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茶药名。出《本草述》,又名孩儿茶、儿茶膏、黑儿茶、铁儿茶。为豆科植物儿茶Acaciacatechu (L.) willd.的枝干心材经煎汁浓缩而成的干燥浸膏,产云南。苦、涩,凉,入肺经。清热化痰,生津,止血,消食,敛疮。 ❶治痰热咳嗽,消渴,咯血,吐血,衄血,尿血,便血,崩漏,腹泻,小儿消化不良,煎服:0.9~3g; ❷治疮疡久不收口,口疮,牙疳,皮肤湿疹,宫颈炎,外伤出血,研末撒;扁桃体炎,研末用甘油调涂。本品含儿茶鞣酸、左旋及消旋儿茶精、左旋及消旋表儿茶精,鞣红鞣质(Phlobatannin)及非瑟素、槲皮素、槲皮万寿菊素等黄酮醇。儿茶精可保肝利胆、促进免疫,还能抗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儿茶可抑制肠道运动,抗腹泻。水浸剂在试管中能抑制常见的致病性皮肤真菌和细菌。表儿茶精能抑制癌细胞。儿茶鞣质能增进毛细血管抵抗力及抗组胺而有抗炎作用,还能抑制实验性膀胱结石的形成。 儿茶cutch,khairAcacia catechu (L.f.) Willd.,又称孩儿茶、乌爹泥、粉口儿茶、阿仙药。豆科,金合欢属。落叶乔木,高达15 m。树皮灰棕色,条状薄片开裂,固着。小枝细柔,托叶下具1对扁平钩刺。二回羽状复叶,羽片10~27对;小叶16~50对,条形,长3~6 mm,排列紧密;托叶小,三角形。穗状花序圆柱形,1~4腋生;花淡黄或白色。荚果薄带状,长5~12 cm,紫褐色;种子3~10。分布于云南及广西、广东、海南、浙江南部、台湾等省区;印度、缅甸和东非也有分布。喜光,在潮湿地方生长较快,山地则较慢。心材切碎煎熬,浓缩干后成儿茶膏,入药作收敛剂,治水泻、肠黏膜炎,口腔炎、湿疹、皮肤溃烂;外敷刀伤,可止血生肌。也可提制栲胶,用以鞣革、染色。木材耐腐、抗白蚁,供油榨、木梭、斧柄等用材。 儿茶catechu系巨科植物儿茶的去皮、枝、干的干燥浸膏。内含儿茶精、儿茶鞣酸、槲皮素等。本品有消食生肌、生津化痰、收敛止泻、止血敛疮等作用。临床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腹泻,如消化不良、急性肠炎、肠功能紊乱、溃疡性结肠炎。口服儿茶粉1日3次,1次1~3g。 儿茶 儿茶儿茶,又名孩儿茶。始载于《本草纲目》,原名乌爹泥。为豆科植物儿茶Acacia catechu (L.)Willd.去皮枝干的干燥浸膏及茜草科植物儿茶钩藤Uncaria gambierRoxb.带叶嫩枝的干燥煎膏。前者习称“儿茶膏”,又称“黑儿茶”; 后者习称“方儿茶”,又称“棕儿茶”。儿茶膏一般在12月至翌年3月采收枝干,剥去外皮,砍成碎片或小块,加水煎煮,过滤,浓缩至糖浆状,冷却,倒入特制的模型中,阴干。方儿茶采取带叶小枝,放入铜锅中,加水煮沸6~8小时,并经常搅拌,使叶破碎,待叶变黄时,取出枝叶,将药液过滤,浓缩成糖浆状,倒入木盘中,冷却凝固,切成方块状,干燥。 儿茶膏呈方块状或不规则块状,大小不一。表面黑色或棕黑色,平滑而微有光泽,有时可见裂纹,质硬脆,易碎,断面不整齐,棕红色,显暗色光泽,有细孔。无臭,味涩、苦,略回甜。产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原植物广西及广东海南岛等地区有栽培。 方儿茶呈方块状,直径约2cm,各边均凹陷,棱角多偏斜或破碎。表面暗棕色至黑褐色,多平坦无光泽,有时可见裂纹。质坚实或较松脆,断面浅棕色或暗红棕色。无臭,味苦、涩。产于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缅甸、印度等国家。 本品味苦、涩,性微寒。归肺、脾、胃经。功能清热收湿,敛疮,止血,消痰。主治疮疡久溃不敛、湿疮流水、牙疳口疮、咯血、吐血、外伤出血以及痰热咳嗽等证。本品多作外用,张景岳谓其用治湿烂诸疮,能敛肌长肉。《外科大成》之腐尽生肌散,即以儿茶配乳香、没药、血竭、三七等药为末掺,或与猪油,黄蜡调膏贴,治痈疽溃烂,生肌甚速。湿疮流水,配以轻粉、龙骨、炉甘石,可加强收湿止痒作用。牙疳、口疮,均可与硼砂研末掺; 《积善堂经验方》以本品合雄黄、贝母等分为末搽之,治走马牙疳。用于下疳阴疮,同珍珠、冰片同用。治妇女白带过多,阴部湿痒,配蛇床子煎汤坐浴。现有用于治疗子宫颈炎,儿茶研成细粉撒布。因其能收敛止血,内服用于多种出血证,如咯血、吐血、便血、崩漏等。有用儿茶配明矾研末吞服,治肺结核咯血者。外用单味研粉搐鼻,治鼻衄; 加三七粉外敷,又治外伤出血。本品有清痰热作用,治痰热咳嗽,配薄荷、细茶为末,蜜丸,空腹含化。煎服,1~3g;研末服,0.3~0.6g。 实验研究: 儿茶心材含儿茶鞣酸20~25%、左旋及消旋儿茶精2~20%以及表儿茶精、鞣红鞣质、非瑟素、槲皮素、槲皮万寿菊素等。 儿茶鞣质能凝结表面蛋白,有收敛、止泻及非特异性的抑菌作用。鞣质之防腐作用主要为使细菌不能获得食物营养,在培养基上,10%溶液24小时可杀菌,在体外能灭活流感病毒。20%煎剂在体外能伤害腹水癌细胞;表儿茶精也有抑制癌细胞的作用。内服儿茶水溶液,能抑制小肠蠕动而有止泻作用。据报道,儿茶鞣质能增进豚鼠维生素C的吸收,儿茶精亦有此作用。右旋儿茶精可收缩离体兔耳血管,增强酪氨酸酶的活性,抑制酪氨酸脱羟酶之活性,因而降低体内肾上腺素含量。它能抑制透明质酸酶,胆碱乙酰化酶,而对胆碱酯酶则无影响。它还能降低小鼠脑、肺、肾及肌肉等毛细管的通透性。它能抑制多种器官如大鼠的脑、肝、肾、心及猪主动脉的氧摄取,特别是抑制心肌的氧摄取,因而能对冠心病有某些良好作用。 ☚ 樟脑 草木灰 ☛
儿茶 儿茶儿茶,维吾尔药物名卡提印地,别名卡提、开提、开塔。为豆科植物儿茶Acacia catechu(L.) Willd.的去皮枝干的干燥浸膏和茜草科植物茶钩藤Uncariagambuer Roxb.的带叶嫩枝的干燥煎膏。前者习称“儿茶膏”,又称“黑儿茶”;原植物我国产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国外产于印度及非洲东部、亚洲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后者习称“方儿茶”,又称“棕儿茶”;原产东印度群岛、斯里兰卡等国,印度尼西亚、印度有栽培。原植物我国广西、海南岛等地亦有栽培。 药用本品浸膏,在商品上有两种规格。 ❶儿茶膏:(黑儿茶)呈方块或不规则形,大小不一。表面棕褐色或黑褐色,光滑并略具光泽。质硬易碎,断面不整齐,内呈棕红色有光泽,具细孔,遇潮有黏性,几无臭,味涩、苦,略回甜。 ❷方儿茶:(钩藤儿茶)呈方块状,边长1.5—2.5 cm,各边均凹缩,棱角多偏斜或破碎。表面红棕色。微有胶质样光泽者习称“老儿茶”。表面黑褐色,无光泽者习称“新儿茶”,质坚实或较松脆,破碎面红棕色或暗红棕色,无臭,味苦、涩。 本品性二级干寒,味苦、涩。功能生干生热,驱除肠虫,燥湿止泻,凉血止血,固齿消炎,净血解毒,消除黄疸,清热固精等。主治湿热性或血液质性疾病,如肠道生虫,湿性腹泻,热性牙周炎,牙龈出血,口腔疼痛,麻风、黄疸、滑精、遗精、小便赤烧等。内服1—3 g,外用适量。本品对肾脏有害,能降低性欲,并可引起肾结石,矫正药为麝香、龙涎香。若本品缺货,可代用石脂类药物和没食子。本品可入小丸、蜜膏、散剂、汤剂、口漱剂、牙粉、散粉、洗剂等制剂。 实验研究:儿茶含儿茶酸(eatechutannic acid)、儿茶精(epicatechin)、赭朴鞣质(phlobatannin)等。本品具有: ❶抗菌作用:儿茶膏水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白喉杆菌、变形杆菌、痢疾杆菌及伤寒杆菌等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鞣质的防腐作用主要供细菌不能获得食物营养;在培养基上,10%溶液24小时可杀菌,在体外还能灭活流感病毒。 ❷20%煎剂在体外能抑制腹水癌细胞,给空腹家兔以不同浓度的儿茶水溶液,能抑制十二指肠及小肠的蠕动,但能促进盲肠的逆蠕动,而有止泻作用。 ❸给小鼠口服或注射儿茶鞣质,能增进毛细血管抵抗力,增进对维生素C的吸收,儿茶鞣质能抑制大鼠实验性膀胱结石形成。 ☚ 槟榔 蛔蒿花 ☛ 儿茶er cha【医学】catechu 儿茶catechu-tree |