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元Yuán

现行较常见姓氏。今北京、天津之武清、河北之景县、山东之平邑、内蒙古之乌海、湖北之监利及老河口、福建之清流、江西之金溪、广东之吴川、贵州之从江等地均有分布。汉族、鲜族、纳西族有此姓。《郑通志》、《续通志》之 《氏族略》 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❶郑樵注引 《风俗通》 云: “元都,古诸侯国也,子孙以国为氏。”元都乃夏商以前之诸侯国,其后以国为氏,省而为 “元”。
❷又注: “ 《左传》 卫大夫元咺之后也。咺食邑於元,今大名府元城是其地,子孙以邑为氏。”
❸或为拓跋氏所改,出自鲜卑族。郑樵又注: “拓跋氏云: 黄帝子昌意之后。昌意少子封居北土。世为鲜卑君长 (《宋书》 云: ‘李陵之后’)。自昌意三十九世至昭成皇帝什翼犍始号代王。都云中。至道武皇帝,始改号魏。至孝文帝,更为元氏,都洛阳。”
❹又注: “纥骨氏改为元氏,” 纥骨氏,北魏高车族姓氏。鲜卑族亦有此姓——献帝以兄为纥骨氏,后改为胡氏。一说改为 “骨氏”。
❺又注: “是云氏改为元氏。” 是云氏,《中国姓氏大全》 称: “原为鲜卑族姓氏。其中有的改姓 ‘是’; 有的沿至今。”《姓氏词典》称: “有改为云氏”; 云,当为 “元” 之误。
❻又注: “景氏改为元氏。”未道其详。
❼ 《姓氏考略》 注引 《风俗通》 云: “魏武侯公子元之邑,其后以元为氏。”疑此当以名为氏。
❽又引清张澍之论称: “荒史: 帝乙废弃立受辛,太史元铣据法力争,是商时即有元氏。”
❾又据 《路史》 注云: “宋避玄字讳,改为元氏。”是则为玄姓所改; 《中国姓氏大全》称: “玄武为传说中的北方之神,宋代金国据北方,另避讳,将玄氏改为元氏。”
❿或为危姓所改。《续通志·氏族略·总论·有故改氏》 称: “五代吴越危全讽,钱镠恶其姓,改为元氏。元给,其裔也。”
北魏有元猛; 唐代有元结、元稹; 金代有元好问。

元779—831

唐诗人。字微之,河南河内(今河南洛阳)人。九岁能文,十五岁补校书郎。元和元年(806年)拜左拾遗。多次直言奏事,为当权者所厌恶,出为河南尉。复拜监察御史。因得罪宦官仇士良,贬江陵士曹参军。元和末年,召拜膳部员外郎,转而依附宦官,得迁中书舍人、翰林承旨学士,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相三月即罢。后出任武昌军节度使,以暴疾卒于任所。工诗,与白居易齐名,时称“元白”。他倡导新乐府运动,其诗号“元和体”,宫中呼为“元才子”。早期诗歌、特别是讽谕诗较有价值。最有名的《连昌宫词》,是一篇及时的讽谏之作。其古今体艳诗及悼亡诗写得好,但艳诗往往格调淫靡。所作传奇《莺莺传》,为《西厢记》所取材。有《元氏长庆集》。

元yuán

❶首,頭。見“元飾”。
❷始,初。班固《東都賦》:“且夫建武之元,天地革命。”
❸大。見“元吉”、“元戎”等。
❹善。班固《東都賦》:“體元立制,繼天而作。”
❺通“原”。《文選》班固《東都賦》:“夫大漢之開元也,奮布衣以登皇位,由數朞而創萬代。”《後漢書》作“原”。
❻帝王謚號。漢元帝爲西漢第八代帝劉奭。杜篤《論都賦》:“威盛於圣武,政行於宣元。”

杨弘道/白华/耶律楚材/李治/李庭/杨果/杜仁杰/许衡/刘秉忠/姜彧/耶律铸/白朴/王恽/胡祗遹/廉希宪/魏初/陈思济/赵若秀/刘元/卢挚/张弘范/姚燧/虞薦发/燕公楠/萧𣂏/张伯淳/梁曾/张之翰/刘敏中/鲜于枢/陆文圭/刘因/程钜夫/吴澄/胡炳文/欧阳龙生/陈栎/赵孟頫/同恕/滕宾/汤弥昌/曹伯启/冯子振/吴存/王沂/陈孚/蒲道源/石岩/袁易/管道异/叶森/刘诜/安熙/张养浩/许谦/薛昂夫/兀颜思忠/张可久/杨载/朱晞颜/吴氏女/周玉晨/何守谦/虞集/张玉娘/束从周/王结/周权/王旭/张埜/陆行直/叶衡/赵由儁/徐再思/白贲/乔吉/吴镇/洪希文/张雨/欧阳玄/王国器/李孝光/贯云石/曹居一/宋远/萧烈/周景/卫德嘉/许有壬/李齐贤/张翥/许有孚/赵雍/柯九思/沈禧/卫德辰/吴景奎/宋褧/偰玉立/袁士元/马熙/苏大年/谢应芳/唐桂芳/倪瓒/梁寅/">舒/舒逊/郑禧/萨都剌/高明/华幼武/俞和/许桢/邵亨贞/钱霖/钱应庚/顾德辉/王礼/袁华/陶宗仪/于立/张逊/郯韶/何可视/赵汸/王蒙/王逢/何景福/吴瓘/周巽/汪斌/俞俊/袁介/李时/邢叔亨/凌云翰/韩奕/释原妙/释善住/释明本/释梵琦/尹志平/范圆曦/王志谨/宋德方/姬翼/高道宽/李道纯/李道谦/冯尊师/吴全节/朱思本/王惟一

☚ 长筌子   杨弘道 ☛

小亨诗馀/敬斋乐府/白云先生词/寓庵词/鲁斋词/藏春乐府/双溪醉隐诗馀/北州集/天籁集/秋涧乐府/紫山诗馀/青崖词/西岩词/疏斋词/淮阳乐府/牧庵词/勤斋词/养蒙先生词/中庵乐府/樵庵词、樵庵乐府/静修词/雪楼乐府/草庐词/云峰诗馀/定宇诗馀/松雪斋乐府、松雪词/榘庵诗馀/玉霄集/汉泉乐府/墙东诗馀/乐庵诗馀/伊滨诗馀/顺斋乐府/静春词/桂隐诗馀/默庵乐府/瓢泉词/道园乐府/千林白雪/圭斋词/兰雪词/王文忠词/此山先生乐府/兰轩词/古山乐府/贞居词/张小山乐府/梅花道人词/去华山人词/五峰词/圭塘乐府,圭塘长短句/圭塘欸乃集/蜕岩词/益斋长短句/赵待制词/筠庵词/竹窗词/药房词/燕石近体乐府/书林词/龟巢词/云林乐府,云林词/石门词/贞素斋诗馀/可庵诗馀/雁门集/天锡词/蛾术词选/玉山璞词/南村诗馀/沧浪棹歌/性情乐府/柘轩词/韩山人词/谷响词/葆光集/云山词/清庵先生词

☚ 洞渊词   小亨诗馀 ☛

元元来元自

同“原”。郭应祥《踏莎行》(春已经旬):“细思残腊与新年,一般清绝元非二。”又作“元来”,即“原来”。王观《天香》(霜瓦鸳鸯):“已被金樽劝倒,又唱个新词故相恼。尽道穷冬,元来恁好。”又作“元自”。晏殊《渔家傲》(楚国细腰元自瘦):“楚国细腰元自瘦,文君腻脸谁描就。”按“原来”之“原”本作“元”,元朝灭亡后,明朝人讳恶“元”字,故皆改为“原”。

☚ 天阙   无 ☛

元yuán

首、大、长。《尔雅·释诂》:“元,始也。”“元,首也。”

☚ 云胡   元老 ☛

读音·üan(ˊ),为üan韵目,属an—ian—uan—üan韵部。愚袁切,平,元韵。
❶开始的;第一的。
❷主要的;根本的。
❸元素。
❹货币单位。
❺元朝。
❻姓。

上一条: 下一条:

〔yuan〕 1.gal:四~钱。bleib gal jid dangt,2. yanl:~旦。yanl danb.
元宵节 〔yuan xiao jie〕songtjanb.
元月 〔yuan yue〕hlat ad.

ㄩㄢˊyuán0555见「元女」、「元子」、「元生」、「元头」、「元米」、「元红」、「元豆」、「元伫」、「元油」、「元宝」、「元驹」、「元意」、「元气了」、「元老宝」、「元年公」、「元佛首」、「元宝鱼」、「元宝茶」、「元宝鞋」、「元宝篮」、「元瘪蝠子」

元yuan

❶头。同义合成词:“元首”。《左传·僖公三十三年》:“狄人归其~。”(狄:北方的少数民族。归:归还。)《后汉书·臧洪传》:“陨首丧~,必无二志。”(陨:掉落,与“丧”为同义对文。)《孟子·滕文公下》:“勇士不忘丧其~。”
❷本来。陆游《示儿》诗:“死去~知万事空。”
❸为首的。《文心雕龙·原道》:“人文之~,肇自太极。”(人文:人类文明。肇:发端。太极:未开化的时代。)

❶〈隐〉清末以来湖南长沙南货业指数目四。参“公、合、上、元、正、力、入、长、生、工”。
❷〈隐〉旧时安徽帮会指数目二。参“才、元、汉、江、水、仁、义、楚、云、山”。

元yuán

❶为首的;居第一位的
 △ ~首|~凶。
❷开始的
 △ ~年|~月。
❸主要的;基本的
 △ ~素|~音。
❹朝代名,公元1271-1368年。
❺姓。

元yuán


❶人头。
❷开始的;第一:~旦︱~月︱~年︱~始︱~配︱纪~。
❸为首的;居首的:~帅︱~首︱~老︱~戎︱~勋︱~恶︱~凶︱状~︱会~︱解(jie)~︱三朝~老︱开国~勋。
❹主要;根本:~气︱~素︱~音。
❺构成一个整体的:~件︱单~。
❻朝代名,1206年蒙古族领袖成吉思汗建立的政权,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1368年为朱元璋所灭:~曲︱~椠(qian)。
❼货币单位,同“圆”。
○~宵((一)农历正月十五日夜晚。(二)用糯米粉制的球状食品,有馅)︱~宝(旧时较大的金银锭,两头翘起中间凹下)︱公~(国际通用的公历纪元)︱改~(君主、王朝改换年号,每一个年号开始的一年称“元年”)。

元yuán

❶ 开始的,第一:元始︱元旦︱公元元年。
❷ 为首的,居第一位的:元首︱元帅︱元勋︱元凶︱状元。
❸ 主要,根本:元素︱元气。
❹ 元素,要素:一元论︱多元论。
❺ 构成一个整体的一部分:单元︱元件。
❻ 货币单位,同“圆”。
❼ 朝代名,公元1206年蒙古孛儿只斤·铁木真(成吉思汗)建国,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元,1279年灭宋,定都燕京(后改成大都,即今北京)。1368年被朱元璋推翻。
❽ 姓。

元yuan

元宝 元旦 元恶1 元件 元老 元年 元气 元曲 元日元戎2 元首 元帅 元素 元宵 元凶 元勋 元夜3 元音 元月单元 改元 公元 会元4 纪元 解元5 美元 日元 铜元 银元状元 元宵节 多元论 二元论 一元论 新纪元 元谋猿人 元素符号 元素周期表 行行出状元

元yuan

我国货币的单位 同“圆
❹”。一元等于十角或一百分:五~|一百~|苹果每斤一~|他每月工资二百~零五角。

元yuán

❶纪元;年代:维太平不易之~,蓉桂竞芳之月,无可奈何之日。(七八·1957)
❷朝代名。公元1206年蒙古铁木真建国,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元,1279年灭南宋入主中国,到1368年被明朝所灭。都城大都(今北京):凡这屏上所绣之花卉,皆仿的是唐宋~明各名家的折枝花卉。(五三·1247)


元yuán

元yuán

❶ 货币单位,即圆。1854年4月《遐迩贯珍》第三、四号:“李姓向其定买米三千五百担,每担三十三元。”1875年林乐知《中西关系略论》:“以中国、美国民数核之,美国每人派洋二十五元,中国每人派洋五角五分。”
❷ 主要;根本。1911年严复《英文汉解·总论》:“欧洲文字成于字母拼切成音,而英之字母凡二十六,有大小写如左: Aa Bb Cc Dd Ee Ff Gg Hh Ii Jj Kk Ll Mm Nn Oo Pp Qq Rr Ss Tt Uu Vv Ww Xx Yy Zz,右二十六字母与罗马旧用字母无殊,而多一 W字。其中有元音,有仆音,元音亦名主音,仆音亦名附音。”
❸ 要素。1924年郭沫若《漂流三部曲·歧路》:“他的笔停住了。怎么样开始呢?还是用史学的笔法从年月起头呢?还是用戏剧的作法先写背景呢?还是追述,还是直叙呢?还是一元描写,还是多元呢?还是第一人称,还是第三人称呢?”
❹ 构成一个整体的。1950年《关于统一全国新华书店的决定》:“新华书店总管理处设出版、厂务、发行三个部门,为三个专业化单元。”

❶首。《儀禮·士冠禮》: “始加祝曰:令月吉日,始加元服。” 鄭玄注: “元,首也。”
❷頭。《禮記·曲禮下》: “凡祭宗廟之禮,牛曰一元大武。” 鄭玄注: “元,頭也。”
❸善。《禮記·王制》: “天子之元士親視附庸。” 鄭玄注: “元,善也。善士,謂命士也。” 《尚書中候》卷上: “帝堯刻璧,東沈于𨿅, 書天子臣放勳,德薄,施行不元。” 鄭玄注: “元,善也。” (《玉函山房輯佚書》)
❹大。《禮記·文王世子》:“語曰:樂正司業,父師司成,一有元良,萬國以貞,世子之謂也。” 鄭玄注: “元,大也。”

古代名物 > 天象類 > 天體部 > 天空 > 天 > 元
元  yuán

亦稱“元天”、“元穹”。即天。元,本爲人首,人首在上,天亦在上,故稱。《廣雅·釋言》:“元,天也。”《淮南子·原道訓》:“當此之時,口不設言,手不指麾,執玄德于心,而化馳若神。”高誘注:“玄,天也。”《後漢書·郎顗傳》:“元精所生,王之佐臣。”李賢注:“元爲。”《南齊書·曹虎傳》:“化總元天,方融八表。”《梁書·邵陵王綸傳》:“自我國五十許年,恩格元穹,德體赤縣。”明·宋濂《雲寓軒詩序》:“〔有道之士〕捐去塵俗之累,翩翩然御風而遊元間。”清·姚鼐《雜詩》:“勃上充元天,下達幽泉底。”


古代名物 > 貨幣類 > 概稱部 > 錢幣單位(附) > 元
元  yuán

亦作“圓”。近代新式金、銀鑄幣單位量詞,銀圓重在庫平七錢二分上下者,一枚爲“元”。清·袁枚《答秋帆制府書》:“纔還山中,見案上手書及國寳四元。”

元yuán

清代四川成都成衣收荒行谓数目二。参“乾、元、春、罗、话、交、化、公、旭”条。

傍妻[偏房、庶妻、小妻、妾媵、媵妾、小妾、姬妾、妾妇、姨娘、姨太太、姬、妾、小、小老婆、小夫人、如夫人]、侧室[别室、庶室、副室];正房[正妻、发妻、嫡妻、嫡配、元 (原) 配、大老婆]、正室

○傍妻páng qī

(名)〈旧〉妾,即旧社会男子在妻子以外娶的女子:~之子为庶子|~受宠|不妒~。也说〖偏房〗、〖庶妻〗、〖小妻〗、〖妾媵〗、〖媵妾〗、〖小妾〗、〖姬妾〗、〖妾妇〗、〖姨娘〗、〖姨太太〗、〖姬〗、〖妾〗、〖小〗、〖小老婆〗、〖小夫人〗、〖如夫人〗等等。

○侧室cè shì

(名)〈旧〉妾:以之为~|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纳为~。也说〖别室〗、〖庶室〗、〖副室〗。*(名)古指妾之子:~多不可继帝王之位。

●正房zhèng fáng

(名)〈旧〉有妾的人的妻子:~之子为嫡子|~常为偏房所欺。也说【正妻】、【发妻】、【嫡妻】、【嫡配】、【元(原)配】、【大老婆】等等。

●正室zhèng shì

(名)〈旧〉正房:立为~|纳~已久|娶为~。
*(名)古指正妻之子:~守太庙。

元yuán

〖名词〗
一、人名。指春秋时鲁国人曾参的儿子曾元(1)。《曾子易箦》:元,起易箦!——曾元,扶我起来,换掉席子!二、人名。指许元,字子春,宋宣州城(今安徽宣城县)人。官至郎中(1)。《泰州海陵县主簿许君墓志铭》:君既与兄元相友爱称天下,而自少卓荦不羁,善辩说。——君已因同兄长许元相互友爱被天下人称赞,又从小特殊,不受世俗约束,善于辩论。
三、即八元。传说高辛氏的八个才子:伯奋、仲堪、叔献、季仲、伯虎、仲熊、叔豹、季狸(1)。《朋党论》:舜佐尧,退四凶小人之朋,而进元、恺君子之朋,尧之天下大治。——虞舜辅佐唐尧,斥逐了四凶小人的朋党,进用了八元、八恺君子的朋党,尧的天下因此非常太平。

元yuán

❶ 头。《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先轸)免胄入狄师,死焉。狄人归其~,面如生。”《孟子·滕文公下》:“勇士不忘丧其~。”
❷ 为首的。《荀子·王制》:“~恶不待教而诛。”孙楚《为石仲容与孙皓书》:“桴鼓一震,而~凶折首。”
❸ 开始,第一。《吕氏春秋·召类》:“~者,吉之始也。”文天祥《〈指南录〉后序》:“是年夏五,改~景炎。”(景炎:宋端宗年号。)
❹ 长,大。《诗经·大雅·崧高》:“王之~舅,文武是宪。”又《鲁颂·泮水》:“~龟象齿,大赂南金。”
❺ 本原,根本。《吕氏春秋·应同》:“因天之威,与~同气。”又《召类》:“爱恶循义,文武有常,圣人之~也。”
❻ 善,吉。《尚书·舜典》:“惇德允~。”(允:的确。)《吕氏春秋·仲春》:“择~日,命人社。”
❼ 原来,本来。嵇康《琴赋》序:“推其所由,似~不解音声。”陆游《示儿》:“死去~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❽ 朝代名(公元1279—1368年)。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元,1279年灭南宋,定都大都(今北京)。高启《书博鸡者事》:“识者固知~政紊弛。”
❾ 避讳用字。同“玄”。宋避始祖玄朗讳,遇“玄”字改为“元”;清避圣祖玄烨讳,改“玄”为“元”。洪亮吉《治平篇》:“又自此而曾焉,自此而~焉。”(曾、元:指曾孙、玄孙。)

*yuan

D4AA
❶开始;第一:~旦/~月/~年/~配/建~/纪~/公~。
❷为首的;居主要地位的:~首/~凶/~老/~勋/~帅/魁~/状~/解~。
❸基本的:~素/~音/~气。
❹指元素:一~论/二~论。
❺构成一个整体的:~件/单~。
❻货币,也作货币单位:银~/美~/日~/一万~。
❼朝代名。1206年建国,1271年定国号为元,1368年被明朝灭亡:~曲/~杂剧。
❽〈文〉人头:上正~服(《汉书》)。
❾〈文〉大:今我其即命于~龟(《史记》)。
❿姓。

某种地位的人

某种地位的人

有地位、有名望的人:巨公 大人物
有一定社会地位或在某方面有代表性的人物:人士
有名望的人士:闻士
在某种范围里最有地位的人:权威 大拿
在某方面居于前位的人:伯(诗~) 魁(魁首) 元(元首) 头儿 脑儿
地位高的人:高枝
地位显要的人:
年长或位尊者:祭酒

☚ 某种地位的人   地位低下的人 ☛

首领

首领

首(首脑;首坐;举首) 头(头头;头目;头人;头儿;头首;头项;头脑;头领;头目人) 渠(渠长;渠帅;渠酉;渠首;渠魁;渠率) 魁(魁首;魁帅;魁主;魁长;魁酉;魁领;魁率;魁渠;酋魁) 目 王 豪帅 长帅
首领(含贬义):头子
为首的:元(~首)
为首的人:头领
统帅,首领:
众人的首领:万夫之长
政党的首领:党魁 党首
某些政党的首领:总裁
政党内把持大权﹑专横跋扈的头目:党阀
统率全军的首领:元帅 主帅
军队的主帅:戎首
古代诸侯的首领:方伯连帅
古代诸侯联盟的首领:霸(~主;春秋五~)
杰出人物的首领:龙头
(为首的人:首领)

另见:领导 头目 领头人 管理

☚ 领头人   部落的头领 ☛

百姓

百姓

庶(众庶;商庶;黔庶;品庶;芸庶;蒸庶;萌庶) 兆(兆灵;众兆) 氓(氓庶) 甿(甿庶;甿畮)苍(苍生;苍民;苍赤;苍甿;苍氓;苍萌;苍黎;苍黔) 下(下人) 邦人 百族 生识 群生 群萌 群黎 藿黎 黔黎 黔黧 黧黔 隶属 老小 员首 身灵 俚民 穹元 元元 丘民 萌隶 众户 众生 万生 烝徒 烝黎 蒸人 蒸民 蒸徒 蒸黔
民众,百姓:元 烝人 烝民 烝黎 民萌 民氓 黎民 黎人 黎元 黎玄 黎甿 黎物 黎服 黎氓 黎首 黎庶 黎萌 黎黔 民黎
众民,百姓:兆人 兆民 兆众 兆姓兆庶 兆氓 兆萌 兆黎
黎民,百姓:萌黎 梨元 犁民 甿黎蒸黎 蒸犁
人民,百姓:仪 民人 横目
生灵,百姓:人灵
(战国后对平民的通称:百姓)

☚ 平民   各种百姓 ☛

根本

根本

元(元本) 宗(离~) 原(本原)氐 根儿 根极 根菀 本根 源本 要本 大本
事物的根本:基本 基兆
事物的根本、由来:木本水源 水原木本水源木本
事物的本原,根源:根子
国家的根本:邦本
国家的根本﹑根基:国基 元基
立国的根本:国本(巩固~)
人民是国家的根本:民为邦本 民惟邦本
以仁爱作为治国家的根本:以仁为本
把人作为考虑和处理问题的根本:以人为本
重视伸张正义,以正义为根本:以义为利
立身的根本:身基 身干
事业的根基、根本:基趾 基址
一切行动所依靠的根本:托体
打基础,树立根本:积基树本
(事物的根源,基础,最主要的部分:根本)

☚ 本源   底细 ☛

大(~型;浩~;憨~;哆~) 巨(~大;~型) 冯 洪(~大) 渠 鸿(~文) 弘(~大;~裕;~图) 恢(~弘) 元(~龟) 介(~福) 丰 丘(~牛) 至 皇(~~) 湟京 甫(~田) 山(~响) 莽(~雨) 胡(~福) 郅 祁(~寒) 邱奕 弈 丕(~业) 老 夸 硕(~果) 讵 浑 粗 简 阜(~陵) 封(~羊;~豖;~狐) 俊 纯 峻肤 贲(~鼓) 坟(~仓;~烛) 垺 殷 桓 魁 僤(~怒) 訏(~谋) 重(~金;~价;~赏) 剧(~寇;~盗) 厦(~屋) 闳 宏穷 穹(~石) 都 庞 菿 斗(~胆) 嚭 懋 颙 马(~蜂;~蓼)
大的:倬 大者 鹏鲸
扩大,大:
高,大:
对小的物体,形容其大:斗大 大如斗
所观者大:观海
如此之大:许多
这样大或那么大:偌大
这般大:许大
大而多:洪茂
大而茂盛:硕茂
大而有力:粗壮
大而美:鸿姱
大而久长:隆长
大得不切合实际、不合用:大而无当 廓而无当
大的样子:闳闳

另见:程度 水平 形象 ︱小

☚ 大   大小 ☛

头(头容;头脑;头颅;头儿;头部;头首;头拳;头子;头颡;狗~;蝇~) 元(元首) 面颔 天君 髓海 顶老 高台 脑袋 脑壳 脑瓜 脑瓢 六阳首级 六阳会首六阳魁首
脑袋和眼睛:头目
头和颈:首领
道家称脑:髓海 泥丸 泥垣宫
斩下的头:首级 首虏 头首
首级和俘虏:首虏
称乡下人的脑袋:土头(~土脑)
各种形状的头:方头 平头 扁头 瘦头(~猴腮) 圆头(~圆脑) 团头光头 尖头 长头 肥头(~大耳)奔头 锐头 獐头(~鼠目) 蛇头小头 滑头 臼头 和尚头
短发平头:寸头
光秃的头:秃头
大头:丰颅
大头的样子:颁(颁首) 頵
头顶凹陷:反宇
头不正:
头圆:豹颅脑袋圆圆的:团头团脑 圆头圆脑

另见:头发 头动 额头 脑力 脑笨 头昏 无发

☚ 头、颈   头的各部分 ☛

天(天幕;天虚;天盖;上天;穹天;青天;闵天;皞天;颢天) 玄(玄昊;玄穹;玄苍;玄干;玄浑;玄盖;穹玄;重玄;青玄;泰玄) 元(元天;元穹;元极;元造;泰元) 旻(旻天;旻穹;穹旻;清旻;青旻)苍(苍天;苍苍;苍极;苍旻;苍颢;穹苍;昊苍;空苍;重苍;皓苍;圆苍;彼苍;浩苍;青苍;颢苍) 规(规天) 干(干元;干灵;昊干;皇干) 圆(圆天;圆精;圆灵;圆苍;圆盖;重圆;上圆;大圆;穹圆) 圜(圜焘;圜则;圜盖;大圜) 阳(阳体;重阳) 空碧 昊穹 穹仓 穹汉 穹仪 穹冥 穹阊 穹窿 穹隆 高穹 灵耀 有昊 清昊 清冥清浑 清灵 大器 大钧 大员 大寰 太皓 太浩 九阊 九垓 九层九重(九重天) 玉清 泰清 泰元 玉界 玉宇 紫清 紫宙 洪钧 洪覆 普覆 洪陶 云间 云路冥极 衡汉 高明 丹霄 穆清 青丙(~在天) 青昊 青冥 青虚 青廊 鸿钧 碧翁翁
青天和白日:青天白日
天空,苍穹:玄虚

另见:天空 天色 蓝 ︱地

☚ 天   天的各处 ☛

主要部分

主要部分

主(~力;~脑;~导;主体;主干;~从) 元(元本) 体骨 正体 根体 重心 中心 大端 大处(~着眼) 核心 大头 菑畬基本 根本 鸿纲
物体的主要部分:
中心部分:核(核心) 枢(中枢) 心脏
贯串事物的中心:轴(轴心)
枢要中心:枢中
关键,中心:枢括
事物的根本和要害:根节
重要的部分:要(要点;~害;要端;提~) 干(~线;基干;主干;骨干) 中坚 大纲 鸿纲 重点 要害 机衡 管钥 襟冕 诀窍
中心,重点:基点
重要或中心的部分:枢(中枢;要枢) 心腹(~之患) 骨髓 轴心
考虑问题的基点:出发点

☚ 一部分   精华 ☛

黑色

黑色

黑(染~;晒~;熏~) 蚁(~裳) 墨(~镜) 黔(~首) 黩(林木润~) 黎 乌 元(元色)玄(玄色;玄采) 卢 青(青色;青衣) 皂 玈 幽 淄 缁(~衣) 骊(骊色) 炱(色~) 黮 黓 黟 鸦 黫 黸 墨色 乌黑黑
像各种东西的黑色:炭色 炭黑色 茶黑色 茶墨色 沥青色 柏油色
像铁一样黑的颜色:铁黑
纯正的黑色:纯黑 正黑 玄英
淡黑色:黪墨 苍黑 晦黑 灰黑(灰黑色) 水墨 冥色 毛皂 青灰 鸦青 浅黑色 暗黑色
深黑色:黤 元青 玄青 鸦深 沉黝黝然 骊黑 突黑
树林深黑而茂密:黑郁郁

☚ 黑   黑里带其他色 ☛

序数

序数

第(~五;~十)
第一:一(压一;天下第一) 头(头号;头名;当头) 首(首位;首先;首冠;榜首;首屈一指) 甲(甲等;~级;首甲) 冠(冠首;摽冠;三连~;全国之冠) 魁(魁首;大魁;元魁;夺~) 状元 巨拇 称首
第一的:初(初一) 大(~伯;老~)正(~月;~旦) 元(~月;~旦;~配) 长(~兄)
第二:二(老二) 次(~日;~子;其~) 亚(~子;~军) 仲(~兄)乙(~等;~级) 副(~职;~手)
第三:三(老~) 丙(~等) 叔(~弟)
第四:四(老~) 丁(~等)
(表示次序的数目:序数)

另见:次数 名次

☚ 名额   次数 ☛

位次

位次

品位
依年龄大小排的位次:齿列
官阶位次:星序
古代群臣朝见帝王时按官品分班排列的位次:朝班 鸳班
朝官的位次:班行
第一位:首位 首席 首冠 冠首 标冠
居第一位:为首
为首的:元(元首;~帅)
表示序次居第一:初(~犯) 乍(~到)
居于首位:居首 为首
居于第一:清冠
居首位或占第一:鳌头独占 独占鳌头
在显贵的人物中居于首位:鳌里夺尊
出众居于首位:
居第二位的:副(副贰) 裨(~将) 倅(~职) 簉(~室) 闰
(地位高低、等次:位次)

☚ 名次   无次序 ☛

朝代

朝代

朝(王朝;皇朝;唐~) 代(明~;清~) 时(宋~)
中国朝代名:夏(夏朝) 商(商汤;殷商) 周(东~;西~) 秦 汉(东~;西~) 魏 蜀 吴 晋(西~;东~) 宋 齐 梁 陈隋 唐 辽 金 元 明 清
一个朝代:一朝 一姓
一个君主统治的时期:朝(康熙~)
过去的各个朝代:历代 历朝 历政历叶
以前的朝代:前代 曩叶
前一个朝代:前朝
被本朝战胜而灭亡的朝代:胜朝 胜代
在位皇帝的朝代:当代
当时那个朝代:当朝 本朝 国朝
尊称本朝:圣朝
历史上的各个朝代:累朝
政治清明的朝代:治朝
兴盛的朝代:熙朝 盛朝
两个不同的朝代:云鸟
更换朝代:更姓 易姓 迁鼎 鼎革 改朝换代 更姓改物 改元正位 改元正号 改姓易代 改朝换姓
帝王初即位改元:履端
更易朝代或年代:换代 过手
(建立国号的君主统治的整个时期:朝代)

另见:宫殿 皇帝 朝廷

☚ 古代   人生各时期 ☛

部分

部分

股(八~;钗~) 段(一~) 份(双~) 处(好~;大~;害~)分(~号;~厂;~校;股~) 点(重~;优~;弱~) 有(~的人;~人不听) 面(方~;一~)曲 局(~部;大~) 体 部
其中的某部分:有的 有些
余留的部分:存(库~;结~) 余分
留传给后世的部分:余绪
空缺的部分:空(空缺;空白) 旷(~绝) 缺如
由整体分成的部分:节(章~;情~;音~)
整体的构成部分:元(~件;单元)
从主体中分出来的部分:分支 支别
整体中有代表性的部分:斑(以见一~) 支(~流;~行;分~) 子(~公司)
工作中没有达到的部分:空白点
事情不易解决的部分:难点
大的部分:大多(大多数) 大部
基础部分:
好的部分:善节
最后一部分:后半(~场)
小的部分:小部(小部份)
极小的部分:万一 一斑 豹斑
极少的一部分:万分一 万分之一
细微部分:细部
极细微的部分:纤毫 毫末
次要部分:余绪 枝节 枝枝节节
枝节或表面:标(治~)
提取精华后剩余的部分:糟(~粕;~魄;糠~) 粕(豆~) 渣(煤~;药~;沉~) 滓(渣~;秕~) 脚(泔~) 枯(油~;茶~)
(整体中的局部:部分)

另见:部位 片断 不完整 缺失 ︱全部

☚ 部分   事物的部分 ☛

元yuán

愚袁切,平元。
❶人头,脑袋。《孟子·滕文公》:“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
❷开始,第一。《公羊传·隐公元年》:“~年者何?君之始年。”
❸万物的本原。孟郊《达士》:“达人识~化,变愁为高歌。”
❹黎元,百姓。见“元元”。
❺为首的,居首的。《荀子·王制》:“贤能不待次而举,……~恶不待教而诛。”
❻巨,大。曹操《请爵荀彧表》:“宜享高爵,以彰~勋。”
❼美,善。《后汉书·张衡传》:“抨巫咸以占梦兮,乃贞吉之~符。”

〖元〗 粵 jyun4〔完〕普 yuán

❶ 第一,開始,有詞語「〜旦」、「〜首」等。許慎《說文解字》:「〜,始也。」王安石《遊褒禪山記》:「至和〜年七月某日。」(至和:北宋仁宗年號。)
❷ 大的。陳壽《三國志.魏書.高柔傳》:「逮至漢初,蕭、曹之儔並以〜勛代作心膂。」(蕭:蕭何。曹:曹參。勛:功績。心膂【粵 leoi5〔旅〕普lǚ】:心臟和脊骨,比喻親信。)

耶律楚材被诬案/忙哥撒儿平乱案/太平被逼自杀案/张文谦议惩首恶案/史天泽被讼案/未过门夫死回与财钱案/韩进误伤旁人致死案/观音奴断人占田案/张驴儿杀死奸夫案/刘阿翟因奸勒死本夫案/驱奴吉四儿砍伤本使案/李三丑走马撞死人案/路驴儿杀本使案/王来兴奸主幼女案/韩赵奴不为亡夫守服案/母在子不得主婚案/携女适人从母主嫁案/郑堪净承继户绝财产案/刘大告弟安藏雕造伪钞案/崔敬查造伪钞者案/张春奴告范赞继承案/定婚女再嫁案/娶逃妇为妻案/高忽赛因告田总管案/窦默谏为臣当直案/杨买儿烧人房舍案/李德辉察诬告妻案/焦转僧医死人案/孤老除免差役案/刘志朴打死蒲民案/司都喜造伪钞案/王瘦厮卖子案/定妻不娶改嫁案/张世荣卖妻案/杨阿马告杨世基案/舅姑嫁寡妇案/一产三男免杂役案/奸臣阿合马伏诛案/忽都都活获强贼案/犯奸妻转卖为驱口案/忽鲁忽都奸奴妻案/定婚妇犯奸案/除免节妇差役案/奸生男女抚养案/石虎虎与妻断离案/禁止演唱词话案/在逃驱口与良妇通奸案/褚克衡兄弟争财案/樊德告王招抚案/范大鼎回赎宅院案/齐世荣收赎侄女归宗案/苏则毛打折小沈手指案/驱户杨仲椿擅嫁女案/西域驸马缚民案/王拜驴得埋藏物案/阿藏夫亡守志案/驱口杨裕与良人通婚案/高甘仔十四岁随父盗窃案/张义收弟妻案/彭六十典雇妻案/樊裕告刘驴儿案/李五驴继兄为婿案/杨阿田告张羊儿案/阿吴焚夫尸嫁新案/路显告崔胜儿案/袁成打死远房侄案/漏报军籍案/王兴祖与兄争财案/禁断拘收禁书案/阿鲁浑萨理辨民诬告案/李秀告令狐坤案/罗天禄取受不公案/魏得荣等买卖军器案/典田执契归自案/通奸成亲案/彻里直谏诛奸案/马元亨告刘友直案/寡妇年老除免差役案/刘义小同姓为婚案/兄死嫂招后夫案/官吏侵使钱粮案/沈升与驱口孙七姑通奸案/李宇上告谋反案/崔忠告孙元案/职官在任立碑案/淮道安虚指文人奸女案/奸臣桑哥伏诛案/旌表五世同居/忽哥赤再次取受钱物案/张简诬告崔案/陈天祥杖妖妇案/职官袁珍等犯禁赌博案/阿张告争家财案/禁刑日宰杀案/贾拾得与张威争产案/王继祖停尸成亲案/高贵隐藏伪钞妻属案/杨马儿得埋藏物案/侁吉祥告王文用案/曹应定刺面义男案/韩伯丑打死拒捕贼人案/弓手受财放贼案/舒仲仁违法成交田土案/张保奴改嫁案/胡文玉强葬坟墓案/因弟作盗砍伤身死案/段万十四嫁卖妻案/平州八撒儿受财放贼案/姚起告费朝奉案/驱口马儿过房良人案/沈兴等停橹取渡钱案/于货儿服阕归宗案/阑遗人畜归属案/田滋查人诬告县尹案/李六过房兄弟案/妻承继以籍为定案/刘贤弟入籍听差案/阿何服内他适案/胡元一兄妹为婚案/职官刘顺犯奸案/黄二七领讫财礼改嫁案/李百家告刘乖乖案/朱惠孙告候一之案/赵胤告王安案/捏克伯虚称母死案/谭四十三买休妻案/熊瑞告诚德库案/朱忠瑞告孔胜案/任再具故殴本属官长案/萧仁寿偷盗堂兄驴畜案/刘深请征失利案/罗阿余打死强要定亲媒人案/惠从告李玉案/王季三等掘墓案/弓手获伪钞贼案/官司聘嫁孤女案/偷盗宰杀马牛案/吉文烈告孙邦练案/周兰十二身带弓箭案/关提举擅配匠妻案/僧周净师钞买永仁田土案/王保儿收继婶母案/岳全接揽税粮入己不公案/袁罗三再犯强劫案/妻告夫奸媳案/张大荣服内宿娼案/安西王阿难谋继案/张著告周元案/秃刺辱帝被诛案/程福孙年幼受教唆盗窃案/杨缘误踏药箭身死案/彭妙净等戳碎两眼双睛案/穆豁子杀兄案/钱万二将妻沿身雕青案/陈良告蔡福同姓为婚案/周九一盗掘祖宗坟墓案/辛哈思娶乐人为妻案/拔都海牙殴伤同僚官案/朱伴儿等共同抢劫案/庾令史取受不公遭值父丧案/富强残害良善案/职官董贞娶舅母为妻案/张敏不丁母忧案/杨天瑞平反冤狱案/丁庆一争婚案/陈伴僧强奸幼女案/冯崇等剜坏池杰眼睛案/捏古伯与和元等互相殴詈案/录事殴经历案/潘允平反冤狱案/叶云一持刃杀人案/潭时升告狱医案/汪元昌不奔父丧案/张驴儿非理行孝案/陈兴祖告傅万一妻阿李案/驱口首告本使私盐案/祝脱木儿取受不公诈死案/裴从义冒哀公参案/知人欲告回钱案/许辛五殴伤妻母案/王黑厮挑补钞两案/教授、直学侵使学粮案/田长宜强收嫂案/牢子受钱纵囚案/祝元广犯界盐货案/赵世延被诬案/李晋之等盗表兄财物案/扈巡检不即捉贼案/江泽民察杀僧者案/吕陈孙告茶司案/县尉与乐女奸宿案/乞失监鬻官案/监察御史被诬杀案/司农卿议收赐田被黜案/英宗被杀案/唐其势谋逆案/苏天爵察疑狱案/伯颜弄权被徙案/张文德捕盗被诬案/脱脱遭嫉被害案/郑均诈为官人案/王头口告丈人造私酒案/招到女婿弃妻再娶案/郭秀哥改嫁案/王钦休妾案

☚ 君门哭笑案   耶律楚材被诬案 ☛

民族器乐作品。姜万通作于1987年,系为古筝、埙及三组打击乐器而写的室内乐。其标题《元》系本原、初始之意。作品旨在通过对远古先民生活风貌的描绘,表达出人们对人类自身成长、人与自然界的关系等问题所进行的哲理性思考。作品抓住了人类历史上的几个瞬间,去刻画人类自身的心理历程。在写作技法上,一是在乐器的使用上,用了一些新的组合方式和独特的演奏方法,创造出新颖的音响效果来渲染作品的意境;二是把“任意律”和严整的数理数理逻辑有机地结合起来,构成了作品的严谨形式。作品获1988年辽宁省第二届音乐作品(民族器乐)比赛二等奖;在美国迈阿密举行的1989—1990年度国际新音乐作曲家作品比赛中,获优秀奖。作品参赛时易名 《远古风情》。

通“原”,“元气”也作“原气” 。

朝代名。1206年蒙古族首领*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汗国,后领兵南下、西征,西灭西辽,南灭西夏,深入金国土大半。成吉思汗死后,窝阔台(太宗)、贵由(定宗)、蒙哥(宪宗)诸汗继其扩张事业,先后灭金、平大理,置吐蕃于其直接统治之下。1260年忽必烈(世祖)在开平即帝位,至元八年(1271)11月,取《易经》“乾元”之义,定国号为大元。建都于大都(今北京)。十六年灭南宋,统一全国。疆域东起沿海,西至今新疆,南达海南,北括西伯利亚大部,东北至鄂霍次克海,西南包括西藏、云南。继汉、唐之后,重开中国大一统局面,扩大东西方文化交流。但由于赋敛苛繁,宫廷腐败,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统治基础日见动摇。至正十一年(1351)爆发红巾军农民大起义。二十八年,朱元璋军攻下大都,元亡。自成吉思汗建国起,凡十五帝,一百六十三年;自世祖定国号起,凡十一帝,九十八年。顺帝北徙后,仍采用元朝国号,史称北元。明建文四年(1402)坤帖木儿汗为鬼力赤所杀,始去国号,称*鞑靼。

047 元1271—1368

蒙古族建立的政权。1206年蒙古族的杰出首领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汉国,国势日益强大,先后灭掉西辽、西夏、金、大理,统治势力达到吐蕃。1271年忽必烈汗改国号为元,定都大都 (今北京),1279年灭南宋,统一全国。疆域东起大海,西到今新疆,南起大海,北至外兴安岭贝加尔湖,西南包括云南、西藏,东北达鄂霍次克海。1351年爆发农民大起义。1368年朱元璋的明军攻陷大都,推翻了元朝统治。自元世祖忽必烈改国号为元至顺帝,传11帝,历98年。

蒙 古 及 元 世 系 表

☚ 西夏   明 ☛

元Yuan

中国古代封建皇朝,古代蒙古族乞颜部孛儿只斤氏贵族所建立,一般泛称忽必烈建国号至元顺帝出亡为元朝。蒙族祖先为古代东胡室韦的一支,早就活动在亚洲北部地区,蒙古部兴起于鄂嫩河与克鲁伦河流域。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蒙古乞颜部贵族铁木真完成蒙古高原的统一,建立蒙古汗国。建国后,成吉思汗及其继承者连续向邻境发动进攻,先后灭掉夏、金等国家。中统元年(1260)忽必烈即大汗位,先后平定阿里不哥、李璮的叛乱,与蒙古诸王间的战争也不断发生。至元八年(1271)取《易经》“大哉乾元”之义,正式建国号为大元,次年迁都于大都(今北京)。至元十六年(1279)灭亡南宋,统一中国。此后,元曾两次入侵日本,均失败。又渡海攻占城、爪哇,进攻安南、缅国等国家。忽必烈死后,元朝内部争夺皇位的斗争不断,曾先后发生南坡之变和两都之战。元朝制度多沿用金朝,也保留了一些蒙古旧制,忽必烈在中统、至元年间的创设,奠定了有元一代制度。皇朝官制由中书省、枢密院和御史台组成,中书省相当金代尚书省,统六部,掌全国政务,枢密院掌兵,御史台掌监察。宣政院为管领全国释教及吐蕃地区军民政务的特殊机构。忽必烈即位初,设十路宣抚司为派往地方的最高行政机构,又以都省官员“行某处省事”系衔,到地方行使中书省职权,至元后期,行省渐成为常设性地方最高行政机构。在离省治较远地区设宣慰司等。御史台也派有行御史台到地方,有时枢密院也派有行枢密院机构。行省以下设路、府、州、县等行政机构。行省以下行政机构一般派蒙古人或色目人担任达鲁花赤一职,在管军机构也有设立。又以色目人为同知,汉为总管、知府(尹)、知州(尹),以相互制约。元朝兵制为两大系统,即宿卫军和镇戍军两种。宿卫军由怯薜军和侍卫亲军组成,怯薜军常在万人以上,宿卫禁庭并任事役,侍卫军环节京畿,约30余卫,隶属枢密院,一部分色目人也被编入侍卫亲军。镇戍军,隶属行省者,有警时由行枢密院统领,平时归属行省,调遣更防仍守枢院节制。华北、四川、陕西等地蒙古军、探马赤军隶属枢密院。腹里地区主要由蒙古军与探马赤军防守,南方以蒙古军、汉军、新附军相参驻守,主要防卫临江沿淮地区。还有畲军、高丽军、寸白军、乣军等设置。草原上的蒙古人战时出军,平时牧养,在中原与江南则从军户中签发,蒙古、探马赤军和汉军户均由奥鲁管理,新附军户不设奥鲁。元朝居民基本依民族与被征服先后划分为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四级,又有按职业划分的诸色户,如匠户、医户、儒户、僧户等。元初忽必烈采取了一系列发展农业生产的措施,如建立劝农司以管理农业,编辑《农桑辑要》以推广先进生产技术,限制掠卖奴,禁止占地畜牧,又招集逃亡,鼓励垦耕以保护劳动力和耕地,又实行屯田、减轻减免租税、兴修水利。这些为初期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关中、江淮、山东农业生产恢复发展最显著,棉花等作物种植也在以后取得普及。成宗以后,农业遭到破坏,生产呈现停滞。手工业在毡 织造、丝织业、麻织业、棉织业、制盐业、制瓷业中均较前代有所发展,其中棉织业为新兴手工业,成绩突出。商业上已在全国范围内使用了纸币——钞,自皇朝至地方均设有印制、发行、管理的交钞提举司,远至畏兀儿等边远地区也设有这种机构。新兴工商业城市兴起。海外贸易超过前代,元政府在广州、泉州等地设立过市舶司,并有市舶则法。东南亚、南亚、西亚,以至东非各沿海国家或地区均与元有贸易关系,与高丽、日本等国的贸易规模也相当大。贸易以中国输出生丝、花绢、棉布、瓷制品、药品等为主,从亚非输入的商品主要是珍宝、檀香、木材、漆器等物品。元代文化艺术以元曲为代表,有关汉卿、王实甫、白朴、马致远等著名杂剧作家出现,他们写作了《窦娥冤》、《拜月亭》、《西厢记》等许多著名作品。女真人李直夫、回回人萨都刺、丁野夫等也是著名散曲作家。施耐庵、罗贯中于元末明初创作的《水浒传》、《三国演义》标志中国古典小说发展已成熟。科学技术方面,有郭守敬等天文学家,王祯等农学家;他们的成绩在科技史上较突出。对外关系发展至极盛,陆路与海路交通均比前代扩大,来往也极频繁。与西北藩国,东亚高丽、日本,东南亚安南、暹罗、爪哇,真腊,阿拉伯半岛,非洲层拔罗(今坦桑尼亚、桑给巴尔)等国家均有频繁的经济文化交往,其中安南人带回的佛经、儒学经籍、诗文著述等对安南文化教育的发展影响极大。欧洲与元的交往也很多,波斯、阿拉伯的天文、医学等成就多由此时东传入中国。元朝末年,吏治腐败,财政混乱,军备废弛,苛捐杂税增多,徭役繁杂“为郡者于民间徭役不尽校田方亩以为则,吏得并缘高下其手,富民或优有余力,而贫弱不能胜者,多至破产失业。”(《元史》卷192《白景亮传》)内部斗争亦趋激烈,民族压迫的政策的强化,进一步激起了民族矛盾的尖锐,脱脱任中书右丞时变更钞法,拯治河患未能缓和日益突出的社会矛盾与民族矛盾,催发了元末农民起义。到正十一年(1351)刘福通等在颍州起兵,徐寿辉于蕲州起兵,起义爆发。至元十三年淮东张士诚起兵,至元十七年刘福通派人分三路北伐,次年北伐军毛贵部逼近大都,不久败退。至元十九年北伐失败。到至元二十八年(1368)朱元璋称帝,建明朝,此年,明军攻入大都,元顺帝北逃,元朝灭亡。元强盛时版图北至西伯利亚以北,南暨南海,西北至今中亚地区,东北则达鄂霍茨克海地区。元顺帝退出中原后,其继承者据漠北,仍用元国号,史称北元。元世祖建号以来共传10帝,98年。元朝为中国历史上最强大的王朝,对奠定今天的中国版图、提高中国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元世系表

☚ 辽、夏、金的文字   成吉思汗 ☛

元yuan

参见“方程”.

☚ 方程   方程的分类 ☛

朝代名。中国封建皇朝。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蒙古乞颜部贵族铁木真完成蒙古高原的统一,于1206年举行忽里台大会,建立蒙古汗国,并自尊为成吉思汗。建国后,成吉思汗及其继承人连续向邻境发动进攻,先后灭掉夏、金等国。中统元年 (1260) 成吉思汗之孙忽必烈即大汗位,先后平定阿里不哥、李璮的叛乱。至元八年 (1271) 取《易经》 “大哉乾元”之义,正式建国号为大元,次年迁都于大都 (今北京)。至元十六年灭亡南宋,统一中国。此后,元曾两次入侵日本,均失败。又渡海攻占城、爪哇,进攻安南、缅甸等国家。元帝国的疆域空前广袤,“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 (《元史》卷58《地理志一》)。元朝制度多沿用金朝,也保留了一些蒙古旧制,忽必烈在中统、至元年间的创设,奠定了有元一代制度。皇朝官制由中书省、枢密院和御史台组成,中书省统六部,掌全国政务,枢密院掌兵,御史台掌监察。宣政院为管领全国释教及吐蕃地区军民政务的特殊机构。忽必烈即位初,设十路宣抚司为地方的最高行政机构,又以都省官员 “行某处省事” 系衔,到地方行使中书省职权,至元后期,行省渐成为常设性地方最高行政机构。在离省治较远地区设宣慰司等。行省以下设路、府、州、县等行政机构。行省以下行政机构一般派蒙古人或色目人担任达鲁花赤一职。元朝兵制为两大系统,即宿卫军和镇戍军两种。宿卫军由怯薜军和侍卫亲军组成,怯薜军常在万人以上,宿卫禁庭并任事役; 侍卫军环卫京畿,约30余卫,隶属枢密院,一部分色目人也被编入侍卫亲军。镇戍军,隶属行省者,有警时由行枢密院统领,平时归属行省,调遣更防仍受枢院节制。腹里地区主要由蒙古军与探马赤军防守,南方以蒙古军、汉军、新附军相参驻守主要防卫江淮地区。此外,还有畲军、高丽军、寸白军、乣军等。草原上的蒙古人战时出军,平时牧养。中原与江南则从军户中签发,蒙古、探马赤军和汉军户均由奥鲁管理,新附军户不设奥鲁。元朝居民基本依民族与被征服先后划分为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四级,又有按职业划分的诸色户,如匠户、医户、儒户、僧户等。元初忽必烈采取了一系列发展农业生产的措施,如建立劝农司以管理农业,编辑《农桑辑要》 以推广先进生产技术,限制掠卖奴隶,禁止占地畜牧,又招集逃亡,鼓励垦耕以保护劳动力和耕地,又实行屯田,减轻减免租税、兴修水利。这些为初期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丝织业、麻织业、棉织业、制盐业、制瓷业等手工业均较前代有所发展,其中棉织业为新兴行业。商业上已在全国范围内使用了纸币——钞,新兴工商业城市兴起。海外贸易超过前代,在广州、泉州等地设立市舶司,并有市舶则法。与东南亚、南亚、西亚,以至东非各沿海国家或地区均有贸易关系,与高丽、日本等国的贸易规模也相当大。元代文化艺术以元曲为代表。科学技术方面,有郭守敬等天文学家,王桢等农学家。元与欧洲的交往也很多,波斯、阿拉伯的天文、医学等成就多由此时东传入中国。忽必烈死后,元廷内部斗争很激烈,南坡之变英宗被刺,天历之战文宗击败天顺帝,兄弟之会明宗 “暴崩”,从武宗至大元年 (1308) 至顺帝元统元年(1333) 25年间换了八个皇帝。迤至元朝末年,吏治腐败,财政混乱,军备废弛,苛捐杂税增多,徭役繁杂,“为郡者于民间徭役不尽校田方亩以为则,吏得并缘高下其手,富民或优有余力,而贫弱不能胜者,多至破产失业” ( 《元史》 卷192《白景亮传》)。内部斗争益趋激烈,民族压迫的政策使民族矛盾更加尖锐化。脱脱任中书右丞时变更钞法,整治河患未能缓和日益突出的社会矛盾与民族矛盾,催发了元末农民起义。至正十一年 (1351) 刘福通等在颍州起兵,徐寿辉于蕲州起兵,红巾军起义爆发。至元十三年淮东张士诚起兵,至元十七年刘福通派人分三路北伐,到至元二十八年 (1368) 朱元璋称帝,建明朝,当年,明军攻入大都,元顺帝北逃,元朝灭亡。元顺帝退出中原后,其继承者据漠北,仍用元国号,史称北元。元世祖建号以来共传10帝,历98年。

☚ 金   明 ☛

谥号。君主与大臣之美谥。《逸周书·谥法》:“能思辨众曰元,行义说民曰元,始建国都曰元,主义行德曰元。”苏洵 《谥法》 曰: “体仁长民曰元,道德统一曰元。” 被谥 “元” 的君主一般都为奠立国基之人,且多为追谥。如北魏太宗明元皇帝,隋太祖武元皇帝,唐世祖元皇帝,元烈祖神元皇帝等等。郑樵《通志·谥略》把“元” 列为上谥。

☚ 懿   章 ☛

元1271—1368Yuan

朝代名。蒙古族建立的封建政权。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了蒙古各部,建立了蒙古国。建国后,成吉思汗及其继承者们开始了大规模的扩张战争,到十三世纪中叶,已先后灭掉西辽、西夏、金、大理等政权,并多次与南宋发生冲突。1260年,忽必烈继承汗位,他对汉族知识分子实行笼络政策,在平息国内一些叛乱中取得了汉族地主武装的支持,巩固了自己的统治。1271年,忽必烈采用《易经》中“大哉乾元”的说法,改国号为大元,意为“大的开端”。第二年,定都大都(今北京)。1279年,南下灭宋,统一了全中国。元朝的疆域十分广阔,其东、南至海,西到今新疆,西南到今西藏、云南境,北面包括今苏联西伯利亚大部,东北至鄂霍次克海。元朝政府的组织形式大都袭用汉法。在中央设中书省统领全国,在地方上设行中书省,行省下有路、府、州县等各级行政机构。西藏、云南及澎湖、台湾在元朝时都已经成为正式行政区划的一部分。元朝统治者实行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的统治政策。他们把居住在中国境内的人分为四等:第一等是蒙古人。地位最高,在任官、科举、征敛、法律等方面享有特权;第二等是色目人,包括西夏、回回、西域以及留居中国的欧洲人。他们也拥有较高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第三等是汉人,包括契丹、女真和原在金统治下的汉人;第四等是南人。指南宋统治下的汉人和西南各少数民族。汉人和南人在各方面受到残酷的民族压迫和迫害。在社会经济方面,元朝建立后,在忽必烈的倡议下,很快放弃了原蒙古部落时代的游牧生活,开始以农桑为本,忽必烈曾多次颁布诏令,禁止改农田为牧场,要“百姓安业力农”(《元史》卷八《世祖纪》)还设立了“劝农司”等机构,掌管全国农桑水利。与此同时,还注意总结和推广先进的农业生产经验,编成一部《农桑揖要》以介绍北方种植的经验。在政府倡导农桑的方针指引下,经过各族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元朝农业生产得到迅速的恢复和发展。粮食产量很高,在经济作物中,尤其以棉花的种植和推广最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为棉纺织业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在手工业方面,由于中国境内各族混居,手工业产品种类繁多,工艺新颖,各具民族特色。如回回工匠带来了著名的“纳失失锦”技术,由金线织成,上帖大小明珠,光彩照人,异常华丽。松江府劳动妇女黄道婆向黎族人民学习纺棉和织棉布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发明了脚踏纺车,改进了织布工具。在商业和对外贸易上,元朝实行开放政策,大的商业都市比比皆是,如大都、杭州、苏州、泉州、广州、明州等都是当时闻名于世的大城市。在《马可·波罗游记》中详细描绘了这些大城市的繁华景象。元朝后期,政治日趋腐朽,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阶级矛盾、民族矛盾交织在一起,终于引发了元末农民大起义。元顺帝至正十一年(1351),刘福通、徐寿辉等相继起兵反元。至正二十八年(1368),朱元璋派兵攻入大都,顺帝北逃,元朝灭亡。元朝共历11帝,统治98年。顺帝北走塞外,仍称元朝,史称北元。1402年始去国号。

元世系表

☚ 金   怯薛 ☛

马致远/王实甫/王恽/卢挚/白朴/关汉卿/张可久/耶律楚材/罗贯中/施耐庵/高明

☚ 元好问   马致远 ☛

元yuán

❶开始的,第一。如:元旦,元年。
❷为首的, 居首位的。如:元首,元帅,元凶,状元。
❸主要的,基本的。如:元素,元音。
❹构成一个整体的。如:单元。
❺古代哲学概念,指天地万物的本原。如:一元论,二元论。
❻庶人, 民众。如:黎元,元元。
❼本身,原先。如:元配。
❽元朝。
❾一种货币或货币单位的名称。如银元、五元,铜元。
❿姓。

元行行省制,湖南绝大部分地区属湖广行省,小部分隶于四川行省。湖广行省,始设于至元十一年 (1274),治鄂州 (后改名武昌),十四年 (1277)改治潭州 (今长沙),十八年(1281),复迁州。湖广行省分置江南湖北道、岭北湖南道、岭南广西道、海北海南道。其下辖30路、13直隶州、3直隶府、15安抚司、3军。计属府3、属州17、属县150,番民总管1。地域包括现今湖北、湖南、广东、广西、贵州 (大部)各省。湖南地区分隶江南湖北道和岭北湖南道,共置有14路、3直隶州,计47县、12州,在“诸溪峒”则另设土司。14路均宋代州郡(军改置)。隶江南湖北道者6,即: 岳阳路(宋岳州)、常德路(宋鼎州常德府)、澧州路 (宋澧州)、辰州路 (宋辰州)、沅州路(宋沅州)、靖州路 (宋靖州)。隶岭北湖南道者8,即: 天临路 (宋潭州)、衡州路 (宋衡州)、道州路(宋道州)、永州路(宋永州)、郴州路(宋郴州)、宝庆路(宋邵州宝庆府)、武冈路(宋武冈军)、桂阳路(宋桂阳军)。3直隶州为: 茶陵州 (宋茶陵军改置)、耒阳州 (升县为州)、常宁州 (升县为州),均隶岭北湖南道。47县 (州),有45县为宋代故县,即: 巴陵、临湘、华容、武陵、澧阳、石门、安乡、沅陵、辰溪、卢溪、溆浦、卢阳、黔阳、麻阳、永平、会同、通道、长沙、善化、衡山、宁乡、安化、衡阳、安仁、酃、营道、宁远、江华、永明、零陵、东安、祁阳、宜章、永兴、兴宁、桂阳、桂东、邵阳、新化、武冈、新宁、绥宁、平县、临武、蓝山。仅有一县为新置,即:新城,析衡阳县置,今衡南县地; 另有郴县改名为郴阳县。12州中有11州为宋故县改置,即: 平江州、桃源州、龙阳州、慈利州、醴陵州、浏阳州、攸州、湘乡州、湘潭州、益阳州、湘阴州; 另有沛溪州,析慈利县置,今桑植县地。湖南西部“蛮夷”各族聚居区,宋置有上、下溪州等羁縻州,元设置了一批土司,分隶于湖广行省和四川行省。军事体制方面,至元十年(1273),元于湖广地区置荆湖等路行枢密院,不久罢。十九年(1282),又于岳州立行枢密院,二十八年(1291),徙岳州行枢密院于鄂州。同年十月,罢行枢密院并入行省。三十一年(1294),一度于衡州置行枢密院。顺帝时,奏准湖南道宣慰司兼都元帅府; 奏准荆湖北道宣慰使司兼都元帅府; 又于湖南宝庆路置分元帅府。此外,各路立万户府,路总管治民,万户统军。

☚ 宋   明 ☛

元yuán

Ⅰ  ❶ (开始的; 第一) first; primary: ~ 月 the first month of the year; January
❷ (为首的; 居首的) chief; principal: ~ 戎 supreme commander
❸ (主要; 根本) basic; fundamental: ~ 素 element
❹ (构成一个整体的) unit; component: 第一单 ~ unit one; 一 ~ 化领导 unified [centralized] leadership Ⅱ  (货币单位) yuan, the monetary unit of China Ⅲ  ❶ (朝代) the Yuan Dynasty (1271—1368)
❷ (圆形的货币) a coin of fixed value and weight
❸ (元素) element; origin: 多 ~ 论 pluralism; 二 ~ 论 dualism
❹ (姓氏) a surname: ~ 结 Yuan Jie
◆元宝 shoe-shaped gold ingot; shoe-shaped silver ingot; 元旦 New Year's Day; 元恶 [书] chief criminal; principal culprit; 元古代 {地} Proterozoic era; 元古界 {地} Proterozoic erathem; Proterozoic group; 元件 {电工} element; component; part; cell; organ; 元老 senior statesman; founding member (of a political organization, etc.); grand old man; father; veteran; patriarch; 元谋猿人 sinanthropus Yuanmouensis; 元年 the first year of an era; the first year of the reign of an emperor; 元曲 a type of verse popular in the Yuan Dynasty (1271- 1368), including zaju (杂剧) and sanqu (散曲), sometimes referring to zaju only; 元首 head of a state; chief executive; ruler; emir; sultan; 元帅 marshal; supreme commander; 元素 element; elementary substance; {数} {化} element; 元宵 the night of the 15th of the 1st lunar month; sweet dumplings made of glutinous rice flour (for the Lantern Festival); 元凶 crime culprit; 元勋 a man of great merit; hero of great distinction; founding father; 元夜 [书] the night of the 15th of the first lunar month; 元音 vowel; 元鱼 soft-shelled turtle; 元语言 meta language; 元月 January; 元组 tuple

元yuan

the Yuan Dynasty,1271~1368

学术类名词。原指首或开始之义。见《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和《公羊传·隐公元年》。汉代起,始有万物本原之义。《春秋繁露· 重政》:“《春秋》变一谓之元,元犹原也。……故元者为万物之本。”但对元为何物,解释各异,有以,“元”为“玄”,视其为不可闻见的精神性本体,有以“元”为“气”,视其为构成万物的物质性的原素。东汉的经学家何休《春秋公羊·隐公元年注》:“元者气也,无形以起,有形以分,造起天地,天地之始也。”把万物看作是“气”的积聚的状态,对后世的元气学说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封 爵分八等:王(正一品)——郡王(从一品)——国公(正二品)——郡公
(从二品)——郡侯(正、从三品)——郡伯(正、从四品)——县子(正五
品)——县男(从五品)。
勋 官分十阶:上柱国(正一品)——柱国(从一品)——上护军(正二品)——
护军(从二品)——上轻车都尉(正三品)——轻车都尉(从三品)——上骑
都尉(正四品)——骑都尉(从四品)——骁骑尉(正五品)——飞骑尉(从五
品)。
外命妇分七等:国夫人(一品母妻),郡公夫人(二品母妻),郡侯夫人(三品母
妻),郡君(四品母妻),县君(五品母妻),恭人(六品母妻),宜人(七品母
妻)。封赠曾祖母,祖母并母,生封加“太”字,若已亡殁或曾祖、祖父、父在
者,不加“太”字。

元yuán

凶首恶|本本

❷ 勾提要|还返本|一复始

❹ 反本还

元,甲骨文作,金文作,小篆作
象人而突出其頭部,隸定作 “兀”。或增短横爲飾筆,因衍爲“元”字,故 “元” “兀”一字,意爲人之首。《孟子·滕文公下》“勇士不忘喪其元”,“喪元”猶言掉腦袋,正用本義。文獻多用引伸義,如第一、開始、本原等義。卜辭或用開始義。銘文或用開始、第一、美善等義。
楚簡帛文作,沿襲古體。秦簡牘文作,古隸典型。參見336.天字條、057.大字條。

元yuán

(甲)
甲骨文下为“人”,其上一横(或点)表示人的头部,属指事字,故元、首连用。也可认为是人、二(上)会意,也有头的意思。又读wan,生成的形声字有:
yuan
阳平:园(花园)
沅(水名,在湖南)
芫(芫花)
邧(古邑名,在今陕西省)
杬(古书上说的一种树)
蚖(蝾螈、蜥蜴之类)
鼋(鳖之类)
(同“鼋”)
上声:远(远近高低各不同)
去声:院(庭院)
坃(堤坃;另读huán)
ruǎn
阮(姓氏)
朊(蛋白质的旧称)
wan
阳平:完(完全)
玩(玩耍)
顽(顽强)
烷(甲烷,有机化合物)
刓(削,割,挖)
忨(《说文》:“忨,贪也。”)
抏(消耗)
上声:皖(安徽省简称)
莞(莞尔一笑)
脘(胃腔)
guan
阴平:冠(衣冠)
上声:莞(东莞市,地名,在广东省)
去声:冠(冠军)
huàn
浣(浣纱)
鲩(鲩鱼,即草鱼)
相关链接
以上核心韵母为wan,韵头在ü与u间变化;由“完”而莞、浣是声母添加,添加的声母在舌根音g、k、h间变化。

甲骨文;金文; 金文;篆yuán

[二(意符) +儿(聲符)→元(《説文》:“元,始也。從一,從兀。”元,甲骨文從二(上)從人,會意爲“首”“頭”。 楊樹達:“儿,古文人;二古文上。人上爲首,會意。”《左傳· 僖公三十三年》:“免胄入狄師,死焉;狄人歸其元〈頭〉,面如生。”可證。人的頭部〈元首〉。引申爲主要、根本〈元素,母音——元音〉,百姓〈黎元〉,開始,第一〈元始,元旦,元月〉,領頭〈元首、 元帥、元勳、元老〉,自爲一組的單位〈單元〉。朝代名〈元朝,公元 1279—1368年〉。 數學名詞〈一元多項式〉。 姓。)]
《詩經·小雅·采芑》:“方叔元老,克壯其猶。”(方叔元老臣,用兵真如神。)
《孟子·萬章下》:“勇士不忘喪其元。”(勇敢的戰士在作戰時總不忘自己應該爲戰鬥而死,準備丟掉腦袋。)
[唐] 王維《山中》:“山路元無雨,空翠濕人衣。”(元:本來。)
[宋] 歐陽修《生查子·元夕》:“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元夜:農曆元月十五夜,元宵燈節。)

元yuán

(4画)

【提示】起笔是横,不是点。

*元yuán

4画 一部 
(1) 为首的;在第一位的: ~首|~老|~凶|状~。
(2) 开始的: ~始|~旦|纪~|公~。
(3) 主要的;基本的: ~素|~音。
(4) 基本的构成要素: 一~论|二~论。
(5) 构成一个整体的: ~件|单~。
(6) 货币单位,同“圆”。
(7) 朝代名(公元1206—1368年)。蒙古孛(bó)儿只斤·铁木真于1206年建国,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元,1279年灭南宋,定都燕京(后改称大都,即今北京)。

元()


甲骨文合集19790,殷
甲辰卜,王,用二帚元。

甲骨文合集14822,殷
貞元示五牛。二示三牛。

狽元作父戊卣,殷周金文集成5278,殷或西周早期
元乍(作)父戊(尊)彝。

曆方鼎,殷周金文集成2614,西周早期
暦(曆)肈(肇)對元德。

虢叔旅鐘,殷周金文集成239,西周晚期
穆穆秉元朙(明)德。

蔡侯紐鐘,殷周金文集成210,春秋晚期
元鳴無㫷(期)。

吴季子之子逞劍,殷周金文集成11640,春秋晚期
元用鐱(劍)。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三·周易54,戰國
元吉。

睡虎地秦墓竹簡·編年記4,戰國至秦
孝文王元年,立即死。

張家山漢簡·奏讞書99,西漢
元年十二月癸亥,亭慶以書言雝廷。

居延新簡EPT27.58,西漢
皇上戊元年十月。

居延新簡EPT43.74,西漢
元年。

三老諱字忌日刻石,東漢
次子士曰元士。

魯相乙瑛請置孔廟百石卒史碑,東漢
元嘉三年。

郃陽令曹全碑陽,東漢
河平元年。

“維天降靈,延元萬年,天下康寧”瓦當,漢
維天降靈,延元萬年,天下康寧。

晉皇帝三臨辟雍皇太子再莅盛德頌陽,晉
大射之儀,講于元春。

謝岳墓誌,隋
君郎公之元子也。

元謐妃馮會墓誌,北魏
魏熙平元年歲在丙申岐州刾史趙郡王故妃馮墓誌銘。

元敷墓誌,北魏
大宗明元皇帝之曾孫也。

元湛墓誌,北魏
性篤學,元好文藻,善筆跡,偏長詩詠。

郭世昌墓誌,隋
故伏波將軍西平縣開國男郭元和。
《説文》:“元,始也。从一从兀。”
由實際器物上的“元”字來看,《説文》 關於“元”的解説有些偏差,所釋“始也”,並非“元”字本義,而是引申義; 至於“从一从兀”的析形,則全然不靠譜了。
“元”字本象突出其頭部的人之形, 殷商銅器狽元作父戊卣之字形“”最能顯現字源。上古文獻中“元”字恰有表示“人頭”的用法(《左傳·僖公三十三年》: “狄人歸其元”),正與其字源相符。甲骨文“元”字在人頭部上端添一飾筆,遂啓其後世通行之形。“吴季子之子逞劍”之“元”字添鳥形爲飾,屬春秋文字所特見之例。
由人之首而指事之始、物之大,屬極邏輯的引申,故“元年”謂“起始之年”、“元德”謂“大德”,每每見諸文物銘刻。卜辭“元示”,爲殷王廟主之稱,其中之“元”,亦當含“起始”之義。而“元嘉”、“延元”、“元吉”之辭中“元”之善美意義,“元用”之謂“寶用”,則爲“元”之“起始”義再引申。

☚ 一   天 ☛

元yuán

甲骨文商代金文从人、上从囗(围本字),突出人的头部。指头义。如:勇士不忘丧其元(见《左传》)。商代金文从人,头部填实作一圆点。商周金文圆点小篆常变一横,如十、午、辛等字。即兀(wù,指高耸特出)字。兀与元韵母入阳对转。甲金文演变又常横上加横,如天、帝、示等字。甲骨文和春秋金文元字或作兀。引申指为首的。如:元首|元帅|元勋。又引申为开始,第一义。如:元旦|元月|元年。组词如:元素|元音(语音学指口腔发音不受阻碍的。也叫母音)。与原和圆通。假借为朝代名(公元1279年—1368年),蒙古族铁木真(成吉思汗)建立汗国,他的孙子忽必烈改称元。如:宋元明清四代。现代又指构成一个整体的。如:单元|元件|元素。

元★常◎常


yuán表意,甲骨文、金文、小篆从人,人头上加两横(或夸大),表示头的部位,隶定为“元”。本义为人头,引申为为首的、时间的开头、主要的、基本的、副词(相当于“本来”“原先”)等,假借为量词(用于货币单位,与“圆”同)。
【辨析】
❶以“元”作音符构成的形声字读音不同。yuán:园、芫、沅、鼋∣yuǎn:远∣ruǎn:阮、朊∣wán:玩、顽∣ɡuān:冠∣ɡuàn:冠。
❷元/原 这两个字都有本原、根本义,过去常通用,如“原来、原始、原由、原配、原煤、原原本本”中的“原”本来作“元”。
❸元/圆 见522页“圆”。

(yuán)

从一,兀聲。“髡”古作“髨”,“軏”古作“䡇”,从之。 ○凡从之之字,或隸已變形,或别有發明,始記之。

隶yuán

【析形】甲骨文字形为指事字,从人,人上加横表示人头所在。金文字形为象形字,圆点表示人头,下从人作为烘托。小篆、隶书字形沿用甲骨文字形。
【释义】《尔雅·释诂下》:“首也。”本义是人头。《孟子·滕文公下》:“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引申指第一的,居首位的,如[元月]、[元首]。又引申表示开始、根源、本来等义。
【shape analysis】It is the indicative character.It is shaped like人(rén,a human being),but with a line above it,which symbolizes the place where the head lies.In Bronze Inscriptions,the character was a pictograph.
【original meaning】Head of a human being.

*元ngiwan

[甲骨]
[金文]
[小篆] 《說文》: , 始也。 从一,兀聲。(一篇上)
特出人之頭部,身高從頭量起。

☚ 反   幻 ☛
00000925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22:3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