪宗年号。元稹《白氏长庆集序》:“予始与乐天同校秘书之名,多以诗章相赠答。会予谴掾江陵,乐天犹在翰林,寄予百韵律诗及杂体前后数十章。是后各佐江、通,复相酬寄,巴蜀江楚间。洎长安中少年,递相仿效,竟作新词,自谓为元和诗。”又《上令孤相公诗启》:“稹闲诞无事,遂专力于诗章。……常欲得思深语近,韵律调新,属对无差,而风情宛然,然而病未能也。江湖间多新进小生,不知天下文有宗主,妄相仿效,而又从而失之,遂至于支离褊浅之词,皆目为元和诗体。稹与同门生白居易友善,居易雅能为诗,就中爱驱驾文字,穷极声韵,或为千言,或为五百言律诗,以相投寄。小生自审不能以过之,往往戏排旧韵,别创新词,名为次韵相酬,盖欲以难相挑耳。江湖间为诗者复相仿效,力或不足,则至于颠倒语言,重复首尾,韵同意等,不异前篇,亦自谓为元和诗体。”李肇《国史补》则云:“元和之后,文章学奇于韩愈,学涩于樊宗师,歌行则学放于张籍,诗则矫激于孟郊,学浅于白居易,学淫靡于元稹,俱名元和体。大抵天宝之风尚实,大历之风尚浮,贞元之风尚荡,元和之风尚怪也。”则所谓元和体者,又非严羽所谓“元白诸公”所能尽之。

元和体

元和体

唐宪宗元和年间,诗人元稹、白居易有大量的唱和诗作,且文学主张相近,在当世诗名甚盛,影响颇大,齐名“元白”,又有效其作品体格者称之为“元和体”。《旧唐书·白居易传》:“居易文辞富丽,尤精于诗笔”。同书《元稹传》:“与太原白居易友善。工为诗,善状咏风态物色,当时言诗者称元、白焉。自衣冠士子,至闾阎下俚,悉传讽之,号为‘元和体’。”

☚ 韩孟诗派   长庆体 ☛
元和体

元和体yuanheti

唐宪宗元和年间(806~820)开始流行的诗体专称。有广狭二义:广义指唐代中、后期出现的摹拟元和作家的各种新体诗文。李肇《唐国史补》卷下:“元和以后,为文笔则学奇诡于韩愈,学苦涩于樊宗师;歌行则学流荡于张籍;诗章则学矫激于孟郊,学浅切于白居易,学淫靡于元稹,俱名为元和体。”狭义指元稹、白居易诗中的次韵相酬的长篇排律和包括艳体在内的流连光景的中短篇杂体诗。《旧唐书·元稹传》说,元稹“与太原白居易友善。工为诗,善状咏风态物色。当时言诗者,称元、白焉。自衣冠士子,至闾阎下俚,悉传讽之,号为元和体”。元稹也在《白氏长庆集序》中指出:“予始与乐天同校秘书之名,多以诗章相赠答。会予谴掾江陵,乐天犹在翰林,寄予百韵律诗及杂体,前后数十章。是后各佐江、通,复相酬寄。巴、蜀、江、楚间洎长安中少年递相仿效,竞作新词,自谓为元和诗。”说明元和体指元、白诗体中的一个方面及他人模仿的作品。

☚ 古文运动   长庆体 ☛

元和体

❶指唐诗人白居易、元稹的诗体、诗风。《新唐书·元稹传》:“稹尤长于诗,与居易名相埒,天下传讽,号元和体。”据元稹《上令狐相公诗启》,有些人专事摹仿他们那些互相唱和的长篇排律及流连光景的短篇,当时也都目之为“元和体”。元和是唐宪宗的年号。
❷概指唐元和时期的文风。唐李肇《唐国史补》:“元和已后,为文笔则学奇诡于韩愈,学苦涩于樊宗师;歌行则学流荡于张籍;诗章则学矫激于孟郊,学浅切于白居易,学淫靡于元稹。俱名‘元和体’。”

元和体

元和体

唐白居易、元稹的诗风。唐宪宗元和年间,白居易、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二人情深谊厚,指斥时政弊端,反映民生疾苦,形成了平易俚俗的类似诗风,时人即称之为元和体。后人以元、白作品均成集于长庆年间,集名都有“长庆”二字,故亦称元和体为“长庆体”。当时有些人专事模仿元白相互酬唱的长篇排律和流连光景的小诗,也自称为元和体。又,唐代中、后期出现了摹拟元和年间作家的作品,亦名元和体。

☚ 上官体   花间派 ☛

元和体yuan he ti

Poetry Style of Yuanhe,a style of poems appeared at Yuanhe period of Xianzong Emperor of the Tang Dynasty

元和体

唐德宗到唐穆宗时期以白居易、元稹及韩愈等人为代表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诗体。其中又有两个诗派,一派以白居易为首,包括元稹、张籍、王建、李绅等人。另一派以韩愈为首,包括孟郊、贾岛、卢同、李贺等人。两派的诗风都渊源于杜甫。白派主要继承了杜诗的现实主义精神神,在内容上以讽喻现实为主,注意语言的通俗,流畅;在体例上则以长篇律诗为主,间或亦有小碎篇章。韩派则继承了杜甫在艺术上刻意求新、富于创造性的精神。由于此种诗风最兴盛的时期是在宪宗元和年间,故称为元和体。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8:1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