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元代对西藏地区的管辖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元代对西藏地区的管辖

元代对西藏地区的管辖yuandai dui xizang diqu deguanxia

蒙古汗国兴起时, 今西藏地区的吐蕃国早已衰落,僧俗势力分别控制着纳里、乌斯、藏地区。成吉思汗兵临西夏, 甘肃、青海一带的藏族已归顺蒙古, 后西藏地区的地方势力得知成吉思汗写给萨迦派大喇嘛的信, 协商派出代表见成吉思汗表示顺服, 这是西藏地方势力向蒙古军事力量建立关系的开端。绍定二年(1229),甘、青和原属西夏地区成为阔端的封地,他派大将多达纳波入藏,驻于拉萨北热振寺一带。淳祐七 (1247) 年萨迦派学者萨班与阔端见面, 讨论了西藏归顺蒙古的条件, 要求凡愿归顺者呈报官员姓名, 并规定了各种制度。淳祜十一年 (1251) 汉、藏广大地区划归忽必烈, 他也和西藏地区势力建立了关系。中统元年 (1260) 忽必烈即帝位, 以八思巴为国师, 赐予玉印。至元元年 (1264) 设立掌管全国佛教事务和藏族地区行政的机构, 即总制院, 八思巴以国师身份兼领院务。至元二十五年(1288)改称宣政院,下设三个宣慰使司都元帅府:
❶吐蕃等处宣慰使司都元帅府, 主要管理今属甘肃、青海及今四川阿坝与甘孜北部的藏族;
❷吐蕃等路宣慰使司都元府, 主要管理今四川阿坝与甘孜地区大部和今昌都地区一部分;
❸乌里藏纳里速古鲁孙等三路宣慰使司都元帅府, 管理西藏的卫、藏、阿里等地。在吐蕃等处、等路两个宣慰使司都元帅府辖区紧邻内地的地方, 设流官, 分别由陕西、四川两行省任命或罢免;在藏族聚集地,设宣慰使、安抚使、招讨使、万户、千户等职, 负责当地军政事务。万户以下职务任命当地僧俗上层充当,可世袭。宣政院、吐蕃各宣慰使司都元帅府, 万户以上重要官员均由宣政院或帝师提名, 由皇帝委任, 各级官员均僧俗并用,军民通摄。元朝各帝均设帝师一职,可在皇帝名义下就吐蕃事务发布法旨,与诏敕并行,元朝一代共设十三四任帝师。帝师一般领院事, 但权力掌握在宣政院使手中, 长者为朝中大臣, 位第二者为僧人,后增至10人,僧人由帝师荐举。宣政院的职能相当于行省机构, 与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同为可自选官员的重要机构,可不经中书省直接与皇帝联系,决定事务。有重大事务, 则临时性机构——行宣政院前往处理, 遇重大军事则与枢密院共商处理。中统元年 (1260) 忽必烈派以达门为首官员第一次清查西藏和沿途户口, 设立驿站, 规定贡赋数额。至元五年(1268)又进行了第二次清查,任命了13个万户长,确定每个万户应纳贡物品种与数量, 并明确规定萨迦为13万户之首, 元在西藏的地方行政建制由此确定下来。至元二十四年第三次清查户口, 重新调整设立了大、小甲姆, 并设置了马甲姆, 甲姆即驿站。这是元朝对全国藏族地区的重要施政措施,大站约28处,小站约7处。元朝还在西藏派驻镇戍的蒙古军、探马赤军、汉军与新附军。此外, 藏族地区为忽必烈第七子奥鲁赤的封地,他的子孙以镇西靖武王封号世袭领有,但有事也需经宣政院,由皇帝决定处理办法。

☚ 蒙古军与探马赤诸军   也里可温教的传入 ☛
00010674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7:3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